查看: 8411|回复: 2

[文学]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培养及解决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0 22: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aoshimin 于 2015-11-10 22:44 编辑

语言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交际工具.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汉语在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彰显.由此可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综合能力培养,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间交流合作、加强民族团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中,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能力,是促进学生们提升其“学以致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社会竞争力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  少数

汉语和口语和课堂教学毕业论文正文格式
民族汉语口语能力  口语实践语境  自身意识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反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由此可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培养,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提升其汉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学以致用”是开展汉语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汉语口语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本着“教是为了不教”的原则,“讲练”双管齐下,从而真正做到提升学生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教学目的.
二、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培养中出现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科学指导.荀况曾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由此玎见,在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强化汉语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力度,从而避免汉语教学跌入“哑巴”汉语的怪圈.
然而,在实际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高额教学任务的重压下,很多教师仍然将汉语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这种“授之以鱼”的程序化教学,是机械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这种机械古板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语言是一种技能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积累,练习和反复操练是汉语言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一语言学习理论.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脱离了口语实践的汉语教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们运用汉语的机会和频率,也在无形中增大了学生们使用汉语时的心理负担,给学生们造成汉语口语操作难度大、精确性小、规则多的假象,从而阻碍了学生们前进的脚步.
2.口语意识淡薄,错失练习良机.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自觉练习汉语口语的意识,从而提升其汉语综合运用能力,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正如清代文学家颜元说的那样:“心中醒,口中说,纸上做,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提升学生的汉语口语意识,也是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
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今天,由于中考、高考制度中“以分数论英雄”的制度依然存在.这也致使了许多少数民族学生仍旧奉行“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理论,他们认为汉语口语水平的高低与其在汉语考试中能否取得高分的关系微乎其微,所以他们宁可将大量的时间精力放在汉语阅读、语法规范、作文技巧等枯燥的背诵记忆上,也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口语能力.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对开口讲汉语存有恐惧心理“怕出错、怕被耻笑”.
3.语境的缺失,阻碍口语能力的培养.沈从文曾说过:“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由此可见,真实可靠、生动形象的汉语交际语境,是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作出准确判断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促进师生间、学生间思想、信息、情感交流的有效手段.毕业论文大全网http://www.lunwendaquan.com/很多文学范文阅读。
众所周知,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因从小生活在民族语言环境中,让其在与周围人沟通交流时采用汉语口语的语言条件显然很不成熟.此外,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迎合学生们慢节奏、低效率的课堂学习活动,在讲解知识点时通常会采用大量的肢体语言加以辅助.这致使了汉语课堂上流利的口语交际及口语训练大幅度降低,而这种间断性、流畅性差、节奏迟缓的口语交流形式,也无法起到汉语口语示范的规范性、科学性、流畅性的目的.显而易见,这种长期的“课上讲”与“课下练”脱节的汉语教学活动,反而会让学生们陷入即使在具备汉语语境的硬件条件下也“难开口,开口难”的困境而无法自拔.
三、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相应对策
1.精讲多练,理论与实践并举,丰富的汉语知识积累,是增强学生自信心、促使其开口讲汉语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汉语口语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课本的内涵,在帮助学生们巩固所学汉语知识的同时,适当地增添一些富有情趣的课堂练习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诸如字谜、词语接龙、背诗或唱汉语歌曲等对汉语要求较低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其课堂参与度.与此同时,让学生们在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纠正自身的汉语发音,从而打破学生们开口讲汉语的恐惧感.教师也可以组织诸如演讲会、辩论赛、朗诵会等对汉语口语要求比较高的活动,让学生们自我构思、各抒己见,从而提升其汉语口语的流畅性和节奏性.这种层次分明、难易结合、互动性强的活动,可以避免少数民族汉语口语教学落入“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怪圈,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汉语口语水准.
2.强化口语意识,创造交流机会.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同时也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由此可见,强化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意识,是促进其由“让我说”到“我想说”转变过程中的第一步.因此,在汉语口语课堂上,教师应适时创造参与时机、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从而逐步消除其对汉语口语表达的恐惧感,促进其由“被动说”积极演变为“想说、敢说、喜欢说、抢着说”的学习主体转变.
众所周知,课内和课外是少数民族学生提高自身汉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两个主战场.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们将课上与课下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的意识,从而促使汉语口语课堂在课外得到有效的延伸.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适度开展“师生角色互换”的课堂教学.诸如教师可以选取难度较低的课程作为实践课.在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后,让在课堂上讲解自己设计的课堂教学.最后由教师加以点评,补充其中不足.在课下,教师可以开展诸如新闻点评、文艺表演、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研究会等形式,为学生们的汉语口语练习提供良好的场所和充裕的时间保障.

3.创设语境,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得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当代人参与社会竞争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备素养.因此,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依据具体语言环境,开展合理的汉语会话,是提升学生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例如,教师在汉语口语表达课上,应多设置一些情景模拟对话,从而通过这种简单易懂、操作性强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深层含义的同时,了解其运用的具体场合、对象、节奏、神态等,从而减少用语的失误和尴尬局面.此外,教师应将自愿性和强制性相结合,让学生们在硬性学习要求的带动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使得在学习、生活中讲汉语成为一种惯性.
四、结束语
    汉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口语培养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积极探究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切入点.从而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性化教育,激发学生们讲汉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文章来源转载:http://www.lunwendaquan.com/gudaiwenxue/161448.html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视觉文化对传统文化知识谱系的挑战与应对
[文化天地]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辽宁省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
[文化天地] 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能力培养及解决策略
[文化天地] 企业负担重是因为税外费重

发表于 2015-11-11 00:46: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可以作为论文:lol
发表于 2015-11-13 07: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