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说险——邮储银行汕尾市甲子支行拆解贷款类电信诈骗,守护群众“钱袋子”
方晓忠 傅财森
近期,贷款类电信诈骗案件高发,不法分子瞄准群众“急用钱”的心理,以“贷款解冻”“信用补正”为幌子设局,导致不少人蒙受财产损失。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在日常业务中成功拦截一起此类诈骗,为客户避免5000元经济损失。现将案例深度拆解,并发布风险提示,帮助公众识破诈骗套路。
案例解读
8月29日15时许,客户陈某在某安普惠软件平台申请1万元贷款,页面显示“贷款成功”后,其账户却无法正常使用。随后,一名自称该平台“客服”的人员致电陈某,谎称“账户异常是因信用评级不足,需缴纳5000元保证金解冻,解冻后保证金全额退还,贷款即可正常提取”。陈某未起疑心,随即前往邮储银行汕尾市甲子支行准备汇款。
该行工作人员办理业务时,发现陈某神情焦虑,对“汇款用途”表述含糊,立即依据反诈培训流程追问详情。在陈某说明情况后,工作人员迅速判定这是典型的贷款类电信诈骗——一边耐心告知陈某“正规贷款机构绝不会以‘信用不足’‘账户冻结’为由要求提前缴费”,拆解此类骗局的核心套路;一边第一时间上报支行领导,并紧急联系当地警方。
起初,陈某仍有顾虑,担心“不缴保证金会影响贷款审批,甚至承担违约责任”。工作人员随即拿出近期同类诈骗案例,细致剖析诈骗分子“先造焦虑、再骗缴费”的作案逻辑;警方也通过电话向陈某科普电信诈骗识别要点。经过近1小时的沟通,陈某终于认清骗局,放弃汇款,成功保住资金。
从该案例中,可总结出贷款类电信诈骗的三个典型特征:
特征一。伪装“正规身份”。诈骗分子多冒充知名贷款平台、金融机构客服,通过仿冒官网、官方电话等方式降低受害者警惕。
特征二。制造“紧急焦虑”。以“账户冻结”“信用异常”“违约风险”等说法施压,让受害者因担心“贷款泡汤”“承担责任”而慌乱决策。
特征三。聚焦“提前索费”。以“保证金”“解冻费”“手续费”为借口索要资金,且承诺“后续全额退还”,实则骗取钱财。
风险提示
一是牢记“反诈核心”。凡是要求“贷款前先缴费”的,无论理由是“保证金”“解冻费”还是“手续费”,均为诈骗,正规贷款机构不会收取任何前置费用。
二是选择“正规渠道”。申请贷款应通过银行网点、持牌金融机构官方APP或官网办理,切勿在不明第三方平台提交个人信息、申请贷款,防范信息泄露与诈骗风险。
三是及时“寻求帮助”。遇到疑似诈骗情况,切勿盲目转账,可立即联系银行工作人员、拨打110或全国反诈专线96110咨询核实,避免财产受损。
来源: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