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没有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所以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在汕尾极其落后,甚至很多领域是空白的。这是汕尾长期落后的一个根本原因。民间都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汕尾恰恰就是“无工不富”。因此汕尾要实现脱贫奔康,乃至后发先至,就得发展工业。工业园区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链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直接纽带;是集约利用土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对外开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生产要素的最佳依托;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的的主要手段;是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主要抓手。
汕尾市史无前例地搞了5个工业园区。这是汕尾的新希望,也是汕尾发展的新动力。我们相信:汕尾的工业园区建设将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带动城镇化建设、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开放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果五个园区发展得好,汕尾的前途无量。
由于汕尾园区刚刚起步,存在的问题也在所难免。当前汕尾市的工业园区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
首先是认识有差距,缺乏工作经验。工业园区刚刚起步,面对新领域,对工业园区知识了解不多,有一个学习过程,建设工业园区属于一个新课题,没有成功的可供借鉴的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建设,因此在工业园区发展方向和产业定位上还思考不够,工业园区整体推进不快,效果不够明显。
其次,管理体制不顺畅,运行机制不活。工业园区目前除深汕特园区明确用深圳模式之外,其他四个园区,省、市、县三级对园区管委会在责、权、利上授权不够,管理体制至今未理顺,管理权限不明确,工作职责不清,职能难以到位,事权划分不具体,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缺乏内在动力。
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园区管委会不具备法人资格,缺乏相应行政职能,没有一定的行政审批权限,导致项目多头管理,审批程序复杂,服务效率较低。园区管委会人员多为抽调兼职,管委会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工资待遇福利尚未理顺,园区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没有享受到市管的相应标准,因而园区人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难免有些影响,难以承担园区工业发展重任和形成强劲的工作合力。企业头上管理的婆婆太多,审批环节过多,运行不够顺畅,协调工作难度大,管理水平较低。
第三,资金不足,制约园区开发。由于工业园区建设前期投入大,短期内需要政府投入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而政府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工业园区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造成园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投入不足,硬件滞后,功能不完善,对客商缺乏吸引力。工业园区的各项经费未纳入市、县两级的财政预算,加之市、县财政相对困难,缺人员、缺经费、缺办公条件是园区的普遍问题;市、县给工业园区下属公司匹配的注册资本金一直未到位,致使园区管委会无法及时组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难以搭建投融资平台;工业园区融资渠道不畅通,由于资本金缺乏,没有一定的国有资产,土地等可供抵押贷款的担保,加之园区刚组建,资信度不高,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对政策性融资平台融资工作的影响,很难融资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
第四,规划建设滞后,园区建设与城市拓展脱节。园区总体规划缺乏组织定位、发展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没有经过科学论证的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和建设总规,因此工业园区一直都是以企业为主建设,只有企业发展规划,而没有园区建设规划。园区规划与城市新区规划开发脱节,往往是就园区建设而园区建设,城市新区而城市新区,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不能相互融合和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园区建设缺乏城市开发在城市功能、公益事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配套和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