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574|回复: 0

[习俗] 【品清湖第三期】“海上丝绸之路”之广东汕尾白沙湖航段考(民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7 16:2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上丝绸之路”之广东汕尾白沙湖航段考


翁烈辉



摘要:汕尾白沙湖,是我国古代屈指可数的移民口岸,它可以填补了我国对“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东线研究的空白,这个港口,因其有史前文物遗留在湖中,其不但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有力航线佐证,还是一个文物最多的古港。
  关键词:白沙湖 “海上丝绸之路” 港 口

广东汕尾白沙湖地处广东汕尾市区东部,即粤东红海湾与碣石湾交接的田墘镇和遮浪镇当中,白沙湖东临碣石湾,南依红海湾,三面环海,海上交通方面,东往汕头70海里,西至香港82海里。陆上交通东到汕头200公里,西到深圳210公里,广州l320公里,汕尾地区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在这段南海航线上,汕尾白沙湖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个历史上著名的港口,沉船最多。汕尾白沙湖是汕尾地区三大咸水湖之一,张伟湘、薛昌青在《广东古代海港》中说:“白沙湖在唐宋时期贸易活跃,是一个热闹的港口,这有当地出土的大量历史文物为证。”[1]汕尾白沙湖港口距离国际航线最近,是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汕尾的大安、公平、海丰等大陆河口港,对“海上丝绸之路”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2]汕尾白沙湖港是广东地区的最古老的港口之一,这里,有一条脉络分明的“海上丝绸之路”交通贸易的路径,在远古时代,它是繁盛的移民古口岸,在唐宋时代,它是的海上贸易最热闹的港口。汕尾白沙湖,是构成了古代“开放广东”的重要港口之一。在我国古代的不同时期,汕尾白沙湖港口,在各个时代,繁盛的海上贸易在此港口交替兴起,汕尾白沙湖,是我国古代屈指可数的移民口岸,它可以填补了我国对“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东线研究的空白,这个港口,因其有史前文物遗留在湖中,其不但是“海上丝绸之路”最有力的航线佐证,还是一个文物最多的古港。现我就汕尾白沙湖港以及周边的环境,对这条“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进行考察。

