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尾人听到殡葬改革,推行火葬的时间,最早应当推算到1997年,我记得我外公去世之前,就有人嚷着说过汕尾市政府要推行火葬,而我外公去世的时候,推行火葬的运动还没开始,所以有村民就说我外公德性好,被碰个好机会。外公“出山”后不久,殡葬改革就开始了。时间是1997年。至于几月几日开始,我就忘记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听到死个人也要改革怎么葬的问题。
时间过了几年,2000年的时候,村里有人去世,就可以用3万元跟政府买“山”,也就是说,死者家属向当地政府交3万元(这个价格是中间价,不同地方收取的标准不同,但是在3万元左右),有的地方还可以打个折扣,就这样可以继续土葬。沉寂了两三年的”西公仔“团队以及棺材又开始出现在丧事现场了。慢慢的扩大殡葬规模以及丧事规模,到后来山也不用买了。
在这之后,陆丰以及汕尾城区陆续有出现因殡葬或丧事问题的腐败性新闻报道。普通百姓隐约知道下轮殡葬改革可能又要推行。果不其然,到了2013年前后,汕尾市政府又提出新一轮的殡葬改革。这次似乎来真的了,派了很多人在各大山区巡逻。这些人被百姓们称之为”山狗仔“。但是从新一轮的殡葬改革开始至今,偷偷摸摸的把去世的人运上山下葬的情况时常发生。这样就出现了例如半夜出殡的现象;有做后事但是没出殡的现象(其实棺木已经被运载上山);有做丧事并出殡,但是规模缩小,当地政府当没看到的现象(主要出现在农村,村民自觉压缩出殡规模和简化程序)......反正上有政策下就有对策。
为什么汕尾海陆丰人民那么抵触政府的殡葬改革呢?
1.汕尾政府提出的殡葬改革,属于强制性的急公近利的做法。这样的做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严重伤害百姓们的纯洁的心灵。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完全不考虑百姓们的心灵感受和想法的做法。用句官方语句来形容,就是“一刀切”。政府不加思索的当头一棒,百姓能不抵触吗?一个球,你猛扔在地板上,球自然会反弹;如果你轻轻的放在地板上,球就乖乖的停在那里了。
2.汕尾政府提出的殡葬改革,说到底是部分政府官员为了自身政绩而量身定做的比较简单和容易推行的工作。殡葬改革在汕尾推行下去,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全部汕尾市人民凡是有老人去世一律推行火葬。这样的结果自然会让省乃至中央政府竖起大拇指。那么,主管殡葬推行的官员们不就立了大功了吗?立功后的“福利”,想必就不用我在这里多嘴说下去了。
3.汕尾海陆丰人民的丧葬文化自古一来都是以土葬为主,土葬的风俗扎根在汕尾海陆丰人民的文化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就宛如一棵长了数千年的大树,它的根自然是非常复杂的在这片土地上盘着。而市政府的殡葬改革就是要一下子把这棵大树给连根拔起。这容易吗?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也不过是几百斤的重量而已,一棵在海陆丰的大地上扎根了几千年的大树,说倒就能倒的吗?所以,汕尾政府要推行殡葬改革,不能求快。应该想尽办法从人民心灵中把火化的制度以及习惯替换掉已经成为铁定风俗的土葬文化,这样才能真正意义的从根本上有效的推行殡葬改革。
殡葬改革不能太过主观的认为只要强行推行下去就一定能彻底改变汕尾海陆丰地区的丧葬习俗。1997年至今推行了多次改革到头来还不是不了了之?之所以会是这样的结果,说到底还不是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殡葬改革的法令落不到实处。开始推行是很凶猛,但是最后犹如水管里的水流在地板上,越是流到远处水力越小,最后连水都没有了。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殡葬改革没有在人民心中形成习惯。政府如果有心为汕尾人民福祉着想,就应当看清汕尾海陆丰人民的真实需要和人心所思。从根本上打进普通百姓的心灵。这样的改革才会成功。只要人民心甘情愿把死去的亲人推向火葬炉的时候,这就是改革成功之时。
该贴已经同步到 一代好贼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