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0593|回复: 0

[论汕尾] 同龄叔侄,殊途盼同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5 12: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同龄叔侄,殊途盼同归
撰稿:罗如洪

  2019年国庆期间,在海丰县邮政局职工宿舍楼,我在该局离休干部彭齐的女儿彭桂萍的引荐下,拜访了刚刚荣获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勋章的彭齐老同志,了解一些他们那一代人与众不同的感人故事。

微信图片_20191125120756.jpg
图一、彭齐与妻子罗淑芳近照



一、小乞丐刻树为标

   1924年某月,在现陆河县东坑镇大溪埔子里村,一户叫顺兴的彭姓人家,父子同时各添一个男丁,附近各乡的村民纷纷前来道贺,上了色的红鸡蛋收了一箩筐,这在当地成了一段美谈。

   顺兴生的子取名彭齐,其长子生的子取名彭福崇。这两叔侄从小一起长大。彭齐因母亲的年龄过大,奶水不足,小时候没少吸嫂子陈阿考的奶汁。彭齐三岁那年母亲逝世,嫂子把他当作儿子养。1930年,村里闹饥荒,村民把附近的香蕉树都吃光了,阿考只好带着彭齐和自己的儿子彭 福崇 一起出外讨饭。他们不知讨过多少户,走过多少村,只是讨点稀饭充饥而已,无多余的留给家中望眼欲穿的老人。再走下去已经没有什么前途了,阿考留在一个邻村帮一户地主打工,而两个小孩却没人收留。告别嫂子后,彭齐牵着彭福崇的手俩人继续前行。往常一个村子只能讨到一碗米粥,两个人虽然饿得慌,但谁也不愿喝。一天两个人来到 北 溪的一处山坡上,叔侄两人约定,分别乞讨,三天后回到这处山坡会合。因山坡树高林密,为了防止迷路,他们拿出防身用的镰刀,在三岔路边的松树上刻上了一排记号。

   三天后叔侄会合时,叔叔彭齐讨到了几条地瓜,这使他们很受鼓舞,他们把地瓜藏了起来,在后来的日子里,继续讨饭。直到讨足一箩筐地瓜,叔侄两才抬着战利品,回到自己的家里,给全家分享自己乞讨的成果。

微信图片_20191125120759.jpg
图二、彭齐(右一)在部队转业前与战友们合影


二、出征前勾指相约

   苦日子又过了几年,彭齐9岁时,经人介绍,步行了一整天来到海丰莲花山下的埔仔洞帮人放牛,家里终于可以少了一双筷子。但帮人放牛只是管饭,而没有任何报酬。彭齐13岁时,他回到外婆家的河田学打草鞋,他心灵手巧,一天可以打四双草鞋,换取两斤大米,当年他才13岁,就成了家里主要劳动力,而是外出挣钱,他心里有一种满满的收获感。而彭福崇则在家里帮父亲种田,每当农闲时节,他就会步行数十里来到彭齐的草鞋屋,两人同睡一张小床,彻夜交谈,叔侄两人憧憬着未来长大后的日子。

   彭齐20岁那年冬天,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一天,彭福崇风风火火地来到草鞋屋,急切地告诉彭齐:东江抗日纵队到村里征兵,其兄彭阳耀报名参加。福崇恐其兄走后,无人当家,因此决定替兄参军。他说:“现在是全国抗战,打日本鬼子,我需要这个机会,不混个人样来,绝不回家。”彭齐听后,便发自肺腑地对侄子说:“我在莲花山埔仔洞放牛时,就与红军游击队有过接触,还帮他们送过信,我早就打算回去参加他们的队伍。你走后,我去找他们,在不同的队伍一起打鬼子,谁先回家,就在彭氏家祠的供桌下刻下联系方式。”又是一个叔侄长谈的不眠之夜,天亮时,两人勾手指相约:抗战胜利日再见。

微信图片_20191125120801.jpg
图三、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三、彭家的两块荣誉牌

    福崇走后不久,彭齐来到了莲花山埔仔洞,找到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然后参加了东江抗日纵队的地方支队,从此他积极投身抗日战争并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解放武汉等重大战役,解放前夕又随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回到海陆丰参加了陆丰的上沙战役和罗輋战役,屡立战功并在战斗中负伤。


    彭福崇则随东江纵队的主力,在华南地区英勇地与日军作战。抗战胜利后,又随主力北撤山东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为民族的解放而战。全国解放后本可以解甲归田,与家人团聚。不久又爆发了朝鲜战争,彭福崇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了汉城。美军仁川登陆之后,志愿军腹背受敌,处于不利局面,在一次反包围的战斗中,彭福崇击毙多名美军之后,一颗炮弹落在他身旁。当他醒来,已成了美军的俘虏。

    1953年,人民政府给大溪埔仔里的彭家发了两块荣誉牌,一是光荣军属牌,这是因彭齐获得的;另一个是烈属牌,当时都说彭福崇在被美军俘虏后自杀。福崇的母亲陈阿考哭了三年,哭瞎了眼睛之后遗憾的离开了人间。她临终还在呼唤:“儿啊,回来吧,妈在等你”!

