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60179|回复: 7

[论汕尾] 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的命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4 18: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9-23 23:29 编辑

                           白字戏西秦戏正字戏的命运

              ——探讨中华传统文化,构建时代生态文明(4)

                             陈治赠   2021年5月4日

       白字、西秦(又称“庆寿年”)、正字戏(又称“永丰”)的命运如何?因为其“四柱”(岀生的年、月、日、时)、贵庚,不大清楚、明白,就是请道行高深的算命先生起指揑算,也难以预测。三个剧种的命运如何只能靠自身的造化。

       白字、西秦、正字戏作为优秀的古老的珍稀剧种,是古海丰的活化石,地方文艺的龙头品牌,在地方民俗文化的地位不可遗缺,举足轻重,与地方兴衰同命运。海陆丰天长地久,三个珍稀剧种就能传承千秋万代。这是邑人必须坚定的文化自信。

       白字、正字戏是土生土长的地方剧种,其历史渊源估计要追溯到百越族。百越族能够破天荒地以龙为图腾,百越人作为古海丰的原姓居民,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喜怒哀乐的宣泄,肯定有独特、优美的表现形式。白字、正字戏唱词、道白的标准发音,远至全国,近到周边,独一无二。不是国语、粤语、潮语、闽语、客语等语种的变异或多语种的混合体,而是海丰话的传承和艺术化。白字、正字戏的音律明朗,感情丰富,委婉悠扬,在粤赣闽乃至全国,很难找到近似的基调。由此推而论之,白字、正字戏的历史漫长而又久远,其生命力之顽强,不容易颓废轻生。

      目前,白字、正字戏的传承底蕴还是相对雄厚。如:海丰白字戏,其“下山虎”、“ 锁南枝”、“ 四朝元”、“玉芙蓉”等数十个曲牌,唱腔柔情似水,自然流畅,甜美温润,情感明确,一气呵成。易学、易懂、易记、易唱。专业剧团虽然只有一个,但民间业余剧团、曲班和业余爱好者自由组合的演唱团队,遍布今汕尾市辖地的各个角落,还有培训班此起彼伏。数百个优秀剧目,几乎家喻户晓,民间传承之普遍,是白字、正字戏再展雄风的牢固基础。但不等于可以高枕无忧。

       西秦戏的唱词、道白又称秦腔。寻根究底,应称为外来剧种。秦腔的发源地远在西陲甘肃、陕西一带,何以不远万里落足古海丰?合理的推测是:秦平百越,秦军驻扎古海丰。异地生活,乡愁难忘,西秦戏应运而生。秦军将兵在古海丰成家立业,传宗接代,逐渐演变为海陆丰人,西秦戏也就在海陆丰落地生根,成为海陆丰的地方戏。

       西秦戏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原始乡音始终不改。其音律高亢激昂,汹涌澎湃,表现欢快、喜悦情绪,抒发悲愤、凄凉情感的节奏分明,深沉含蓄,是思乡情怀的强烈写照。全盛时有上千个剧目,可见其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基础相当雄厚。

      但现状似乎有点不妙。专业剧团只有一个不是问题,问题是民间业余剧团和业余爱好者自由组合的演唱团队凤毛麟角,培训班更是鲜见。可能是传统戏剧语言属于古代“官话”(古代“国语”)难学难讲,唱腔分原声(嗓音)和“内喉”(腹音)二种,传统曲牌又多达百多个的缘故,西秦戏的普及稍逊白字和正字戏。目前是否演员青黄不接,笔者了解不深,不敢乱加揣测,但标志性乐器缺位,则是不争的事实。

       如:“葱哺”,学名“管子”,又称“喉管”、“短管”,北方为木制,南方为竹制。上世纪40年代初,北方艺人持木制“葱哺”到海丰西秦戏认亲,一下子增强了西秦曲调高亢激昂,深沉含蓄的气氛。北方艺人告老,后继无人。上世纪50年代中期,著名文化古村海丰县联安镇霞埔村有竹制“葱哺”的传人,填补了西秦戏的遗憾。竹制“葱哺”的音貭、音量胜过木制“葱哺”,再加上传人精堪的吹奏技艺,将西秦曲调高亢激昂,深沉含蓄的气氛提升到无以伦比的高超境界,“葱哺”成了西秦戏的鲜明标志。完全可以说,没有“葱哺”伴奏,西秦曲调的灵魂就萎靡不振,就象京剧虽有西洋乐器融入,仍离不开京胡(板胡)一样。由于一支“葱哺”分高、中、低三种音调,把控不易,难学难奏,比吹哨呐艰苦百倍,故而今汕尾市辖地,吹哨呐的满大街,吹“葱哺”的极其稀缺。西秦戏目前没有固定的“葱哺”吹奏师。重要剧目及重大场合演出,需要到海丰县联安镇霞埔村聘请。

        西秦戏潜伏着滑坡的危机。好在宋代忠烈文天祥挺身而出,一出《留取丹心照汗青》震撼全国,西秦戏的魅力又为世人所瞩目。

        白字、正字戏传承底蕴相对雄厚也好,西秦戏传承基础相对薄弱也罢,都面临着共同的困境。

        第一、地方政府对白字、西秦、正字3个稀有剧种的支持乏善可陈。特别是去年至今,由于疫情影响,专业和业余剧团的演出几乎为零。演员的生活陷于极度贫困,不少业余剧团纷纷解散。地方政府好象没有伸出救援之手“拉兄弟一把”。

