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可如今这经济环境,简直就是生意场上的“灭霸响指”,打得人晕头转向。对比“口罩”前那三五年,那生意,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啥都能卖得出、卖得完。再瞧瞧现在,一句“啥都不敢卖”,道尽了多少商家的心酸,真应了那句“生意难做屎难吃”,就连打小就做生意的老人家,都直摇头,感叹这是前所未见的艰难时世。
为啥会这样呢?虽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兜里有钱、条件够硬,才能风雨无惧。可这外部经济环境变差,对不同地方的影响,那真是天差地别。那些工业滞后或者压根没啥工业的地方,就像没穿铠甲的士兵,直接暴露在枪林弹雨中,被打击得那叫一个惨,艰难之感,如影随形。
反观那些工业城市,那就是生意场上的“超级战舰”。工厂多,大、中、小型企业扎堆,依附在工厂的工人更是数不胜数,这人流量,就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工作机会多,就算外部经济环境再恶劣,它们也能像打不死的小强,坚挺着不倒下,依旧能保持繁荣景象。毕竟家大业大,抗风险能力强啊!
可那些工业不咋地的地方就惨了。当地人为了生活,只能背井离乡去打工、经商。一旦外面的经济环境有个风吹草动,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没了退路。失业、降薪接踵而至,人们只能勒紧裤腰带,能不消费就不消费。而这些地方做生意的人,服务对象大多是靠外地亲人寄钱消费的家人。亲人在外赚不到钱,或者赚得少了,这些家人自然也就变成了“铁公鸡”,消费直线下降。
以前还能“轻舟已过万重山”,现在却在生意的浅滩上“卡了壳”。没有工业支撑,就像房子没有地基,就业主要靠从商,却又被外部环境狠狠拿捏,生意难做也就成了必然。真希望这艰难的日子能早点过去,让生意人们能重新找回“意气风发”的感觉,而不是每天都在为“卖不卖得出去”愁白了头 !
一个地区若要实现真正的发展,绝不能依赖于夸夸其谈、空喊口号、大张旗鼓地开会造势,或是长期依靠其他地区的帮扶。通过阿谀奉承上级来换取自己晋升的成绩和所谓虚幻发展成果,这更是绝不可取的歪路。发展之道,在于脚踏实地,秉持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坚守信用与道德,严格遵纪守法,大力发展工业。工业才是推动地区持续发展、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动力与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