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636|回复: 1

[习俗] 谈民俗文化的社会价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 14: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汕闽人0660 于 2012-4-1 14:49 编辑

       西秦戏、白字戏,目前在全国仅存于海陆丰地区。每个剧种也仅存一个专业剧团,因此都被称为“天下第一团”。这两个地方戏种连同同样来自海陆丰的正字戏,现已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因,虽然不同于经史子集、皇家经典、宗教精华、文物精粹等传统文化,但它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根基和底层,是原生态的文化,是民族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我们也需要切实抢救、保护这些民俗文化遗产。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日本在现代化发展的高潮时刻,不约而同地开展了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性抢救工程。法国进行了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化遗产“总普查”,“大到教学,小到汤匙”,巨细无遗,全要登记造册。日本也实施了由国家组织的“民俗资料急调查”、“民俗文化分布调查”、“民谣紧急调查”。把祖先留下来的财富清理得心中有数,势必加强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乡土的热爱,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

    在民俗文化遗产中,存在“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的区别。我们往往列为关注前者的保护和开发,而忽略了“无形遗产”的生存与保护,其实,文化遗产不限于有形的文化遗址、纪念馆和文化艺术作品,还有一个无形的组成部分——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语言、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竟技、神话、礼仪、风俗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它艺术。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我国的昆曲名列第四。2003年11月公布的第2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8个,我国的古琴艺术名列其中。由于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言传身授的特殊传承方式,很可能因为某一位传承人的突然去世而永远消失,人类可能因此丧失了一种具有独特差异性的文化方式。人们更为关注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岂不知文化多样性同样制约着人类文化基因库的丰富与否。随着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中国,中头与非物质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转》

该贴已经同步到 汕闽人0660的微博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海丰白字戏《龙宫奇缘》广东省文化节演出圆满
[城事报料] 戏之韵·海丰白字戏赴梅陇“华光大帝公”演出
[图看汕尾] 中秋月
[图看汕尾] 小舞者·张舒欣
[文化天地] 白字戏《龙宫奇缘》
[城事报料] 海丰白字戏在梅陇塘前村演出《白罗衣·拷陶》

发表于 2012-4-1 15: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