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教授的说法明显看出汕尾市城区没达到扩容提条件!
在9月11日,“振兴东西北 再造新广东”系列访谈第三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作客南方网热点网谈详细分析粤东西北。其中主持人与陈教授谈到汕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扩容的问题。
当时主持人第一句话提到“城区扩容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条件”,以这句话作为铺垫,作为开场白引入汕尾城区扩容的问题,我查了前一段陈教授的关于城区扩容必须达到一定的条件的说法:
陈鸿宇:《决定》提出只有一个地级市的,一个地级市只有一个城区的,允许扩容新建一个城区。目前清新县改为清新区,揭东县改为揭东区,国务院也已经批准了潮安县改为潮安区。以后还会有。第二,每个城市、地级市允许推进一个新区的建设,像茂名要建设滨海新区,像汕头、潮州、揭阳都在做新区的规划,韶关有一个芙蓉新区等等。第三,在原有的城区周边有些镇的可以列进城区的范围。至于说有什么具体条件,首先,这些被扩容的县(市)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不亚于主城区,交通、水电等其它设施基本上已经连通,体制机制比较成熟,社会治理水平比较成熟,整个民生保障水平也比较成熟,不亚于主城区才能成为一个城区。如果短板很多,交通不便、产业不发展,工业化水平太低,而且大面积是农村地带,你还要硬把它做成一个城区的话,那只能加重主城区的包袱,短板就太多了。举个例子,像潮安县本身的工业化水平相当高,有大量的专业镇,各类特色经济相当发达,潮安跟潮州、汕头的整个交通网络也相当完善,商业渠道畅通,所以潮安就很够格转为潮安区。
由于这观点是在汕尾市城区扩容提质前说出来,这里很明显就说汕尾市城区不具备扩容这个条件,从上面的说法第三点可见“第三,在原有的城区周边有些镇的可以列进城区的范围”,市城区打算兼并海丰的几个镇根本不具备陈教授所说的条件,海丰大湖赤坑陶河三镇都是大面积是农村地带,你还要硬把它做成一个城区的话,那只能加重主城区的包袱,短板就太多了。
南方网热点网谈:专家谈汕尾城区扩容的问题原文
2013-09-12 来源: 南方网
【编者按】省委、省政府最新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出台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通过快速交通、产业园区和城区扩容等三大抓手,力促粤东西北突破发展瓶颈。 9月11日,“振兴东西北 再造新广东”系列访谈第三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作客南方网热点网谈详细分析粤东西北。下面摘录专家谈汕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扩容的问题。
9月11日,“振兴东西北 再造新广东”系列访谈第三场,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作客南方网热点网谈详细分析粤东西北“突围”之路。
主持人余锦婷:就像我们的一位网友说:园区扩容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工业如果上不来,城区扩容其实也还是一座空城。
陈鸿宇:这个提法也涉及到城区扩容提质的问题。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扩容提质,粤东西北主城区土地普遍比较窄小,因为相当多粤东西北的地级市原来很多就是一个县城,经过30年的发展,它发展得很快,但是经济发展得更快,还是一个县城的规模,还是一个县城的规划,还是一个县城的眼光。即使是老的地级市,汕头、潮州、湛江、韶关,它有历史,但是本身的发展也感觉到空间不足,所以需要扩容。扩容只是形式,核心的要求是提质,即要通过扩容来提五个方面的“质”:第一是经济增长的质量,扩容的目的要有更多的产出,扩容之后反而背上一堆债务就没有必要了;第二是城市化的质量,“质”的城市化是人生活得更好,扩容是让有户籍的、没户籍的、在本地的常住人口都能真正享受到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好处,扩容不是有条件有钱的住得更宽更好,没条件的照样住在准贫民窟,你还继续住城中村,我来住高楼大厦,这不应该;第三是民生保障的质量,扩容的目的是要提高基本民生的标准和扩大覆盖面;第四是生态环境的质量,扩容可以缓解主城区里面过于拥堵、环境空气不良的状态,同时要使周边的城乡结合部也受到保护,环境变得更好;第五是扩容要提高辐射带动周边城乡的质量,原来城区太小带动力太弱,扩容了,有更多产业进来了,更多人口进来了,城区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服务的机会,这样辐射带动周边城区的质量就提升了。 再强调一下,提质是扩容的核心,扩容只是形式,扩容本身不能光是看城区扩大多少的问题,而是该不该扩,怎样扩才是有意义的扩。如果不是为了提高质量去扩就不对。还有就是看扩容有没有够条件,不够条件不能硬扩,够条件的不让它扩容也不对,但不够条件硬拔高来做也不对。
主持人余锦婷:这个条件有什么判定标准?