微信图片_20191125120810.jpg

图四、彭福崇与战友在朝鲜战场行进


四、割不断的血脉

    彭齐在解放初期就被派到惠东县高潭电话站工作。不久,与当地妹仔罗淑芳结婚,1981年农历十月廿五日,已是海丰县邮电局负责人的彭齐突然收到一封来自香港的信,信是一位在香港的陆河老乡彭春深转来的。信中仅有一张照片,一个身穿短袖衬衣,打着领带的中年男子与一位身材苗条,着装时尚的女子及一男一女的两个孩子,女孩约有9岁,男孩也有6岁了。照片中的男子怎么那么眼熟?彭齐定神一看,是彭福崇,没错,就是他。虽然已分别了38年,但那眼神已经告诉了彭齐一切,彭福崇没有死,他仍活着。

    其实,彭福崇被俘后,在美国的监狱关了一年。朝鲜战争结束后,他被引渡到了台湾。经过一番长时间的洗脑,台湾当局将他编入了“反共复国先遣队”。有一次蒋介石令数万台军在港口集结,声称准备反攻大陆,彭福崇心里暗暗地高兴:只要能过对岸就有重返自己队伍的机会。但几天后蒋介石又命令撤退,彭福崇最终被送到阿里山上种茶叶。眼望浩瀚的台湾海峡,彭福崇回乡的愿望破灭了,他与台湾姑娘秋香结了婚,生了一男一女。

    彭福崇思乡心切,经常向台湾的海陆丰老乡打听老家的情况,有一次他听说了东坑大溪白石仔村一个叫彭春深的人在香港,便到香港找到他,并交给他一张相片要他想尽千方百计找到彭齐。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信息不是很发达,彭春深经过努力终于了解到彭齐的工作单位。一边是共产党,一边是国民党,彭春深只好先寄照片,投石问路。

   当天,彭齐彻夜难眠,随即给彭福崇写了一封短信,并寄香港新界工会信箱的彭春深转交彭福崇,但如石沉大海。又是十多年的等待。2007年9月25日晚8点30分,彭齐接到一个远方的电话,那正是彭福崇打来的,当双方确认了对方的身份,电话里久久无法对讲,传来的都是对方的哭泣声!此时,双方都已是83岁的高龄,多少思念化作台湾海峡的潮水拍打着两岸,多少重逢的希望似离山很近的夕阳成为傍晚前的奢望。双方的子女都因工作忙为理由,使这两位世纪老人的相约,一次又一次的没有成愿。

微信图片_20191125120812.jpg
图五、抗美援朝纪念品

五、忠魂早已在宗祠中挺立

   2013年11月,彭齐做了一个梦,嫂子告诉他:叔侄同吸一口奶,不是同出胜似同生,大海不能隔断血脉,年长更应惜缘分。彭齐惊醒后,再也无法入睡,天未亮就给女儿桂萍打电话:“快给我和你妈办两张前往台湾的证件”!


   2014年1月6日,彭齐在女儿桂萍的陪同下,与彭福崇终于在宝岛台湾见面。此时,两位老人都已90岁。

  当彭福崇听说其母亲盼他回家哭瞎了双眼,这位老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痛哭!是啊,有什么期盼比得起故乡的召唤,有什么心愿比得起亲人的牵挂?老人因年纪过大,且身患重病而无法回乡,他恨不能插上翅膀飞越台湾海峡,回到儿时历经苦难的地方。他从床底下摸出了一个布袋,里面装满了不同币值的美钞,并亲手交给叔叔说:"这是我几十年省吃俭用,积攒的20,000美金,请你带回家去把村里的彭氏宗祠修缮一下。70年前我们约定在那刻字留痕的供桌该换了。"彭齐目睹侄儿仅有20平方米且家徒四壁的房子,怎么也不肯收这一笔钱。福崇哭得更伤心了:"当年我们都是有家国情怀的农村青年,为了国家反抗倭寇的侵略而远离故土。是朝鲜战争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使我无颜见江东父老。拜托你把宗祠修好,当我客死异乡后将我的香火引回彭氏宗祠。我想祖宗会原谅我这个不忠不孝的后代的。"

   这时,两个已经动容的老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彭齐本已凝固的热血已经奔腾起来了,他说:"你是国家的英雄,你是彭家的光荣!因为你,我们彭家多了一块烈属牌,你的忠魂早已在宗祠中挺立!下辈子我们还做叔侄。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我们再也不用流浪乞讨,我们再也不用受倭寇的欺凌,但我们一样会担起责任,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

  2015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十一日)晚上20时17分彭福崇在台湾省新北市和平街逝世,享年91岁。

微信图片_20191125120821.jpg
图六、彭齐(右)与彭福崇在台湾省台北市团聚

微信图片_20191125120817.jpg
图七、彭氏宗祠

微信图片_20191125120819.jpg
图八、作者罗如洪釆访彭齐时与其家人合影,右一为彭桂萍

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
2019年11月23日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陆丰市潭西镇德炉村林氏家祠明德堂落成庆典隆
[三唯论点] 农村宅基地失而复得
[三唯论点] 广东省民宗委领导到省妈祖文化交流协会调研
[三唯论点]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信俗展今天在惠州合江
[三唯论点] 惠州这个党支部,四任书记三位出生在黄羌老区
[三唯论点] 海陆丰老区子弟罗如洪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代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