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工业化之路,是汕尾走向复兴的必由之路。建市以来,汕尾努力发展工业,工业总产值在国民经济所占的份额,逐年增加。最近六年来,汕尾夯基础:全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19年,汕尾地区生产总值由去年的920.32亿元提高到1080.3亿元,正式迈入“GDP千亿俱乐部”门槛,实现新跨越。成绩背后,是海洋能源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目前,汕尾已形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让汕尾具备了发展“海洋经济”的天然基因。随着陆丰后湖、甲子海上风电,中天科技、广东长风等海工装备制造项目以及明阳智能新建海上风电漂浮式风机项目纷纷落子,以临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为核心的临港工业、海上风电为特色的海洋能源产业集群将成为汕尾经济的“顶梁柱”。
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电子信息产业,也正加快延伸产业链。“推动信利高端车载二期、国信通等项目建设,促进上下游企业配套集聚”写进报告。
在新基建风口下,新能源汽车也乘风而上。报告明确支持比亚迪增资扩产、拓展产业领域、延伸产业链条,推进陆河试车场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汽车、汽车及IT零部件生产基地。
除支持梅陇金银首饰、公平纺织服装、可塘彩宝、甲子五金配件等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外,汕尾还将培育新业态新增长点,包括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医疗设备、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培育壮大教育培训、在线消费、远程医疗等新兴消费热点。
如今,支撑汕尾经济的工业体系,从顶端的支柱产业,到第二层的主导产业,再到第三层的新兴产业,产业梯队里的每一层产业都可以互相补位,即使某一产业下滑,也不至于引发整体经济的大滑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