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水厂一期供水系统改造工程已完成,于5月24日开始试运行,不仅可以缓解市区用水压力,还将进一步保障供水安全。”市供水总公司副总经理林燕生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林燕生告诉记者,针对市区供水生产能力不足的严峻形势,市供水总公司积极自筹资金对水厂进行改造,并得到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成功从该公司借得500万元改造资金。新地水厂一期供水系统改造主要是对水处理系统增设气浮设备,从而扩大供水能力。改造工程于今年3月份开工,投入运行后供水能力将增加3万吨/日,使新地水厂的供水能力从13万吨/日扩大到16万吨/日。加上赤岭水厂5000吨/日、琉璃径水厂5000吨/日,市区总供水能力可达到17万吨/日,能够有效地缓解市区用水压力。此外,为保障原水供应,该公司将对赤沙泵站进行改造,使其取水能力从原来的15万吨/日提升到17万吨/日,与新地水厂供水能力相配套。 在新地水厂,记者看到,水库原水通过管道进入平流沉淀池,再经过气浮系统运作,沉淀池表面如同漂浮了一层厚厚的灰黑色藻泥,还不时冒着泡泡,过滤掉浮渣后,沉淀池终端的水渠处流出了清澈的水。 林燕生告诉记者:“我们在平流沉淀池后端增设了气浮设备,主要利用的技术就是气浮工艺。气浮法是向水中通入空气,使水中的悬浮颗粒粘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浮渣,从而达到固液分离、净化水的目的。”据了解,气浮设备在去除水库原水中的藻类、有机污染物和继续降低浊度等方面效果良好。 为提高市区供水能力,市供水总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市区供水管网改扩建力度,有效提高供水量及改善水质等问题。同时,该公司将于2017年在新地水厂二期增加一条日供水能力达到3万吨/日的生产线,届时市区总供水能力将达到20万吨/日。(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邓良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