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7573|回复: 1

[海丰] 古井深深故园情—— 探访海城黎阿毕、谢厝和西门街三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5 17: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水井自发明以来,就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水源之一。古时候的井,几乎等同于家园,所以古人因战乱或其它原因离开故土时,都会用上一个词——背井离乡。
  近日,由社区干部带路,记者见到了位于海城新城社区的两口古井——黎阿毕井和谢厝井。
  据《海丰文物志》一书记载:“黎阿毕井位于海城新城居委厦巷彭姓居住区域内。该井原为宋末一富翁黎阿毕所建,他后来破产,把房产典卖。至明代初期,彭姓从吉康搬迁海丰,买建的部分房基地属黎阿毕原有房产。该井一直为彭姓后裔延用至今。此井用灰沙夯筑成圆圈状,直径0.72米,井圈高0.12米,截面0.24米,井深3.5米,井壁用鹅蛋石砌成圆筒状。”
  记者在海丰县文旅局了解到,黎阿毕井现属海城新城社区。据城西社区林明老人(72岁)说,以前海城流传一句俗语叫“黎阿毕,九千七。”黎家于宋代移居海城,由于善于经营,发了大财,财产高峰时达到九千七百两银子,正当快要实现一万两银子的目标时,家中却出了败家子。这败家子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据说有一次路过菜园让路边的荆棘钩破了衣服,败家子指着荆棘说:“等一下,你就知道死了。”回到家里拿来一包碎银一把把往荆棘上扔,路人见状纷纷上前争捡,很快就把荆棘捣得尸骨无存。不久,黎家败落,卖掉房产,不知流落到何处去了。明代时,海陆未分县,《海丰文物志》的记载“彭姓从吉康搬迁海丰”的叙述不明确,应是“彭姓从吉康都(今陆河县)搬迁至海城”。
  黎阿毕井用铁箍围护,林明老人指着井边一条旱桥说:“这条桥叫高桥,我小时候桥下还有水,小孩都在这里游泳。”高桥废弃后,依然保持着桥梁的模样。
  由于海城的发展变化,谢厝井位于如今海丽大道南门湖段的路中心,井口用铸铁盖盖住,如果不留意的话,还以为是市政井盖。据《海丰文物志》记载:“谢厝井位于海城新城居委厦巷谢姓居民区域内,谢姓居民于南宋时代,从福建迁居厦巷时所建。井壁圆筒形,直径1米,深4米。井面用长条花岗岩石线合成方形(85乘85厘米),井水甘甜,常年不竭。一直延用至今。”
  另外,据《海丰文物志》记载,还有一口明代古井——海城西门街井。“该井位于海城镇西门街12号内,井圈为花岗岩石打制,外方内圆,内壁径0.57米,井深4米。明洪武年间建海丰县城时,先建置十几口水井,供建城工人食用,此井是其中一个,一直为居民延用至今。”
  记者按,海丰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明洪武年间应是重建县城。另外,据社区干部说,西门街井已被临街商铺用铁板盖住了,一时看不到了。
  虽说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然而每逢缺水,水井仍然可以发挥应有的功用。

来源:汕尾日报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海丰:倡导全民阅读 “书香”千万家
[汕尾资讯] 海丰县开展校园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汕尾资讯] 海丰县举办三防工作业务培训班
[汕尾资讯] 打造养老服务新样板——海丰县海城镇南门社区
[汕尾资讯] 海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活动
[汕尾资讯] 海丰县青年水库落细措施防汛度汛

发表于 2021-11-16 15: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建议附加图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