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电信诈骗局及风险提示
方晓忠 傅财森
近期,电信诈骗手段持续翻新,贷款类诈骗案件频发,不少群众因急于获取资金,落入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骗局,造成财产损失。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在日常业务办理中,成功拦截一起贷款类电信诈骗,为客户避免了经济损失,现将案例剖析并作出风险提示,助力公众筑牢反诈防线。
案例解读
8月29日下午3点,客户陈某在某安普惠软件平台申请1万元贷款,界面显示贷款成功后,其账户却出现异常。此时,一名自称该平台客服的人员致电陈某,谎称账户异常是因他信用评级不足,需缴纳5000元保证金才能解冻账户、正常使用贷款资金,且保证金后续会退还。陈某未察觉异常,随即前往邮储银行汕尾市甲子支行准备汇款。
该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业务时,发现陈某神情焦虑,对汇款用途表述模糊,立即按照反诈培训流程详细询问缘由。在陈某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迅速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贷款类电信诈骗,一边耐心向陈某讲解此类骗局的常见套路,明确告知正规贷款机构绝不会以“信用不足”等理由要求提前缴纳保证金;一边第一时间上报支行领导,并紧急联系当地警方。
起初,陈某仍半信半疑,担心不缴保证金会影响贷款甚至面临违约风险。工作人员随即拿出近期类似诈骗案例,细致剖析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与目的;警方也通过电话向陈某普及电信诈骗知识。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劝说,陈某终于意识到自己险些被骗,放弃了汇款,成功保住了5000元资金。
从该案例中,可总结出贷款类电信诈骗的三个典型特征:
特征一。伪装正规身份。诈骗分子通常冒充知名贷款平台客服,利用群众对正规机构的信任,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搭建虚假沟通场景,降低受害者警惕性。
特征二。制造紧急假象。以“账户异常”“贷款冻结”“信用问题”等为由,营造紧迫感,让受害者因担心贷款无法使用或承担违约后果,陷入慌乱而失去判断力。
特征三。索要提前费用。以“保证金”“解冻费”“手续费”等名义,要求受害者预先转账,且承诺费用后续会退还,以此骗取资金。
风险提示
一是强化反诈认知。牢记“正规贷款机构不会要求提前缴纳任何费用”,对声称“账户异常需缴费解冻”“信用不足缴钱补正”等说法保持高度警惕,切勿轻信陌生来电。
二是谨慎办理贷款。申请贷款应通过银行网点、正规金融机构官网或官方APP等渠道,避免在不明第三方平台提交个人信息、申请贷款,防范信息泄露与诈骗风险。
三是及时寻求帮助。遇到疑似诈骗情况,不要盲目操作,可第一时间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咨询核实,避免财产受损。
来源: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