一、白沙湖航线的形成,可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

汕尾地域,有着丰富的史前文明遗址,汕尾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在汕尾城区的捷胜沙坑北,其发端为1.2万年。华南地区考古成就最大的考古学家麦兆汉神父估定,海丰沙坑北是万年以上的文化遗址,它位于现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捷胜镇沙坑村约一公里的西北处,该遗址北面是丘陵山地,东面有淡水山坑流向大海。这里,前面是浩瀚的大海,后面就是小山,这里,在史前时期是一片贝丘和沙丘,现在,物换星移,桑田沧海,它的地形改变了不少,在这块贝丘和沙丘处,一共出土了22块精美的粉红色和白色彩绘纹饰以及双凸面磨光的石斧,麦兆汉神父提出,汕尾地域的“海丰沙坑北文化”属“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3]汕尾各个遗址其文化序列为:
1、沙坑北(sow),2、沙坑南(sos),3、田墘桥仔头(kiw),4、菝仔围(麦兆汉神父写为菝仔园,PAT),5、狮仔地(狮地SAI),6、石鼓(kou),7、竹岭脚(竹仔脚TEK),8、湖东(OUT),9、牛肚北(GUT),10、牛肚南(TOU),11、东坑北(TAS),12、东坑南(TAN),13、祯祥(ZEN),14、埔上墩(POU),15、石脚桶(ZIT),16、新径(SIN),17、三角尾(沙角尾SAK),18、过港山(KUE),19、南町北(NAN),20、南町南(NAS),21、径尾、沙坝仔、龙溪(现汕尾市城区东涌镇龙溪村)等多处文明遗址,[4]这些文明遗址,在意大利神父麦兆汉于民国时期的发现中,里面的石器有打制的和磨制的,它们都以天然烁石工具为主,在这些文明遗址上,磨制的石器不多,但其石矛,石刀多为磨制。陶器中,以夹砂软陶居多,全是泥质的陶器不多,在这些出土的陶器当中,陶器的外观面大多印成绳纹,有的陶器的外观面印成刻划纹,陶器烧制的温度大约在500°c800°c左右,汕尾这些文明遗址上,其中,陶罐比较多,石斧残件也比较多。沙角尾(三角尾)文明遗址出土的有磨制石锛,长身形,还有磨光的石箭簇,从一万年前中石器时代起,人类又发明了细石器箭簇,用弓射杀野兽。比如江南的苏州三山岛细石器时代遗址新近发现了玛瑙质箭簇;又比如无锡最早出现的柳叶形石箭簇是在姚湾贝丘遗址发现的。在汕尾这些文明遗址上,可以推测,当时的先民以捡拾贝壳类,和用磨光的石箭簇射猎鱼类为主。从汕尾这些文明遗址中,我大概可以推测,柳叶形石箭簇,可能不用于部落战争,而是用于射猎鱼类和小动物,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双锋刃、中有脊,尾尖塞竹竿的石箭簇对敌人才有杀伤力。进入青铜时代,人们用青铜鋳三锋簇,用玉制的簇陪葬上层人物;在汕尾菝仔围文化遗址上,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有石箭镞、石戈、石制饰物,这里的陶器,烧制点高于周围的文明遗址。6000多年前到一万年多前的“南太平洋系人种”,落籍于汕尾城区捷胜沙坑北,但这些史前文化遗址的每个序列,都不是可以按年代推敲,而判断出“南太平洋系人种”全部都占据田捷遮汕(田墘、捷胜、遮浪、汕尾)各个文化遗址,比如沙角尾(三角尾)的石锛接近沙坑北的石锛,沙坑南的石器,却与广东中部出土的含有几何印纹的软陶和出土石器很相似,故各种文化序列有复杂的相似,有同与不同的类别[5],可以说的是,沙坑北文化遗址,比沙坑南早1000多年以上,沙坑南和东坑南二处都做过碳十四年代测定,年代都在于公元前2000-1000年间,两个遗址有相似年代的测定结果,但是他们的文化内涵却有差异,也就是说,他们可能非同一人种[6]。除“南太平洋系人种”外,汕尾古人类难道还有其他人种吗?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在这些文化序列中,找出确凿的证据。但是,我们可以知道,汕尾地域的古人类,其迁徙和交替是很频繁的,汕尾这些文明遗址,现在也是处在海边,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的迁徙和交替是通过海路来进行的,这海路,可从汕尾地域出土的夹沙软陶中得到印证。因为,在南洋诸岛中,这种夹沙软陶,其海边都有出土的事实,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指出:在中国南部,有两条很明显的“南太平洋系人种”之史前文化路线;其一,是从马来半岛走向中国云南,贵州乃至四川;其二、是从马来半岛沿东京湾经广西、广东,福建而东向日本。[5]中国云南曾发现铜鼓文化有海洋文化信息,而东南沿海的汕尾之考古发现,也与北方文化不同,这种人种和文化存在于东南沿海,可与北中国文化相对抗,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台湾番族文化,可能有所关系,因在太古时代,台湾并不是海岛,而是中国大陆延于大海之狭长的一部。[6]大概是在地壳运动时,马来人随海水之涨退,沿海而来,在东南沿海等地繁衍生息。这就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是在秦汉时期才形成,它的形成比“陆地丝绸之路”更早更久远,一句话,“海上丝绸之路”的最初形成是在史前文明时期人类的迁徙之路上。
另外,汕尾白沙湖出土了广东历史上最美最令人震撼的玉琮和玉环。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独树一帜,历来在政治、文化、道德,宗教等方面起着特殊的意义,玉也是古人的一种精神支柱,它作为法器、礼物、信物等实用体!是精神、意念及美的追求的升华。作为古人重器的玉,你一定不会想到,它会出现在广东汕尾地域,在现汕尾这个世人认为的“省角国尾”上,19844月,海丰县田墘镇(现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街道)一个叫“三舵”的海边,彭添、彭傲、彭乖、吴学炎、曾大乖、王泉,王侯等七人在挖贝壳时,于四米多深的贝壳层中,挖出珍贵文物,其中玉琮两件,玉环两件(一件残),并于同年114日,献交海丰县文物部门珍藏,四件稀世珍宝用青玉雕琢而成,表面发淡绿色,玉琮的出土,在广东省尚属首次,[7]现这四件稀世珍宝保存在海丰博物馆。玉琮、玉环在汕尾地区的出土,可谓是一件文化学和人类学上的一个大事情,这可以告诉世人,在远古时代,汕尾地域绝不是现在的“省角国尾”,其当时应该是一个人山人海的热闹“海国”。玉琮是人神交绘的法器,像汕尾田墘海边出土的玉琮、玉环,如此制作精美的玉器,简直是精品中的精品,兽面纹象形,四角为中心线,两面对称磨三条横凹槽,琮分四节,如此精雕细雕,巧夺天工的玉器,令人叹为观止。这新石器晚期的玉器,出土于田墘白沙湖海边滩涂地,是墓葬地?是沉船点?还是祭祀地呢?台湾文物专家认为,此文物是仰韵文化在上海地区的遗留[8],我认为这是汕尾古文化的遗留,汕尾古文化遗址和河南省的仰韵文化是并列关系,非母子关系,你看半坡遗址人面鱼纹彩陶盒的“鱼崇拜”,不就是秉之于古人的亲水生活吗?!
田墘三舵出土的玉琮、玉环,证明汕尾史前文化博大精深,瑰丽灿烂,三舵出土点之滩涂地,远古时代也可能是由贝壳堆成的祭祀地,也可能是浩渺的大海,这里,是汕尾古疍部落在船上的祭祀地,也有可能是古人在海路贸易中的沉船点!国之大事在于祭祀,作为祭祀时,沟通天、地、人的礼器玉琮,玉环,会遗留在这里,不能不说古汕尾这片土地的神奇厚重。这稀世的奇珍异宝,令世人瞩目,它向世人证明,这玉琮、玉环的主人,是居住海国刀耕火种的“古疍人”,或者是在和“海国人”相互贸易的“番国人”的沉船物!这玉琮、玉环,渗透汕尾古疍人的智慧和血汗,它向世人证明,南中国历史文化的厚重与精彩,随着今后的考古发现,汕尾史前文化会更加让世界为之瞠目。玉琮、玉环在汕尾地域的出现,留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思!汕尾史前考古之路,特别是白沙湖的考古之路,充满漫长诡谲,充满辉煌神奇,在布满迷思的追寻之中。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以汕尾当地出土的大量历史文物为证的话,特别是白沙湖海边的田墘三舵出土的玉琮、玉环为证的话,汕尾白沙湖出土玉琮、玉环是史前时期海上祭祀物,或者是史前时期的沉船之物,那么,这就证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就不仅是在秦汉时期形成的,这条航线的形成应该在于史前文明时期。



