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脚蛇 于 2019-12-19 23:06 编辑
树发千枝根共本,千年家族永同宗。在这盛世祥和、万象更新的年末岁首。2019年12月18日,公平镇米街黄氏迎来敬爱堂祖祠重光落成。
庆典活动当天风和日丽,天清气朗,敬爱堂黄氏近千后裔及汕尾地区族亲、邻乡代表、嘉宾等汇聚一堂,共同缅怀祖先业绩,畅谈家族渊源,共商兴族大业发展大计。庆典活动中,300多名裔孙女回娘家,队伍浩浩荡荡,场面壮观。她们统一各色刺绣旗袍着装,手撑油纸伞,颇具特色。还有醒狮表演引路,镇区街坊夹道欢迎、人潮涌动,共享改革开放带来幸福生活,庆祝家乡新时代新气象。
公平镇米街黄氏,以宗祠建于公平(米街)而得名,俗称“米街黄”。 现有人口4000余众,是公平镇一大望族。公平米街黄氏始祖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自福建举家迁徙来到海丰谋生,途公平镇,见黄江两岸山水秀丽,商贾云集,墟市繁荣,便决定在公平旧圩西门棕屐街建居。康雍年间举家始迁公平新圩米街,从而,米街黄氏逐步兴旺起来,开创名扬海陆丰的“米街黄”时代,此举成为了米街黄氏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转折点。黄氏宗祠敬爱堂,位于公平镇米街中段,整座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均衡对称,瑰丽雄伟,是海丰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祠堂建筑。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建成于光绪十五年(1884)年竣工,极具岭南建筑特色,其雕功精巧细腻,颇能呈现匠师的功力。祠堂原有历代先祖像赞,明经进士、奉政大夫、奉直大夫等恩赐牌匾和恩赐旗杆夹和练武石等珍贵文物。祠堂前埕占地400平方米,通往布街,中段原有土坯结构的照壁。
时清期间,米街黄氏不断涌现许多优秀人物:奉政大夫3人,奉直大夫1人,儒林郎2人,修职郎1人,州同衔5人;庠生、武生、廪生4人,恩进士、贡生、监生72人。黃時宣,號逸修,清同治九年貢生,奉直大夫。光緒元年(1875)收周鳳(彭湃母親)為養女,精心撫育、教以書禮。支持彭湃革命事业。黄時宣創立“養中”書院,培養出了黃菊虎,鍾敬文等名人。其孫黃可紀,號可彤,乃南拳大師劉梅傳人。民国时代,米街黄氏黄菊虎曾任海丰县参议员,黄伍衍曾任公平区长。
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公平米街黄氏族人亦投身到时代发展潮流中,报效祖国奉献社区,涌现出不少名人。其中黄斌熙创办公平英豪学校,是海丰北部地区一所优质的学府,为家乡培养人才。
水有源、树有根,落叶归根,正是这种对故土的依恋,对血脉亲情的绵延重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激发着宗亲寻根溯源的热情,回祖籍地祠堂祭祖已然成为汇聚亲情,不忘根系,感恩思孝,修德端行的人生功课。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民间祠堂文化,良好的家训、家风赋予人们的文化信心,孕育出忠孝、廉义、厚德的精神气质,并诠释着时代文明,与时俱进,代代薪火相传,自强不息,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重光兴建的米街黄氏敬爱堂祖祠占地面积约400多平方米,建筑整体规模宏伟、富丽堂皇;内饰画栋雕梁、描金点翠、工艺精湛;神龛文匾金碧辉煌,功名恩赐牌匾熠熠生光。该祖祠重建的落成从一个层面体现了华夏文化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亮点,先贤传统的美德,世代相传的家训家风,朴实的教诲便是后人文明进步的座标。
改革开放四十春秋,社会建设硕果累累。回首来时路,米街黄氏人沐浴着党恩,在党的鲜明旗帜下艰苦创业,一路披荆斩棘,靠奋斗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后,米街黄氏表示要在宗亲联谊的过程中加强往来、沟通、相互支持、理解与包容。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发挥正能量,传承好家风,继续致力于助学兴教、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多做一些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善事、实事,人人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者、践行者,为家族的兴旺做出应有的努力,凝聚正能量,再续新辉煌。
图文 \ 无脚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