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这一穿越千年的道德准则,在汕尾这片山海相拥的土地上,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孝,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更是汕尾人世代相传的家风底色。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汕尾女子容女士二十余年如一日,每周六风雨无阻回娘家探望父母的坚持,恰是对孝道最生动的诠释,也为所有汕尾人树立了践行孝心的典范。
孝道是刻在血脉里的文化传承,更是汕尾人不可丢的精神根脉。汕尾地处粤东沿海,兼具海洋的开阔与山地的厚重,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当地人重情重义、感恩念本的品性。从海陆丰的民俗祭祀到日常的家庭伦理,孝道始终是维系亲情、凝聚乡情的核心纽带。
容女士成家二十余年,在经营自身小家庭的忙碌之余,从未忽略对娘家父母的牵挂,这份“既顾小家,不忘大家”的坚守,正是汕尾女性温柔而坚韧的写照。她们用柴米油盐中的细心照料,用跨越“两家”的惦念牵挂,将“孝”字融入生活点滴,让传统美德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
孝道无需惊天动地,平凡坚守便是最动人的风景。正如容女士的孝行,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只有每周一次的如约而至,只有对父母饮食冷暖的日常记挂,只有对娘家琐事的默默操心。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孝心,恰如笔者《南乡子·母亲节陪母作女神》中“寸草春晖爱愈深”的感慨,道尽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在汕尾,这样的孝行并非个例:逢年过节,儿女们总会提着海味干货、潮汕粿品回娘家团聚;闲暇之时,陪父母漫步红海湾畔、品一壶功夫茶,听他们追忆往昔岁月。这些平凡的瞬间,串联起汕尾人最温暖的亲情画卷,也印证了“孝不在远,有心则近;孝不在贵,有情则真”的朴素道理。
践行孝道,既是个人的道德修行,更是守护社会和谐的基石。古人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个人若能孝顺父母、敬爱长辈,便会将这份仁爱之心延伸至他人与社会,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在当下,面对部分人因忙碌而忽视亲情、因功利而淡漠孝道的现象,容女士的坚持更具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身份如何转变,孝心都不应褪色;无论工作多么繁忙,距离多么遥远,都不应成为忽视父母的借口。
汕尾人若能人人以孝为念,将容女士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孝老爱亲成为社会风尚,便能让家庭更和睦、乡情更浓厚,让这座城市在亲情的温暖中更具凝聚力与幸福感。
山海可鉴,孝心无价。容女士的孝行,是汕尾人践行孝道的缩影,更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标杆。作为汕尾儿女,当以孝为魂,传承先辈美德,在日常点滴中践行孝心:或许是一次常回家看看的陪伴,或许是一句嘘寒问暖的问候,或许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牵挂。
让我们以孝为舟,载着亲情与感恩,在人生的航程中温暖前行,让孝道之花在汕尾的山海之间常开不败,让这座城市因孝心而更具温度与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