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自2012年底开展以来,全区共筹措投入帮扶资金5182.83万元,促使全区9个相对贫困村和396户贫困户基本脱贫。 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开展3年来,该区与深圳和我市相关对口帮扶单位紧密配合,及时制定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方案,明确各单位帮扶责任,及时开展相关工作。各帮扶单位十分注重调查研究,把扶贫工作与当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对症下药。他们以各村的资源优势为依据,科学选定帮扶项目,将“输血”建立在“造血”的需要上,从而令项目到位快,发挥效益早,“造血”功能随之产生。深圳市委办公厅在帮扶东涌镇龙溪村过程中,抓住该村原有菜肉市场场地狭小、卫生状况不佳、缺水少电等相关配套不全的实际,在该村另择新址建了一个配套齐全的综合市场。目前该市场繁荣,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而且方便了本村、邻村群众的生产生活。 深圳市政协办公厅帮扶捷胜镇沙角尾村,利用该村濒临海边的独特优势,出资为该村兴建望岛渔家乐大楼。目前,该楼已封顶进入装修,投产后将会促进该村旅游业的发展。市人社局帮红草镇埔边村将村委临街破旧的办公楼拆除,新建成一层为商铺,二层为村办公地点的综合楼,既增加村集体收入,又优化村委办公条件。 该区和帮扶单位在实施帮扶的过程中,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做到单位帮扶到村、干部帮扶到户。9个帮扶单位共派出397名干部与9个贫困村的397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对接帮扶。他们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既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困难问题,又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解决就业,实现劳动脱贫。他们把解决贫困户子女就业作为实现脱贫的一项重点措施,积极为其联系岗位,推荐就业。不少贫困户由此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市人社局对口帮扶埔边村以来,根据待业人员就业愿望、求职意向等,采用培训、推荐就业等方法,培训推荐村富余劳力就业61人,人均月工资2000元至2500元。据统计,3年来,全区组织技能培训2995人次,使435名贫困农民实现就业。此外,还帮助260名60岁以上的贫困老人参加新农保,令贫困村贫困户人口参保率达100%。农村贫困户适龄儿童入学率也达到100%。 实施扶贫开发3年来,各帮扶单位采取帮扶单位自筹,各级财政扶持,行业、社会捐赠支持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投入帮扶资金5182.83万元。其中深圳市对口帮扶投入到村资金2274.93万元,到户资金195.41万元。扶持9个贫困村发展项目153个,其中生产经营类项目22个,基础设施类项目72个,民生类项目59个。还帮助贫困村完成村道硬底化累计11.9公里;帮助贫困村725户3625人解决了饮水问题;修建农田水利设施10公里;完成贫困村低收入住房改造困难户339户;新建无害化公厕、文化室、文体活动场所、垃圾场、农田灌溉水渠、污水排放设施以及安装路灯等公共设施项目累计50个。改变了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来源:汕尾日报 通讯员 钟训成 周贵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