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各地市的高考本科升学率排名中,我们这里以不到29%的本科升学率的数值处于垫底位置,这位置似乎是雷打不动的,年年都如此。我们这里的本科升学率与中山69%、佛山67%的比例相比,差距超过一倍。这样的数字对比,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甚至彻夜难眠。当然了,对于那些孩子在中小学教育中本来就不怎么读书的家长来说,本科升学率的高低与他们无关。
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并非当地孩子不够聪慧,而是教育资源的显著匮乏以及社会上学习氛围的冷淡和家庭教育中对知识点茫然。我们这里的在优质师资、教育投入以及好学校数量上都存在明显短板,这些基础条件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升学表现;我们的社会上对待教育、升学以及知识和孩子们的未来的重视程度、接受教育过程中的配合程度以及主观精神都很散漫,孩子们很多是靠自己在近似于教育散养的过程中醒悟并努力学习的,这怎么还得了。
从全省范围来看,公办本科名额共有16.2万个,仅36%的考生能成功“上岸”,剩下的64%只能与公办本科失之交臂。而在这场升学竞争中,地区间的“隐性差距”早已显现:有的城市通过中考“筛选”,公办普高仅招收不到四成学生,提前筛选出尖子生,为高考成绩铺路;有的城市则因考生基数小,本科率数字相对突出;还有像深圳这样,虽本科率59%排第五,但重本率达24%,尖子生密度全省第一,展现出强劲的教育实力。
这些数字背后,是不同家庭的教育“布局”:买学区房、攒补习费、研究升学政策……每一步都在悄然拉大教育差距。高考看似是终点,实则更像接力赛的最后一棒,有人的起跑线已靠近别人的终点,有人却要在更长的赛道上奋力追赶。对于汕尾而言,改善教育状况需要从资源投入、师资建设、学校发展等多方面发力,而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看清现实规则,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路径,或许更为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