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446|回复: 0

[论汕尾] 我们还能信任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10 19:01:48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任”二字值千金,然而“信任”早已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了,而有意重拾相向之心也是沦为褪色的笑话,最应该被信任的人或组织、团体、机构、企业、公司却成为了叫卖他人的秘密的卖家,已经是众人心中默认的事实。若有人仍怀揣半分期许,那定是尚未被现实冷水浇透的清澈灵魂,略带着几分涉世未深的纯粹,时刻等待着被生活磨去棱角。


有些真相,连直白书写都成了高危之举,谁还敢用真实姓名、地名落笔呼?只能以“某某”“某地”含糊应对,含糊,恰恰是自保的必要手段。即便字字句句皆为亲身经历,可一旦撕开那层遮羞布,总有人无中生有、借题发挥,或借小事化大浑水摸鱼。随之而来的,或许是明枪暗箭的针对,或许是污言秽语的辱骂,甚至是威胁人身安全的阴霾,叫我们怎么面对和应付?他方的天空是否澄澈,我无从知晓,但我们身边的寒意,早已浸透我的皮肉与心神。


于是,对于某些组织、单位、公司、企业与团体,我只剩彻骨的失望。所谓“信任”,不过是他们挂在嘴边的空头支票,是诱人防备松懈的糖衣炮弹。你永远猜不透,也永远辩不过他们:那些本该严丝合缝锁在保密柜里的隐私,不知会在哪个瞬间,从“守护者”口中泄露,沦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是他们“隔岸观火”的消遣和激化矛盾祸水东引的工具。他们踮着脚看他人陷入纷争,嘴角还挂着幸灾乐祸的笑意;更有甚者,会将这些秘密当作点燃新矛盾的火种,看着火势蔓延,只觉得这场“好戏”足够精彩。这般光景下,再问“信任是什么”,无异于向深渊索求光明,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根本不存在,也休想存在!

前几年的一次投诉,至今想来仍让我怒血翻涌。电话挂断的忙音尚未消散,被投诉方的电话便精准打到了我手机上!那语气里的试探与施压,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我的底线。我本就不在乎所谓“解决方案”,大不了斩断生意、回家务农,总好过向龌龊妥协。可真正刺穿我防线的,是那些曾拍着胸脯承诺“绝对保密”的人,是那些曾信誓旦旦的机构,他们转头就将我的姓名、电话、诉求,连同所有隐私信息,原封不动地双手奉给了被投诉方!当初的保证犹在耳畔,转瞬间便成了轻飘飘的谎言,连一丝愧疚的伪装都懒得披上。这般行径,让“信任”二字蒙尘,更让我心如死灰。


更令人齿冷的是,连妻子记录生活的一段寻常视频,都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打击他人的借口!他们将自己的恶嫁祸给我妻子的视频并把他们为非作歹的行径包装成对视频反映到的问题的处理,把自己塑造成迫不得已的“善良角色”。他们把视频断章取义,专门提取能用作敛财由头的画面,捏造成牟利的隐晦手段;更丧心病狂的是,他们还泄露了妻子的抖音账号与私人信息!当我看到那些人向他人展示所谓“有人曝光、不得不处理”的视频与说辞时,便深知他们心中从无“保密”的概念,更别提对“保密”的敬畏!他们格外享受有人为自己的恶行背锅的快感。那些天,妻子整夜在焦虑中辗转难眠,生怕陌生的恶意找上门来,连记录生活的勇气都被彻底剥夺。这哪里是“疏忽”,分明是故意为之的丑陋与凶残!用他人的安宁换取私利,用承诺的碎片铺就自己的捷径,何其卑劣!

当保密成了笑话,当承诺沦为遮羞布,当隐私成了可随意买卖的商品、可肆意滥用的筹码,再谈论“信任”,不过是自欺欺人的慰藉。那些手握信息的组织、单位与团体或公司、企业,早已用一次次的背叛,将“信任”二字从人们心中连根拔起,只留下一片荒芜的废墟。而我们能做的,唯有裹紧铠甲,在这片废墟上小心翼翼地前行,再也不敢对“信任”抱有半分幻想。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以责任为盾共御基孔肯亚热,筑健康防线,书写
[三唯论点] 我们和孩子到底在“拼”什么?
[三唯论点] 邪念染指的“敬神”那些封建迷信就沦为恶毒的
[三唯论点] 当封建迷信沦为自欺的闹剧时,搞封建迷信活动
[三唯论点] 做后事,表演的是人情本真
[三唯论点] 寓言与实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