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河柳子 于 2013-8-30 22:26 编辑
第五章:民风俚俗
捷胜虽小,人亦知礼仪。在这块富饶而神奇的土地上,有着许多颇饶趣味的民风俚俗及文化现象。捷胜是个民俗之乡,在旧时,每逢“元宵”、“盂兰节”和“中秋节”等节日,还有大型的游乐活动,故素有“捷胜景、公平灯”之称誉。这里民间的婚丧礼仪、逢年过节、神诞祭祀、喜庆祝寿、俚俗方言等,都与广东其它市县差异甚大,纵是近在咫尺的海丰、汕尾及红海湾等地,亦是不尽相同;就是捷胜同一区域内,其习俗亦是有城内和城外之别。
民风犹如民俗,两者之间存在着虚与实的区别。虽说民风是虚的,但它却更能体现某一地域民众的精神风尚;而“民俗本来就是一种民众的谬误,并且在相距遥远的两地,又都能发现同样的谬误,那么,这种民众的谬误便比比皆是了”,“这亦说明了一个普遍性原理,即大量的相似的民俗谬误广泛、重复地出现,说明它们的产生一定根植于某种与之相关的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摘自美国R•D詹姆森《中国民俗学绪论》)
据笔者所知,在所有的种族中,迷信都惊人地相似,那些出生和丧葬仪式,以及其他各种人生礼仪中的仪式,是不分时代和地域差异的,而是按照相似的模式,出现在形形色色的祈祷活动之中。当然,地区性的风气习俗,是民族古老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既有民俗共性,又有它的差异性,但同时又存在它的实用性。
捷胜民俗亦不例外。捷胜的先贤们,多来自中原、安徽、浙江及福建等地,因而,其文化习俗,可溯源于中原,寻根于浙闽,有些在中原、浙闽地区盛行的文化习俗,在南方很多地方不易看到,然在捷胜还可见其传承。
关于“三六九投圩”、“建房入厝”、“占卜算命”、“出花园”等生活习俗及“清明”、“三月十五放灯节”、“中秋”、“重阳”、“下元”等节令习俗,这里不作介绍。现本章拟从“节令习俗”、“礼仪习俗”二部分予以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