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70后农村人,我曾满怀憧憬地想:在外打工厌倦了,就回农村安稳度日。可真正尝试后才发现,农村生活远非想象中那般惬意,核心难题始终是“赚钱太难”。如今热议的“返乡潮”能否真正到来?答案并非简单的能与不能——在政策东风与城乡格局变迁下,返乡潮已有萌芽,但唯有破解增收困境,才能让“归乡梦”照进现实。
返乡潮的兴起并非空谈,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必然趋势。城市里,高房价、高生活成本与激烈的职场竞争,让许多打拼者身心俱疲,35岁职场门槛更让不少人面临发展瓶颈;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带来了创业补贴、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红利,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不再是当年的闭塞之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村返乡人口首次超过进城人口,目前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已超1200万,“80后”“90后”成为主力军,这些数据印证着返乡潮的雏形。对我们70后而言,对故土的眷恋、对家庭团聚的渴望,更让返乡成为难以割舍的念想。
但热潮之下,“赚钱难”仍是横在返乡者面前的一道鸿沟。我身边不少返乡同乡,要么重操旧业搞种植养殖,却因项目同质化严重陷入低价竞争;要么尝试开小店、做电商,却受困于农村人流量少、消费意愿弱的现实,订单寥寥。这并非个例,农村创业普遍面临三大困境:项目缺乏特色导致竞争激烈,消费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支撑业态发展,专业管理与营销人才短缺制约产业升级。许多人带着积蓄返乡,却因找不准赚钱门路,最终不得不再次背井离乡,这也让不少观望者望而却步。
破解困局,需要政策扶持与个人突围形成合力。国家层面已在推动乡村人才支持计划,地方更应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优化创业服务,提供项目指导与技能培训,避免返乡者盲目跟风;另一方面完善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搭建产销对接平台,让农村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对返乡者而言,也需转变思路,摒弃“老办法”,学会借助新工具。如今,不少青年返乡者通过直播带货推销农产品,利用数字技术发展智慧农业,或开发农文旅融合项目,这些新业态正成为农村增收的新路径。我们70后虽不如年轻人熟悉新技术,但多年打工积累的经验、人脉,仍是创业的宝贵财富,找准特色定位,同样能闯出一片天。
返乡潮能否持续升温,关键在于农村能否真正成为“能赚钱、留得住”的沃土。对我们这些漂泊半生的农村人而言,返乡不仅是回归故土,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业态不断丰富、增收渠道日益拓宽,“赚钱难”的问题终将逐步破解。
未来的返乡潮,不会是无奈之下的被动选择,而是主动奔赴的幸福归途。愿每一位心怀故土的打拼者,都能在乡村找到属于自己的增收之路,让返乡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让农村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