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闻一些官员落马的消息,几乎没有一个因为贫穷而去偷鸡摸狗的,于是心中总生疑惑:官路坦荡,本可为民谋福、为党分忧,为何偏要触碰贪腐红线,在声色犬马中迷失自我?钱财本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三餐温饱、衣食无忧足矣,何苦为了额外之财,葬送毕生前程与清誉?
北宋苏轼在《前赤壁赋》中留下千古箴言:“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这位屡遭贬谪的文人,即便在黄州过着省吃俭用的清贫生活,面对僧人献上的炼金秘方,依然厉声拒绝,坚守“非义不取”的操守。他一生沉浮,居庙堂之高时勤政爱民,处江湖之远时心怀天下,用“功废于贪,行成于廉”的信念,践行了终身清廉的承诺。古人尚且能在困顿中坚守本心,如今身处盛世的官员,更应明晓其中道理。
官员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本应是服务群众的工具,而非谋取私利的利器。可有些人心存侥幸,将公权异化为敛财手段,在“保姆式”围猎中逐渐迷失方向。他们忘记了入党时的庄严承诺,背离了“一心为民”的价值导向,把百姓的期盼抛诸脑后,在贪欲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殊不知,腐败如同毒药,一旦沾染便难以戒除,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身陷囹圄的下场,正如历史上诸多腐败案例所警示的,任何无视党纪国法的行为,终将受到严惩。
究其根源,是初心的失守与信仰的缺失。部分官员未能处理好“寓意于物”与“留意于物”的关系,将物质享受当作人生追求,在灯红酒绿中丧失了敬畏之心。他们忘记了“清正廉洁是行事底线”,忽视了小节失守的危害,从一顿饭、一张卡开始,逐渐滑向腐败的深渊。
而那些坚守本心的好干部,始终以初心为指引,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在平凡岗位上践行担当,既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也守住了内心的安宁。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为官者当以苏轼为鉴,将“一毫莫取”的古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时刻保持对党纪国法的敬畏,筑牢廉洁自律的道德防线,在诱惑面前站稳脚跟;更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心思用在办实事上,把精力放在解民忧上。
唯有如此,才能在为官之路上行稳致远,既不负党的培养,也不负人民的期盼。
钱财终会散尽,唯有清名长存。愿每位官员都能明辨是非、坚守底线,以清风两袖守护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为民服务”的真谛,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古训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