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19-10-10 20:55 编辑
国家提出让国民有尊严地活着。这个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非常有温情的,体现出执政者人本主义思想。
现在,又逢盛世,国家已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又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告别贫穷,走向温饱,又由温饱进入全面小康。越来越多的人意气风发,舒心快乐。比起过去任何时候,即使是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都难以和我们相比拟。活在新中国真的很幸福,我们都是追梦人,更是幸福之人。
大环境是好的,但在小环境,乃至家庭个人,却又是具体的。虽然国家的奋斗目标是共同富裕,但任何时候,没有绝对的共同,也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合理,尤其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还存在着城乡差别、贫富差别、地区差别、工作差别、地位差别,更存在着勤劳与懒惰差别,聪明与愚蠢差别,努力与颓废差别,机遇与挑战差别……
所以,你想要有尊严地活着,就得有自己一定的经济基础。如果你不去努力工作赚钱,你一无所有,何来尊严?即使国家有扶贫资金,你不勤奋劳动,神仙也无法让你过好日子。
在这个时代,我们还是要努力工作,勤奋研究,理直气壮去挣钱。因为没有钱,就等于没有尊严。
记得30多年前我读初三的时候,有一个周末,老师放学前提醒大家要订一份英语报纸,每个人要交8元。我的心情很不好,因为家里兄弟姐妹多,而且都在读书,我不知道怎么开口要这8块钱。在这样的煎熬中,一直到周日下午回去,我还没有想到好的借口,只好实话实说。
母亲正在喂猪,头也不抬地说:“好好学习就行,不用看课外书。”但我站在那里,一直到母亲喂完猪,看我依然不走,才叹了口气,走出大门。我知道,母亲是去借钱了。但那时候的农村都穷,几块钱也不是很容易借到的。
一个多小时后,母亲走了回来,一只手插进兜里。我迎上去,看到母亲疲惫的脸色,比干了一天农活还难看。母亲拿出藏在兜里的手,把一把零钞塞进我的书包,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啊!”
那时候我年少轻狂不懂事,点点头敷衍母亲,心里庆幸母亲借到了钱,可以让我在同学们面前不至于丢面子。但现在想来,母亲为了这几块钱,又把自己的面子丢在了哪里呢?
所以,没有穷过的人,没资格说“我穷,但我快乐”;因为贫穷,真的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现在,我也不是什么富人,但每当看到有需要资助的亲戚朋友的时候,我总是拿出力所能及的钱财去鼓励他们努力奋斗,用汗水和智慧去改变命运。而要有尊严地活着,就得读好书,会做人,会工作、能赚钱。有工作、有钱,才有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