       第二、现实社会到处都在改革,白字、西秦、正字3个稀有剧种也不例外。戏剧的改革,除了传统剧目弘扬光大,以及创作新剧目之外,更重要的是唱腔的革新。而唱腔的革新,必须是坚持立足于保护固有曲牌的音律韵味。目前,剧团将唱腔的革新理解为创新,存在将传统剧种的音律韵味创新得面目全非的状况。如不及时扭转,恐自己将自己推入灭种的境地。新编白字戏《彭湃之母》选段:“魂化杜鹃红满崖”的唱腔堪称值得探讨的典型。

      首先,选段的曲调仿佛是潮剧、山歌、渔歌、革命歌曲等多种元素揉合而成的混合物。创新有余,传统蒼白,找不到白字戏传統唱腔的心灵感应。用通俗的语言:选段的曲调缺乏“白字味”。

       其次,求教乐队老师得知,选段的曲调没有曲牌可循,与白字戏的任何曲牌都没有缘亲关系。离开白字戏的曲牌、基调,选段的唱腔称之为白字戏,岂不是张冠李戴,误导后人。

       一次偶然的机缘,笔者连续三次专注欣赏该选段。如果称之为现代歌剧,选段曲调不乏精彩。剧团的编曲用心良苦,可敬可佩。但称之为白字戏,就太过儿戏。粗浅看法,谨供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海涵。必须申明,笔者只谈曲调感觉,对剧情及作词不雷越半句。

       第三、笔者身上没有曲艺细胞,至今不会唱歌跳舞,只有听戏赏戏陶冶性情的兴趣。年青时曾有幸结识了多位著名的老演员,喜耹听他(她)闲聊专业知识。印象最深的是:不同的角色以及啼笑怒骂的表演,有不同的台步、举止,水袖的摆动也与角色以及喜怒哀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招一式,经纬分明,酸甜苦辣,声情并茂。时下,无论是专业剧团还是业余剧团,对台步、举止、招式、声情等基本功的要求仿佛不再严格,只要能唱能比划就谢天谢地。这就无形中降低了演出质量,影响了珍稀剧种的全面传承和发展。请别忘记:戏剧演出不是歌舞表演!无论是旧剧目还是新戏出,是否传统的白字、西秦、正字戏,不仅仅是以戏棚下的观众多寡为标准,关键在于能否成为吸引民间百看不厌,经久不衰的经典。

       白字、西秦、正字戏的命运如何?见仁见智。笔者作为外行探讨戏剧知识,实属不自量力。拙文意在抛砖引玉,欢迎批评赐教。

微信图片_20210504183653.jpg

微信图片_20210504183813.jpg

微信图片_20210504183819.pn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活到老学到老
[三唯论点] 退休干部举报县委书记后被捕一案续闻
[三唯论点] 天地不负民愿 古邑满园春色
[三唯论点] 海丰县城益民路“立体停车场建成”为何不开张
[三唯论点] 多形式开展课间体育活动,全方位增強中小学学
[三唯论点] 本科生为找工作“回炉”读职校现象,该喜还是

发表于 2021-5-5 13: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好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21-5-6 11: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多谢关注,多谢鼓励。
发表于 2021-5-6 14: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文化需要多多宣扬
 楼主| 发表于 2021-5-8 15: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5-8 15:14 编辑
森屿 发表于 2021-5-6 14:21
传统文化需要多多宣扬

是的,中华民族不能数典忘祖,忘记自己传统文化。

多谢关注点评!
发表于 2021-9-21 12: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戏曲的传承发展尤为重要,但是也不能一直保守,发展就需要创新,文中白字戏《彭湃之母》选段:“魂化杜鹃红满崖”没有白字味是不属实的,任何东西不可能没有创新的,再说潮剧一百年前也是白字戏,还不是因为创新才得到今天的潮剧?戏曲的发展不单要靠自己发展和政府扶持,如果自己不去找一条出路,就只会导致瘫痪!
 楼主| 发表于 2021-9-21 23: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9-22 00:01 编辑
海陆丰戏曲文化 发表于 2021-9-21 12:13
戏曲的传承发展尤为重要,但是也不能一直保守,发展就需要创新,文中白字戏《彭湃之母》选段:“魂化杜鹃红 ...

      潮剧一百年前也是白字戏,还不是因为创新才得到今天的潮剧?_______说得好!寻出路的结果是白字变成潮剧。

      新编白字戏《彭湃之母》选段:“魂化杜鹃红满崖”的唱腔堪称值得探讨的典型。
      首先,选段的曲调仿佛是潮剧、山歌、渔歌、革命歌曲等多种元素揉合而成的混合物。创新有余,传统蒼白,找不到白字戏传統唱腔的心灵感应。用通俗的语言:选段的曲调缺乏“白字味”
      其次,求教乐队老师得知,选段的曲调没有曲牌可循,与白字戏的任何曲牌都没有缘亲关系。离开白字戏的曲牌、基调,选段的唱腔称之为白字戏,岂不是张冠李戴,误导后人。
      一次偶然的机缘,笔者连续三次专注欣赏该选段。如果称之为现代歌剧,选段曲调不乏精彩。剧团的编曲用心良苦,可敬可佩。但称之为白字戏,就太过儿戏。粗浅看法,谨供参考。不当之处,恳请海涵。必须申明,笔者只谈曲调感觉,对剧情及作词不雷越半句。

      多谢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23: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剧团将唱腔的革新理解为创新,存在将传统剧种的音律韵味创新得面目全非的状况。如不及时扭转,恐自己将自己推入灭种的境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