陈鸿宇:《决定》提出只有一个地级市的,一个地级市只有一个城区的,允许扩容新建一个城区。目前清新县改为清新区,揭东县改为揭东区,国务院也已经批准了潮安县改为潮安区。以后还会有。第二,每个城市、地级市允许推进一个新区的建设,像茂名要建设滨海新区,像汕头、潮州、揭阳都在做新区的规划,韶关有一个芙蓉新区等等。第三,在原有的城区周边有些镇的可以列进城区的范围。至于说有什么具体条件,首先,这些被扩容的县(市)的工业化、城镇化的水平不亚于主城区,交通、水电等其它设施基本上已经连通,体制机制比较成熟,社会治理水平比较成熟,整个民生保障水平也比较成熟,不亚于主城区才能成为一个城区。如果短板很多,交通不便、产业不发展,工业化水平太低,而且大面积是农村地带,你还要硬把它做成一个城区的话,那只能加重主城区的包袱,短板就太多了。举个例子,像潮安县本身的工业化水平相当高,有大量的专业镇,各类特色经济相当发达,潮安跟潮州、汕头的整个交通网络也相当完善,商业渠道畅通,所以潮安就很够格转为潮安区。
主持人余锦婷:我们刚才提到城区扩容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条件,我们这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有两位网友都提到了汕尾城区扩容的问题,但他们俩是持相反意见的。一位叫“卢本哉”的网友为汕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提了一个意见,就是要将海丰撤县设区。紧接着一位叫“无名”的网友说“为名为利,强烈反对汕尾市城区扩容提质!汕尾市城区扩容提质的话,那海丰就要被分走几个镇,最后海丰将撤县改区!最终不管是名还是利都严重损害海丰的利益!”。这是两个不同的观点,您从海丰这个具体的县级市来看,它是否符合这样的条件?
陈鸿宇:海丰是县,陆丰是县级市。近十年来海丰的发展特别快海丰这些年产业发展相当不错,而且各项重要的经济指标逐渐跑到全省县域前15名的位置上,因为环珠三角有一个内环地带,从海丰开到河源南部的东源、源城、清远的佛冈、清新,到云浮的新兴,这一片是接受珠三角产业转移最理想的地方,海丰的地理区位也好,大面积的土地资源,人口也不是很多,而且未来的深圳——汕尾的特别合作区也放在海丰的地块上,应该说海丰所以海丰的发展前景非常好,发展潜力很大。这里也涉及到一个利益机制的安排问题,扩容提质之后,假定把一个县或一个县级市改成了主城区的一个部分,作为区了,各项财政扶持的政策也不一样,像转移支付,一般城区就很少能得到省的转移支付。城区也比较缺乏经济上的一些权限,像国土的权限、规划的权限可能会被市里面统筹走,县里面可能就没以前那么顺手了。从县的角度上看,利益会受到损害,从市的角度上说统筹是应该的,市里按照城区的标准推进新建区的基础设施、供水、供电、排水、公共交通、医疗卫生、教育达标,需要投入,不统筹县的一部分资金,市里怎么有钱给你做这个事。两种观点背后的碰撞说明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处理省、市、区三级的财政分配关系问题,以发挥市、区两级的积极性问题。《决定》提出,对新批准的“县改区”,5年以内转移支付的待遇保持不变,省政府批准新区扩容提质,新区这一块省级税收的增量用于你的建设,也不拿你的,县改成区了,中心城区公益性的基础设施一次性贷款贴息,这些都是利好的消息。另外,市里不能把区里面原来权限削弱得太厉害,有些重要的财源,如交得起税收的大的企业,市里不要收走,市里太有钱了,县就穷了,把区都搞得很穷,那整个城市建设也是不好的。反过来,也要服从大局需要,该协调的要服从大局的需要,本身城区老百姓也会得益。最核心的是现在的财政体制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更好地协调这层关系。
陈鸿宇:园区的要求地扩能增效,城区建设要求扩容提质,扩大整个范围,提高主城区的质量,二者既有紧密联系。
该贴已经同步到 pwy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