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子如杀子”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古人从无数教训中总结的家庭教育箴言。我们不妨从三则史料故事中,读懂其背后的警示:
《左传》中“州吁之乱”的典故尤为典型。卫庄公对庶子州吁过度溺爱,甚至默许他手持兵器出入禁宫,对其越矩行为视而不见。长期的纵容让州吁养成恃宠而骄的性格,最终野心膨胀,弑君篡位,不仅自己落得骂名,更引发卫国一场内乱。
《战国策》里记载的财主故事,更贴近日常家庭教育的缩影。一位财主晚年得子,对孩子百般娇惯、从不约束。孩子曾爬到树上向路人撒尿取乐,财主非但不制止管教,反而觉得孩童天性无需苛责。直到有一次,孩子故技重施惹怒一位莽汉,被对方用磨盘砸死,财主才追悔莫及,却已无法挽回。无独有偶,“兵仙”韩信也曾遇到过类似的熊孩子,他当时选择纵容对方的挑衅,而这个缺乏管教的孩子,后来也因同样的顽劣行径,被他人摔死。那么孩子之死,是谁造成的?表面上是莽夫,然而本质上是财主或者说是孩子的父母!
北齐琅邪王高俨的悲剧,更是以溺爱为“惯”的手段摧毁或“杀”孩子人生的明证。作为太子的同母弟,高俨深受父母宠爱,被允许言行举止效仿皇帝,逐渐养成目无规矩、肆意妄为的性子。他因个人嫌恶宰相,便无视国法假传圣旨将其杀害,事后又因恐惧问罪起兵谋反,最终事败被秘密处死,短暂的一生因溺爱戛然而止。
这三则故事跨越时空,却指向同一个核心,那就是“惯子如杀子”。
这里的“惯”,是无原则的纵容与溺爱;而“杀”,并非字面意义的死亡,而是剥夺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培养责任感的机会,最终可能导致其人格缺陷、三观扭曲,甚至在人生中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话说回现代的汕尾,我们这代人的童年从无“娇惯”二字。幼时若顽劣过界,父母从不会姑息,家法惩戒往往立竿见影。可时代的温情,却成了部分孩子的“枷锁”,如今的孩童被父母与长辈捧在掌心,万般纵容里,养出的是不知轻重的骄纵、目无尊长的傲慢,甚至是罔顾后果的轻狂。
这般被溺爱裹挟的孩子,在汕尾的街头巷尾并非个例,有的早已长成令人忧心的年轻人。“惯子如杀子”,这句老话是从无数的故事中总结出来的真理!今日对孩子的过度纵容,明日可能换来的是他们在社会上闯下横祸,是父母替其背负的赔偿重担,更甚者,是让孩子在不知敬畏中,亲手断送自己的人生。要知道,被溺爱浇灌的“顽劣”,从不是天真,而是对社会、对他人毫无责任感的隐患,是可能伤及自身、拖累家庭的“祸害”;唯有严管之下的成长,才能让孩子守住底线,行稳致远。
数月前的一个深夜,某条大道上,一辆电动摩托车如脱缰野马般疾驰。年轻的驾驶者手握车把,将速度拧至极限,全然不顾夜色下的道路隐患,只求自己玩得欢畅不管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直到斑马线前,一声剧烈的撞击骤然划破寂静,一位过马路的老人应声倒地,瞬间失去意识,最终被紧急赶来的救护车抬走,生死未卜。而这位肇事者,早已是“问题”缠身:书不愿读,整日与所谓的“朋友”混迹街头;既然不读书的也不工作,也无谋生之志,浪迹于猪朋狗友之间,心安理得地啃食父母的积蓄。他的父母,靠着生意积攒了些财富,却将这份能力用错了地方,他们纵容孩子的荒唐,默许他游离于规则之外,甚至觉得“有钱就能摆平一切”。于是,在这场车祸之前,这个家庭早已因他的肆意妄为,多次陷入纠纷,支付过一笔又一笔赔偿款。可父母的“兜底”,终究没能护住孩子,反而让他在骄纵中愈发漠视生命与责任。这场车祸,不仅撞碎了老人的安宁,更撕开了溺爱教育的残酷真相:惯子从不是“爱”,而是亲手为孩子埋下的隐患,它养不出栋梁,只会让孩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要么害了别人,要么毁了自己。
一位少女在商场选购手镯时,面对标价千元的商品,执意要砍价至一百多元。遭商家拒绝后,她竟恼羞成怒,先摔碎了选中的手镯,继而情绪失控,将店内所有玉器尽数砸毁。这起极端事件的背后,折射出多重值得深思的问题:首先,少女的行为暴露了其教养的缺失与素质的低下。面对正常的交易分歧,她既不懂得尊重商家的合理定价,也无法用理性方式沟通,反而用破坏财物的极端手段宣泄情绪,尽显对他人权益的漠视;其次,这种肆意妄为的脾气与不计后果的行事风格,根源在于长期的过度溺爱。在“众星捧月”的成长环境中,被宠坏的孩子容易形成“自我中心”的认知,认为自己的所有要求都该被满足,即便犯错也会有家人兜底,久而久之便丧失了对规则的敬畏,做事毫无顾忌;最后,过度溺爱培养出的“问题行为”,终将让家庭承受沉重代价。正如这位少女,她显然无力独自承担砸毁玉器的赔偿费用,就算去卖身也赔不起!而事件的后果远不止于此,除了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巨额的民事赔偿纠纷必然会转嫁到家庭身上,甚至可能让父母陷入“卖房凑钱”的困境,原本安稳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在我们汕尾,有些家长太过纵容孩子,让十来岁的少年早早混迹社会,甚至明目张胆地惹是生非。我曾亲眼见过一件事:深夜十二点多,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骑着摩托车在海边街狂飙。遇到一辆满载货物的三轮车时,他竟直接把车开到三轮车左侧,当时三轮车与路边护栏之间只剩一个车身的空隙,摩托车呼啸而过的瞬间,吓得三轮车司机忍不住爆了粗口。可这孩子非但不收敛,还反过来辱骂司机。结果没走多远,就在离十字路口不远的地方被截住,三轮车司机和同行的朋友上前,连着扇了他几巴掌。这一下,他才算彻底蔫了,再也不敢吭声。要是还不知天高地厚,恐怕就不止挨几巴掌这么简单了。说真的,做人没教养,父母或许会惯着,但社会绝不会惯着。好在他还算懂得收敛,不然真把人惹急了,就算那个小孩被打死了,恐怕都没人替他惋惜。
“惯子如杀子”这是几千年来用人性建立起来的真理,这是一份来自古人的警示,对今天的家庭教育依然意义深远。“爱”与“惯”从来不是同义词:“爱”是为孩子的长远着想,“惯”却是以宠爱之名剥夺孩子成长的能力。真正的关爱,应如古人所说“为之计深远”,即在给予温暖呵护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抗挫折能力与正确价值观。这与现代教育理念中“温和而坚定”的管教方式不谋而合:温柔地传递爱,坚定地立下规矩,才能让孩子在成长中走得稳、走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