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汉东, 1954年出生于陆丰甲子镇,现为珠海市汉东博物馆馆长。系中国收藏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收藏协会副会长、第二届中国十大“文保杰出人物”提名人,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副主席。有藏品10000多件,其中3000多件获得鉴定,包括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西汉编磬、兔毫鼠须盏、宋代玉枕等。 一 郭汉东小时候家里很贫困,小学没毕业,他就辍学到码头上帮人搬运货物了。郭汉东收藏古董文物应该是从1975年开始的,那时他还在当搬运工人。有一天,他看到一批需要搬运的货物里混夹着好多感觉应该很值钱的东西,那么随意地被搬来运去,觉得很可惜的。于是,他毫不犹豫用自己所有积蓄的劳苦钱全买下了这些东西收藏起来。直到后来他才知道这些东西原来是“古董”也叫“文物”什么的,并从此与其结下了收藏缘份…… 改革开放初期,郭汉东不再当搬运工人,他开始做生意了,但他一直没忘了收藏古董文物爱好。1986年的一天,他在老家海边的一条街边看到有人在摆摊卖青铜大鼎,凭直觉认为这东西很尊贵,于是就花大价钱买了下来。这是郭汉东第一次真正有意识收藏“古董”。这件后来经专家鉴定是先秦时期的青铜大鼎,属国家二级保护文物。 二 1989年,郭汉东举家迁居珠海,但仍然收藏不辍。 多年的经历加上潜心钻研,现在他的鉴赏力已经大大提高。也因为他性情豪爽、出手干脆在民间收藏界“有了名气”,让手里“有货”者都慕名而来。 西汉编磬便是如此“找上门”的。1991年夏天,郭汉东收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称手里有一套编磬,他便让对方拿过来看看。可对方一点都不着急,只是先拿来了一片。郭汉东仔细观看一遍,磬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小篆体的铭文,虽然看不太懂,但根据自己的收藏经验,心想“有铭文的东西就是好东西”,于是,郭汉东便提出要求看全套编磬。 这次一看完,郭汉东随即下决心一定要买下,但对方一开口,就是数百万的价钱。这大大超出他的承受能力,双方为此反复协商多次。对方说,“你不买没关系,香港那边有人还在等着买呢。”郭汉东怕因反复“拉锯”,使面前的这套编磬眼睁睁一闪而过,于是没办法,只好咬咬牙向朋友开口借款买下了。 “我不买下来收藏不行啊。”郭汉东说,“珠海毗邻港澳,文物真的一到香港便会很容易流失到国外。”后来,郭汉东还花大价钱买下了一套战国的编磬。 到了2002年,郭汉东藏品越来越多,他干脆不再经商了,他要全身心投入到文物收藏保护中。 三 郭汉东已经举办过三次个人藏品展览。也因为收藏古董和展览藏品,他结识了好几位国内文物鉴定界的顶级专家。 1995年,他在广东惠州举办了一次个人收藏展,正巧遇到在当地采风的史树青。当时,史树青看到那组西汉编磬,竟激动得站了起来,连说这不得了了,这是国宝啊!后来,郭汉东这组没有一块残缺的西汉编磬,经音乐考古专家王子初先生的认定,是中国乐律学史上难得的物证。对西汉编磬的首次“露面”,中央电视台专门作了报道,郭汉东也因此在收藏界名声大震,随后他被选为中国民间收藏协会副会长。 1997年12月,郭汉东再一次举办个人收藏展。这次是在珠海市展览馆展出。展览一结束,时任珠海市委书记的梁广大会见他,郭汉东从此更加引起当地党政以及有关部门重视了。 现在,他的藏品已经有3000多件经过国家文物专家鉴定,其中包括堪称国宝级的西汉编磬、宋代白玉枕、兔毫碗。据说,西汉编磬最珍贵之处是磬身有多达100余字的铭文,因为有铭文的西汉编磬极为罕见,且这些铭文和西汉皇室的庙宇祭祀乐又互相为证。 四 收藏古董本来这是个人爱好,可是渐渐地,郭汉东发现这不光是他个人的事,因为稍有不慎,文物就有可能通过港澳流失海外。而郭汉东却视宝如命,不仅将所有积蓄投入了收藏,而且从未出卖过一件藏品。目前,郭汉东保护、收藏的文物藏品已达到10000多件。 为了这10000多件文物藏品,珠海市委市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香洲仙峰山北麓无偿给郭汉东圈了七千多平方米土地。2002年,由中国轻工广州设计院设计的郭汉东的汉东博物馆动工了。然而,因为资金短缺,翌年完成封顶后,装修工程就停了下来,而且一停就是十年。 这时,许多人劝他了,“卖两件,博物馆不就建起来了。”而郭汉东说:“这可是我30年的心血,我舍不得,我只希望它们能留在珠海,一旦拍卖了就不知去向了。除非万不得已,我是不会卖的。” 那十年,郭汉东和家人只能居住在简易棚屋,与空山风草为伴,靠种菜养鸡养鸭保生活,但郭汉东的精神却从未空虚过,心境都一直乐乎乎的。