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246|回复: 0

[论汕尾] 我谈海丰俗语“笼内鸡啄自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 小时前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日,且让我们聊聊海丰这方千年古县流传至今的俗语:“笼内鸡啄自己”。


此语如利刃般精准,剖开了一类人的丑陋皮囊:专向自家人亮出獠牙,对亲友、同乡、同僚等亲近之人,动辄强势施压、百般刁难;可转身面对外人,却瞬间敛去所有锋芒,变得懦弱窝囊、低三下四,那副卑躬屈膝之态,令人不齿。纵被斥、被冤、被殴、被辱,也只敢噤若寒蝉,连半句辩驳都不敢吐露。这般在外人面前的怂态,与欺辱自家人时的“雄赳赳气昂昂”判若两人,难不成那点能耐都缩回老家老娘的裤兜里了?此等货色,实当千夫所指,极端鄙弃!


不妨借两桩真事,拆解这俗语背后的沉疴。


曾有人携妻逛集市,餐后将垃圾投入旁侧垃圾桶。这本是垃圾桶的天职,岂料桶的“主人”见之竟勃然大怒,对着夫妻二人破口大骂,言辞污秽刻薄,不堪入耳。夫妻二人驻足疑惑,询问此桶是否可丢垃圾,对方虽承认是垃圾桶,却强辩其主要用途是装落叶。说着说着,竟径直将桶内垃圾尽数倾倒于地,任其狼藉一片,随后更是撒泼打滚,哭喊着遭夫妻二人欺负殴打。可实情是,夫妻二人仅问了一句话,未动半分肢体,却平白蒙受辱骂与诬陷。面对这般无理取闹,夫妻二人竟不敢有半句回怼。更令人心寒的是,桶“主人”的同乡纷纷围拢,扬言要“教训”这对夫妻。最显这类人本质的一幕就此上演:眼见说着同款方言、源自同片热土的“同胞”遭人围攻,围观者中竟无一人挺身而出,哪怕只是站在一旁帮腔说句公道话。所有人都只是冷眼旁观,任由桶“主人”及其同乡颠倒黑白、散播歪理,气得夫妻二人浑身发颤,惊得手足无措。此时,不仅本地“同胞”不给这对夫妻半分支持、半句公道,就连夫妻二人自身,面对这般无理陷害也束手无策!这若是换作外人如此相待,恐怕早已拳脚相向了吧?这便是“笼内鸡啄自己”最鲜活的注脚。


这让我想起另一件事:曾有一场严重斗殴,双方皆是本地人。起因不过是件微不足道的琐事,却因彼此不肯让步而愈演愈烈。谁对谁错早已说不清,也无人深究谁在欺负谁了。总之,大打出手的本就是“自家人”。


这两桩事,恰恰印证了“笼内鸡啄自己”的深意:对自家人,能往死里刁难;可若遭外人欺负,却只会缩在“被窝”里忍气吞声。即便受了冤枉、遭了欺凌,既无人出手相助,自己也不敢发声辩解。这,不正是“笼内鸡啄自己”最真实的写照吗?


除了上述事例,生活中诸多场景,更将这俗语映照得入木三分。


就说集市摆摊营生,本是各凭本事讨生活,可有些本地人对同乡的排挤却狠辣无情。若是同地区的人来占个摊位,他们便百般刁难:或故意找茬争执,或联合旁人施压驱赶,甚至想方设法为难对方的车与货,非要逼得同乡走投无路才肯罢休。可若是外地来的摊主,他们反倒收敛了戾气,只敢客客气气地讲道理、谈人情,劝对方另寻去处,全程不敢说半句重话,更别提扣车扣货的强硬举动。实在可笑,仿佛对着自家人的狠劲,一遇上外人便凭空消散了。


还有更离谱的:有个外来者在街边霸占了一块公共区域,平日里在此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偶尔与人起争执,也是气焰嚣张、寸步不让。可周围的本地人,没一个敢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更无人敢上前制止,任由他在这片土地上横行霸道。可换成本地人,只是临时在那儿放些杂物,就会遭到同乡的强势威胁,甚至被恶语相向,扬言要泼粪驱赶。那副凶狠模样,与面对外来者时的懦弱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这些事说到底,都是“笼内鸡啄自己”的翻版!即对自家人,剑拔弩张、毫不留情;对异乡人,却畏首畏尾、尽显怯懦。这种欺内怕外的心态,不仅寒了同乡的心,更透着一种格局狭隘的悲哀。


说到底,“笼内鸡啄自己”早已不只是海丰流传的一句俗语,更成了不少人的真实画像。不团结的内耗、欺内怕外的怯懦,在他们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老话所言“在家排第一,在门口排第七,出了大门剩半匹”,说的正是这类人!他们在自家人面前耀武扬威,到了外面却连半点底气都没有了。


有本事去对抗真正的不公,有能耐去应对外来的挑衅,才算真的“牛”。只会对着同乡挥拳、向亲人施压,算什么英雄?难怪外人敢肆无忌惮地轻视、甚至欺负我们,他们早已看穿了这种“对内横、对外怂”的无能本质,才敢如此有恃无恐。


这种窝里斗的悲哀,不仅寒了同乡的心,更丢了整个地方的颜面。若始终跳不出“笼内鸡啄自己”的怪圈,只会在内耗中不断沉沦,永远难有真正的底气与尊严。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我谈海丰俗语“笼内鸡啄自己”
[三唯论点] 那些撑起生计的底层职业与隐形门槛
[三唯论点] 乱停乱放岂容狡辩?严管才是民生底线
[三唯论点] 我们要破除垄断藩篱让民生服务回归本质
[三唯论点] 为中医药正名,向沉疴亮剑
[三唯论点] 焚珍逐利何以对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