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833|回复: 0

[论汕尾] 除了读书,啥都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 小时前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们这片教育资源匮乏的土地上,常能见到一种令人惋惜的孩子:他们机灵、会来事,唯独在学习上一塌糊涂。他们是老师眼中的“学渣”,却可能是朋友圈里的“社交达人”。更令人忧心的是,其中不少人还染上了抽烟、喝酒等恶习。他们有些人时而会顿悟,但缺乏学习热情或者提振不是士气。


那么,一个学校、一个班级里存在那么多不主动学习或者不热爱学习的孩子的根源何在?答案是家庭是第一课堂!


孩子的问题,根源往往在家庭。我将这些问题家庭归纳为六类,它们像无形的手,将孩子推向远离书本的方向:


1. 知识荒漠型家庭
父母自身学历低,不爱读书,自然无法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甚至忽视知识的价值。

2. 完全放养型家庭
以“忙”或“爱”为借口,对孩子缺乏必要的管教。更有甚者,还信奉“会读书的到哪都会读,不会读书的怎么逼他都不会读”的错误观念,放任自流。说句难听的,我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想吐!

3. 虚伪人设型家庭
在老师面前装模作样,回家后对孩子的放纵变本加厉。孩子在这种双面教育下,学会的只有虚伪和敷衍。

4. 恶习传染型家庭
家中长辈或亲属有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并将其“传授”给孩子,污染了孩子的成长环境。

5. 交友失控型家庭
对孩子交友情况一无所知,或明知孩子交了损友却不加干预,任由“近墨者黑”。

6. 基因与榜样缺失型家庭
若直系亲属存在智力问题或行为不端,孩子在先天和后天榜样上都可能存在劣势。


那么,破局之道又在哪里呢?依我看,父母是关键!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这些“除了读书啥都行”的孩子,正是问题家庭的映照。要改变孩子,必须先改变家庭。父母的角色,绝不仅是提供物质。在孩子气馁时,你是灯塔;在孩子困惑时,你是答案;在孩子迷茫时,你是方向。为人父母者需要及时引导,即在孩子学习受挫时给予鼓励和方法;树立榜样,用自己的言行传递正确的三观和对知识的热爱;严格管教,在孩子行将走偏时,坚决地拉他一把。


以我愚见,孩子在未成年前,唯一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的都是浮云!这不仅是为了分数,更是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未来的竞争力。孩子的父母如果没有给孩子往学习知识的方面引导,那都不是合格的父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下,父母的用心和坚持,就是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愿每一位家长都能承担起这份责任,让“除了读书啥都行”的悲剧不再重演。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除了读书,啥都行?
[三唯论点] 别让孩子输在“第一印象”,这是幼小衔接的真
[三唯论点] 当发疯似的购物成为一个地方的底色时
[三唯论点] 早分家,早解脱
[三唯论点] 给三岁的孩子讲睡前故事,即寓言故事《聪明的
[三唯论点] 台风的"掀"字哲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