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6160|回复: 5

[问政] 铜鼎山的文化硬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6 16:0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海边的思索 于 2018-4-6 16:14 编辑

                                               
       铜鼎山是个登山赏景的好地方,尽管距离市区较远,笔者一月总要去登山一两回。但我对铜鼎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仅仅观赏而已,不会从生物学上去探究这些植物的属性;却对亭台、石头上的书法文字感兴趣,咀嚼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健身、赏景之余,品味美文游目骋怀,不亦说乎?
       铜鼎山上的书法,对我这个门外汉来说,除了叫一声好,再没有发言权,留待行家里手一一品头论足。我在这里,只对书法写下的文字稍作评论。铜鼎山上的文字,主要为自撰的对联、引用的诗句、题词,其中不乏精品。但笔者发现,其中也有次品,这些次品,存在三个方面的硬伤。
    一是出现错别字。在进入铜鼎山的第一个拐弯处,路边的一块巨石上,赫然写着:“气象万千四个大字,字确实是好字。细看左下方写有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气象万千”等字,问题就出在这里。“荡”原文为“汤”,“阳”原文为“阴”。“荡汤”不分,“阴阳”颠倒,这是初中生都能看得出来的。一幅好字被别字毁了,两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二是引用的诗句不应景。题写的诗句,如果是描写景物的,最好与周围的风景和谐对应,让游客有“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感。铜鼎山路边一块造型石上书写白居易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就很恰切,赏心悦目。但是,也有引用书写不应景的。比如有一块石头上书写“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滕王阁序》里的这两句是描写湖边的秋景的,我站在这块石头前四望,铜鼎山的江水和野鸭在哪呢?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的。把风马牛不相及的山景与江景硬要搭配在一起,不是很滑稽吗?
    三是对联对得不好。铜鼎山上有很多对联,有的是引用的,有的应该是本地文化人撰写的。细细品读,发现一副对联“铜响宫商颂歌盛世  鼎凌郊野挺拔民魂”存在语法问题。其中“挺拔”一词,前不能与“鼎”搭配,后不能支配“民魂”,句子不通。“挺拔”,直立而高耸之意,大鼎方正厚重,原本不高。现在把它置升在高处,也是挺拔不起来的。好比矮小的武大郎即使站到世界屋脊,也不能用“挺拔”来形容他。因此,这副有病句的对联,刻写在铜鼎山主要景点的门柱上,实在大煞风景。
      文化和旅游不可分,最近的国家机构改革,就把文化部和旅游局整合为文化和旅游部。一个旅游区或旅游景点,常常呈现出当地的文化印记。铜鼎山上的文化硬伤,反映了汕尾文化人的修养不足,也代表了汕尾当下的文化现状。铜鼎山的文化硬伤,伤害的不只是游客的心情,更伤害的是汕尾人民的内在形象。文化人不可不慎,文化旅游部门不能不察!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铜鼎山的文化硬伤
[三唯论点] 一诺千金,诚征下联
[三唯论点] 汕尾年度汉字,你选哪个字?
[三唯论点] 藏头诗 郑雁雄起
[文化天地] 《汕尾坎下城海防志》序/叶良方
[文化天地] 江初甲辰年春节有怀二首

发表于 2018-4-6 16:37:5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先生言之有理。难得!

 楼主| 发表于 2018-4-6 17: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陈老先生,久读大作,久仰大名。晚辈在此鞠躬!
发表于 2018-4-6 18: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雷老师这篇文章可谓是字字珠玑、言之凿凿,让学生深感钦佩!
 楼主| 发表于 2018-4-7 08: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照片为证。
微信图片_20180405180839.jpg 微信图片_20180405180849.jpg 微信图片_20180405181022.jpg
发表于 2018-4-15 2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愧是雷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