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412|回复: 0

[时评] 中国高度——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成就述评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3 20: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 3000米,这是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的最大飞行高度;


6000米,国内首架大型双发长航时无人机成功首飞;


数百公里的太空轨道,神舟飞天、北斗组网,中国卫星自由徜徉;


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嫦娥四号首探月背,五星红旗格外鲜亮……


梦想是伟大事业的开端。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无数梦想拔节生长,美好希望竞相绽放。


从一穷二白到创造传奇:伟大梦想决定伟大创造


1958年,一列闷罐火车行驶在中国西部,所经站牌都被草帘子遮得严严实实。列车的目的地是一望无际的戈壁,任务是在荒凉沉寂的戈壁滩里修铁路、建机场,直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是新中国的首个导弹、卫星发射场。


“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这里是酒泉,也是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圣地。


离发射场不远处,东风烈士陵园坐落于此。760多名航天工作者在这里长眠,他们牺牲时的平均年龄仅27岁。


他们生前,吃沙枣、喝碱水、睡帐篷、住地窝,没有大型机械,一根根枕木、一条条钢轨,他们就手拉肩扛,仅用两年时间就在戈壁滩上建起了我国第一个综合导弹试验靶场。


1960年,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东风一号”腾空而起;1966年,我国进行首次导弹和原子弹结合试验;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这里起飞,一曲《东方红》声震寰宇……


从一穷二白到创造传奇,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献完青春献子孙,在茫茫戈壁上放飞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


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以身许国、九死不悔的壮阔人生。


人民不会忘记,他们深沉厚重、薪火相传的家国情怀。


1949到2019,每一次飞行都描绘着壮丽的中国航迹,每一步跨越都标注着崭新的中国高度。


70年前: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开国大典上,受阅的飞机因为数量不够,不得不飞完一圈绕回来再飞一圈。


70年后:国产大飞机运20、C919、AG600蓝天聚首,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飞行次数突破300……


“中国航天起步时,首先是考虑解决有无问题。”“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是这一切的亲历者。他说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了巨变。


从“东方红”跃然于世到“墨子号”飞向太空,从“两弹一星”横空出世到从北斗系统服务全球、“嫦娥四号”传回世界上第一张月背影像图……一部新中国的航空航天发展史,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从仰望星空到走在前列:梦想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


梦想,从历史长河中走来,闪耀着伟大复兴的曙光。


45年准备、论证,15年探月圆梦。


1957年,年轻的欧阳自远被苏联发射上天的第一颗卫星震惊了。搞矿产勘探的他在想:如果能用卫星找矿,效率该有多高!


1958年,美苏相继公布探月计划。欧阳自远急了,既然没人搞,那就我来干!


从年轻的科研人员到白发老院士,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的欧阳自远一干就是45年,他和同事们最终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立项报告》。


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2019年,嫦娥四号成为首个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生命就这么长,要把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是梦想让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欧阳自远说。


50年前,人类登月成功;50年后,月球上的中国探测器、中国月球车仍在继续书写新的传奇。


2019年8月25日,月亮上的“嫦娥”“玉兔”又醒了!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通过月夜低温考验,分别自主唤醒,进入第九月昼,继续开展科学探测任务。


还是在酒泉,2019年夏秋之交的一个月之间,连续三发火箭腾空而起。“捷龙、快舟”接过前辈手中的火炬,“星际荣耀”开辟中国民营火箭新天地……中国速度让中国高度未来更可期。


“两弹一星”梦、载人飞天梦、探月梦……每一个梦想成就更大的辉煌。


“我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这样快速的发展,中国就是未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赞叹于中国的发展。


时代的脚步,总在不断跨越艰难险阻中愈发坚实。探寻巨变,必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


这是涓滴而成的大海,重大工程的跨越,正来自“中国方案”凝结而成的厚积薄发,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奏出的时代强音。


这是万千活力汇聚而成的时代伟力,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带来自觉创新的不竭动力。


MAIN201909030827000487079896223.jpg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2017年5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科技梦”助推“中国梦” :对未知的探索永不停歇


2017年5月,C919成功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让中国不再是“没有翅膀的雄鹰”。


没有谁比中国人民更懂,什么是众志成城。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2017年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近半个世纪。


C919首飞现场,年近九旬的“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用自己珍藏多年的小提琴,深情演奏了一曲《我爱你中国》,打动了在场每一个人。


祖国,就是一代代奋斗者的不竭动力,就是一代代报国者的无声誓言!


经过近三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渐入佳境。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中国天眼’短短两年内的发现超过同期欧美多个科研团队发现数量总和,将帮助科学家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朱文白说。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中华民族一次又一次从困境中奋起,有一种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就是伟大的中国式创新。一个个创新成果的涌现,编织起人民走向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月球返回、探索火星、空间驻留……仰望璀璨星空,我们追梦不止。中国将奏响探索宇宙的新乐章,崛起中华民族精神的新高度!(记者 陈芳、胡喆)


MAIN201909030828000162299110865.jpg


盛开的鲜花陪伴着长眠在东风烈士陵园的英雄们(2006年9月3日摄)。 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MAIN201909030828000314658994552.jpg


运-20大型运输机在飞行(2016年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MAIN201909030828000515582485987.jpg


“鲲龙”AG600在珠海金湾机场起飞(2017年12月24日)。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MAIN201909030829000127284480660.jpg


在西藏阿里观测站,“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过境,科研人员在做实验(2016年12月10日摄,合成照片)。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MAIN201909030829000291782357325.jpg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以“月亮”为主题发表讲演(2010年2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 赵琬微 摄


MAIN201909030830000017825947592.jpg


2019年8月27日拍摄的“中国天眼”(检修期间拍摄)。经过近三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渐入佳境。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132颗优质的脉冲星候选体,其中有93颗已被确认为新发现的脉冲星。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来源:人民网 - 新华网


楼主热帖
[看大杂烩] 踩在柔软的大地上好舒服,忍不住多踩两下
[看大杂烩] 哎呀妈呀屁股疼 唉呀妈呀屁股疼
[看大杂烩] 这样理出来的头发,线条应该很硬朗
[看大杂烩] 老师见了我都得忌惮三分,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休闲生活] 税务总局:对各种偷逃税行为一律严惩不贷
[休闲生活] 312项成果入选2021年度交通运输重大科技创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