因为有北魏的汉白玉、唐代青铜坐像,南北朝的陶观音、清朝乾隆粉彩天球瓶……等万件藏品在他的周围萦绕……他在乐观地等待着…… 不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2012年4月28日,他毫不吝惜地将一尊宋代的铁佛头像和两尊明代护法神像以及一合《魏故南阳王府君墓志》、一件《大周故魏州馆陶县尉墓志铭》等5件藏品,无偿捐赠给了南京大学博物馆。 这几件东西可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初收藏的,虽有很多不舍,但他认为,20年来只有他自己和器物面面相对,其价值得不到体现,太浪费了,还不如用这些来自社会的器物回报社会。 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教授对此感慨万分,“郭汉东捐赠的这五件文物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研价值,其中宋代铁佛头像堪称国宝。” 五 其实,将自己多年的收藏公之于众,与众人分享,一直都是郭汉东的心愿。文物捐赠给南京大学博物馆,这只是一个开始。而抓紧想法将博物馆建起来,把所有藏品都放进去展示,更是他多年来的梦想。 2012年,汉东博物馆建设再次得到珠海市委市政府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嘉和市长何宁卡在得知郭汉东的窘境后,均做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对汉东博物馆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限时拿出复建方案。郭汉东决定,变卖老家的房屋,筹集部分资金,先自复工。重新开始建设的那些日子,他兴奋得天天都跑工地,亲自到做工程监理,亲自把握工程细节,力求做到最好。 2014 年12月29日,位于珠海香洲仙峰山北麓、占地七千多平方米的粤港澳目前最大私人博物馆——汉东博物馆终于建成开馆。 郭汉东表示,他要抓紧博物馆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还有一幢11层的副馆及研究室、视听室等,力争在2018年建成,届时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 2015年,郭汉东再次向社会贡献藏品。8月7日,他又向珠海市博物馆捐赠了28件历代文物。这批文物以铁器和砚台为主,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五代、宋代、明代、清代各有数件至十几件。其中2件明代双狮戏球石砚,是当时官府案头办公砚台,雕工精美,形象生动,端正威武。全部均经过广东省文物鉴定站鉴定,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六 30多年来,郭汉东还悉心收藏了800多方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古砚。2004年12月28日,中国收藏家协会和珠海市收藏家协会联合在珠海为他举办收藏古砚展,展出的200多方珍贵古砚都经过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淑芬鉴定,被认为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物价值,时间跨度包括唐、宋、元、明、清各代,其中以唐、宋年代的居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品种则包括端、歙、澄泥、洮河等四大名砚,此外还有玉砚、瓷砚以及铁砚等。最大的一方“海物添筹”端砚长65厘米、宽39厘米、高9.5厘米,而最小的砚则可轻盈地置于掌心。出土于河南安阳的独山玉汉代虎纹镇纸和题有扬州八怪“新罗山人”名的青龙长纹砚等受到文物鉴赏家们的格外关注。 这些年,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郭汉东还真不简单,他经过不懈努力学习、潜心钻研,成了收藏界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专家。他不仅学会了使用科学仪器检测藏品是真是假,还熟悉了不少历史文物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做到自己鉴别古董文物了。他说,有专家和仪器检测,当然很保险,但自己会鉴别真伪对收藏就更方便了。他对他的10000多件藏品很有信心。 前半生一心收藏,后半生一心要将藏品公之于众,与众人分享。这就是郭汉东的生命轨迹。如他所说,这也是他的责任和使命。(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李济超 通讯员 孙 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