二、白沙湖可能是南海航线中文物沉积最多的港口。


在地理位置上,汕尾白沙湖港口有着其重要性,其是距离国际航线最近的港口,仅12海里,外国远洋船只,和中国远航的货船,必须经过汕尾白沙湖港口。史书记载:“曰白沙湖,距邑东一百五十里,多番舶(外国船,笔者注)居之。”有史料记载说,该海域危险但属海上远航的必经之地,有资料说,汕尾白沙湖航段,岸线曲折,为破碎海岸结构,其间岛礁环列,岛链内航道险恶,岛链外洋面开阔,历来就是海上贸易和战争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汕尾白沙湖的地理位置十分险要,历史上的海盗、走私猖獗,一度使这个港口从繁荣走向衰落,这个港口是广东地区沉船最多的港口之一,其数千年的繁荣,也就是一部“海上丝绸之路”的光荣史。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七月二十九日,飓风,飘洋船在白沙湖沉没。“飘洋船”就是外国船只,同时,汕尾白沙湖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海上瓷器之路”,另外,频繁的移民现象更成为白沙湖港口区别于其他古代港口的重要特色,这从现散居全球各地的数百万海外汕尾人中就可见一斑。从汕尾海边的史前文物中,从白沙湖出土的玉琮、玉环中,我们可以窥见,汕尾白沙湖,是我国古代屈指可数的移民口岸,它不但可以填补了我国对“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东线研究的空白,我们也可以在这个港口的史前文物遗留中,证明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线航线,这个古港,它的神秘和未知,是值得考古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好好探求的!



注释:

[1][2]张伟湘,薛昌青著《广东古代海港》第60页,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4月第一版。
[3]刘丽君译述,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8卷第2期。
[4]麦兆汉《粤东考古发现》(英文版)香港考古学会专集第二集1975年。
[5][翦伯赞著《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第二辑)第182页,人民出版社199012月第一版。
[郑正魁主编《海丰县文物志》第27页,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19885月第一版。
[8]林泽民主编《海丰明清三志》第204138页及邑事,海丰县志编纂委员会,海丰县人文资料编辑组,200311月。
[10]翁烈辉著《广东汕尾民俗漫谈》第094页,万邦国际出版,20138月第一版。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墨彩飞扬 月满书香红草
[城区文艺品清湖] 【品清湖第五期】赤胆仁心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战疫歌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等我回家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李贵雄(篆刻)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宅 家(外一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