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河县在开展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四大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效地推进了基层治理。 该县以四大机制强推农村基层治理:一是完善决策机制。该县在现有村党组织、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等4个村级自治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在村民小组一级设立村民小组议事会,作为村民小组议事机构。并完善各类经济合作社、殡葬协会、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教育基金会、饮水协会等社会组织, 切实做到了村务事事有人理、有人议、有人跟管。截至目前,全县60多个村(社区)完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4+N”基层治理运行机制已形成。二是完善管理机制。该县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模式,现已有16个村(社区)建起网格化示范点,各村(社区)按一定标准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由县镇领导、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作为网格员,分片区对每一户人员实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同时,建立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将村务信息收集、处理、跟踪、商议、反馈以及农村家庭信息、人员结构、服务项目等统一录入电脑管理,及时为村(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信息和生产生活服务,实现了层级动态管理新模式。三是完善服务机制。各级服务平台积极为村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全县8个乡镇公共服务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县级公共服务中心平台建设也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预计近期投入使用。各公共服务中心将工作制度上墙公布,向群众发放《致全体村民的一封信》、《驻村日志》、《干部便民服务联系卡》、《村民服务站服务指南》,建立《民情台账》,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大部分村级服务站也配备了办公设备,大大方便群众办事。四是完善保障机制。该县加大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建设力度,投入各级服务平台建设资金300多万元,下来,将拿出更多资金继续完善服务平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以确保保障机制到位,公共服务运作常态化、制度化、正规化。(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洪广凭 通讯员 朱冈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