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绵延五千载,中医药是流淌其中的文化血脉,是护佑生民的智慧结晶。我对这份瑰宝的痴迷,早已深入骨髓,视其为祛病延年的不二之选。然而,当目光穿透当下中医药的浮华表象,所见之景却令肝胆俱裂:假药劣药充斥市场,以次充好、掺假使杂无所不用其极;庸医假医遍地横行,滥竽充数、草菅人命毫无底线;动辄数百元一疗程的天价账单,将寻常百姓拒之门外。如此种种,哪里需要反中医势力舞刀弄剑?正是这些自毁长城的“自己人”,用贪婪与蒙昧,将中医药的根基凿得千疮百孔,让这门传承千年的国术,在自我残杀中步步走向沉沦。
犹记十余年前,一场顽固胃病缠上了我。在汕尾寻访了一位老中医,他给我开了三副汤药,每副仅需五元,十五元便购得一线生机。归家熬煮一剂,翌日便胃痛全消,顽疾如退潮般隐匿无踪。妻子执意再熬一剂巩固,余下一副我执意弃之!
一剂见效,何须画蛇添足?彼时的中药,虽需文火慢熬、费时费力,却胜在药效纯粹、价格亲民。那一碗碗带着药香的汤剂,不仅治愈了我的病痛,更承载着医者仁心与本草真味,让我十余年间再无胃痛之扰。此前,我在医院反复检查、用药,胃总是反反复复作疼,好不烦恼!
可如今的中医药,早已不复当年之神奇了。今年五月,一场大病初愈,身体虚耗不堪,遵医嘱寻求中医调理。医院内的中医开具一周汤药,医保报销后仅需数十元,虽药效平平,却也算价格公道。可当我转向外头的中医诊所,同样一周的汤药,竟标价三四百余元,药效却与医院所开别无二致,甚至更显寡淡。不死心的我,又寻访了一位号称从省城来坐诊的“名医”,单单挂号费便要八十元,一周汤药下肚,才总算感受到些许起色。这前后对比,怎能不让人心寒?同样是中医调理,价格相差数倍,药效却天差地别,核心症结何在?无非是药材出了纰漏!要么是利欲熏心之辈掺假使假,以次充好;要么是种植过程中急功近利,违背自然规律,让本草失去了应有的药性。曾经“一剂见效、几元治病”的中医药,如今却沦为“价高者得、效微者众”的尴尬存在。
更令人齿冷的是,庸医假医的横行无忌,对着病人吹嘘自己有多厉害多厉害,满屋子都挂满了牌匾,药却是除了贵就是无效!这些庸医、假医生正在一点点透支中医药的信誉。他们胸无点墨,却敢冒充国医圣手;他们不懂辨证施治,却敢乱开药方;只要不闹出人命,便敢肆意敛财,将患者的信任与中医药的声誉当作谋利的工具。这些人,是中医药行业的蛀虫,是传承路上的绊脚石。当患者抱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归,当“中医无用”“中医骗钱”的论调在坊间流传,谁还会相信这门历经千年检验的医术?
反中医势力的叫嚣,从来都不是中医药最大的威胁。真正能将中医药推向绝境的,是行业内部的沉疴顽疾:是假药劣药对本草真味的亵渎,是庸医假医对医者仁心的践踏,是漫天要价对民生疾苦的漠视。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药效的纯粹,在于医者的良知,在于价格的亲民。当这些核心要素被一一摧毁,当“便宜有效”变成“价高寡效”,当“医者仁心”变成“唯利是图”,中医药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便没有外敌环伺,也会在自我消耗中走向消亡。
中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绝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在汕尾,我们大多数人是相信中医药的也是支持中医药的更是会在生病的时候选择中医药的,我们需要中医药吗?需要!而我们更需要的是纯粹的本草,是精湛的医术,是公道的价格,是干净的行业环境。唯有肃清乱象,还中医药一片净土,让假药劣药无处遁形,让庸医假医寸步难行,让中医药回归“价廉物美、药效如神”的本质,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医术重焕生机,才能真正抵御反中医势力的攻击,才能让中医药在新时代继续护佑华夏生民。否则,无需外敌出手,我们自己,便会亲手将这千年瑰宝“剁”得粉碎,让后人只能在典籍中追忆中医药曾经的辉煌。这,绝非我们这些中医药爱好者愿意看到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