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9633|回复: 1

[论汕尾] 初心润沃土 使命永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9-30 09: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5-9-30 21:55 编辑

                                    初心润沃土     使命永传承

                   原创:《大湾区时报》记者黄少麟、刘政流、陈海旋。

                     来源:《大湾区时报》2025年9月30日头版头条。

                         转帖:陈治赠    2025年9月30日


       在“930烈士纪念日”来临之际,本报副总编黃少麟、记者刘政流、陈海旋等专程探访了陆丰市西南镇安安村(原称马鞍山村)。庄严肃穆的马鞍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令人肃然起敬。从一个侧面感受到了风起云涌的海陆丰农民运动。

微信图片_20250930085953.jpg 微信图片_20250930082841.jpg

      广东省海丰、陆丰(现称市)两县,是历史悠久、一脉相承、共同奋进、誉名远播的文明古邑。从明代抗击倭寇,保家卫国,到投身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从建立中华民国到推翻蒋介石国民党政权,海陆同胞唇齿相依,心灵相通,携手并肩,前仆后继,传承前辈先贤构建安居乐业,和谐美丽家园的初心使命,在近代中国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大历史阶段的峥嵘岁月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今陆丰市西南镇安安村(下称马鞍山村)在三大历史阶段中留下的光辉史迹,值得后人传颂永志。

      马鞍山村地处今陆丰市西南镇、大安镇与河西镇交界处,三面环山,东向螺河,山货丰盛又是鱼米之乡。清未民初,社会动荡,枪声四起,內战不断,芸芸众生安定的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日趋困苦,马鞍山村也不例外。1922年间,在威名鼎盛的南粤军政领袖陈炯明支持下,海丰县的热血青年才俊彭湃奔走海陆两县、引领林蕴川等志同道合的战友,在自己的家乡组织农会,以保护农民权益、互助互济为主要內容的民主革命运动,史称海陆丰农民运动席卷粤东,名扬全广东乃至全中国。1923年元旦,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彭湃任总会长。同年6月,陆丰县总农会成立,林蕴川任总会长。同年7月,在彭湃、林蕴川、张威等指导下,马鞍山村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村民刘明通当选会长。马鞍山村农民协会在刘明通带领下,与地主豪绅就灾年减租减息等涉及双方切身利益问题,就事论理,协商取得了灾年歉收减租减息三至五成,灾年失收免租免息的共识,圆满化解、平息利益矛盾,形成了共度时艰的和谐局面,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社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孙中山与陈炯明因政见不合,分道扬镳。苏俄支持国民党东征陈炯明、北伐北京中华民国政府。一时间,海陆惠(惠州)乃至全中国烽烟遍地。东征分别二次:第一次由孙中山统率,自1923年4月23日始至1925年4月20日终。第二次由蒋介石挂帅,自1925年10月6日始至1925年11月23日终。北伐由蒋介石任总司令,自1926年7月9日始至1928年12月29日终。

微信图片_20250930082746.jpg    微信图片_20250930082813.jpg

微信图片_20250930082823.jpg 微信图片_20250930083037.jpg

      为防匪防盗,守护家园安全,1925年4月,马鞍山村组建农民自卫队,刘明通兼任队长,队员规模达70余人。1926年,马鞍山村组建童子军,帮助农民自卫队站岗放哨。马鞍山村组建童子军,是海陆丰地面首创。1926年11月,马鞍山村农民自卫队参加陆丰西北各区乡自卫队清除西山地主武装堡垒的战斗,又接连参加清除剑门坑、河口、昂塘、黄塘、仑径、南进、欧田、上沙、许仙一带的地主武装势力。1927年农历正月,协助平息海陆丰乌红旗乡械斗事件。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向中共党人挥动屠刀,史称“412政变”。在彭湃、张威的领导下,海陆丰农民运动由民主革命向武装革命跨跃。1927年4月30日,马鞍山村农民自卫队参加了海陆丰第一次武装起义,向蒋介石南京政权宣战。第一次武装起义失败后,马鞍山村农民自卫队改编为赤卫队,高举“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旗帜,以高涨的斗争热情参与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开拓和建设,用生命与热血谱写了不朽的篇章。

      马鞍山村凭藉三面环山、东向螺河的地理优势和村民众志成城,赤卫队化整为零坚守家园、平时耕种、战时为兵又英勇善战的自然优势,成为海陆丰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因而,马鞍山村赤卫队经常出征,承担艰苦的战斗任务。1927年7月,投身陆丰的金厢、湖东、博美、碣石等地的减租抗租斗争。同年9月,参加了海陆丰第二次武装起义。同年10月上旬,承担接应南昌起义部队安全抵达陆丰县激石溪根据地、再转移到海丰县莲花山根据地的任务(后又转移至朝面山)。同年11月,参加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11月13至16日,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马鞍山村赤卫队又奉命攻克大安附近与西山反动堡垒。同年12月16日至19日,在攻打河口昂塘反动堡垒的战斗中,马鞍山村赤卫队指战员刘乃双身先士卒,不幸中弹英勇牺牲。

      1928年1月后,马鞍山村赤卫队又马不停蹄,继续转战。参与攻打黄塘、仑径、南进、欧田、上沙、许仙等地的保安团和地主武装。同年2月29日下午至3月初,与红二师协同,在洗鱼溪与国民党反动军阀展开遭遇战。接着,国民党反动军阀重兵围剿马鞍山村,因敌我力量悬殊,林娘益、刘月明、刘伦城、刘金成、刘仁洲、刘明财、刘乃章、刘华清、刘桂林、刘途(刘伦涂)、罗娘进、刘石杞、刘明境、刘金招、刘正兴、刘明兴、罗水富、林娘九、林细妹(河东镇蕉坑村人)、孙火(河西镇竹树墩村人)等20位战士,为掩护村民和战友撤退,殿后拒敌,弹尽被捕,押至大安镇囚禁并遭受三天酷刑后,英勇就义。马鞍山村遭敌人烧杀抢掠,成为废墟。同年中秋节夜晚,退守河西镇清云山石洞的赤卫队队长刘明通与战士刘明送秘密返村途中,被奸细探知告密,最终遭国民党军队围捕杀害。


微信图片_20250930082834.jpg    微信图片_20250930082716.jpg

      大革命失败,马鞍山村人民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振奋革命精神,沿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前进。在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洪流中,马鞍山村又成为地方抗日遊击队的落脚点,村民竭尽全力,提供粮食,支援转战各地的地方抗日遊击队和东江纵队。在气吞山河的解放战争中,马鞍山村村民不怕牺牲,全力以赴历尽艰辛,迎来了新中国诞生。

      中国近代的红色革命,是波浪式、分阶段发展。马鞍山村从农会组建到赤卫征战,从减租减息的民主理念到坚守武装革命信仰,是海陆丰农民运动一步一个脚印,追求的理想逐步升华的缩影。马鞍山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在浩瀚的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是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发场革命传统,传承前辈先贤的初心使命,建设新时代的宝贵精神坐标。

(转载对图片排列稍作调整)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姓氏宗族及其姓氏家族是社会兴衰的风向标
[三唯论点] 寻找失落的革命根据地
[三唯论点] 初心润沃土 使命永传承
[三唯论点] 肩上有担当 双节送温暖
[三唯论点] “纪念九一八事变”的说法不妥
[三唯论点] 警钟长鸣 牢记中华民族最危险的血泪岁月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多谢网友们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