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17-4-7 16:42 编辑
山火过后的思考
陈治赠 2017年4月7日
最近,因扫墓不慎引发的山火四起。满是灰烬的山头随处可见。今年的火情状况比去年如何?目前还没有官方数据比对。坊间传闻的火点和过火面积,则是众说纷纭,有“谈火色变”的味道。
清明扫墓不慎引发山火,自古至今都有发生。出动直升飞机救援,在古邑尚属首例。如何汲取教训,应该是探讨的话题。
一、侥幸心理要不得。
据笔者所知,从2月底开始,市、县政府未雨绸缪,有了防患于未然的准备。3月2日,海丰县政府发出了清明扫墓“禁火令”,各镇组织了宣传、设岗、救火三个专业队伍。县城各机关抽调精干人员分工配合。踏入春分,各镇、村委开始在各进山路口设岗查禁鞭炮、香烛、“纸宝”等祭品进山。防患工作可谓落实。
民间自我约束的觉悟也普遍提高。携带的鞭炮、香烛、“纸宝”等祭品较之去年相对减少。笔者问了几家“纸宝”专卖铺,均称今年的营业额较之去年减了近半。不少扫墓人还带有充足的矿泉水、水桶以及铁丝网圈围焚烧“纸宝”,预防措施可谓到位。
官民同心防患山火,为何仍会发生“狼烟四起”的不良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侥幸心理作崇。
从3月20日(春分)到3月31日,汕尾全境曾出现几处小火点,但都能及时扑灭。整体是合境平安。恰恰就是因为相对安全,官民的侥幸心理浮头,放松了警惕。就岗位检查人员来说,邑人的风俗习惯必须尊重,对相对减少的各类祭品手下留情。就扫墓人来,自恃有防火措施或人多势众。可惜事与愿违,4月1日(星期六),汕尾辖区烽火四起,为家乡“创文”添加了一笔灰暗的颜色。
水火无情,侥幸心理要不得。
二、畸形心态须遏止。
扫墓撒“纸钱”,敬奉“五牲酒礼”,燃香烛、烧“纸宝”、放鞭炮,是世代相传的拜祖仪式。前人扫墓的祭品知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今人扫墓的祭品则是与时皆进,甚至心态日趋畸形。
进入新世纪以来,邑人扫墓的祭品完全“现代化”。不仅将现代社会吃什么、住什么、用什么、玩什么,一股脑儿搬入地狱,甚至连朗朗乾坤还没有使用的超大额面值的“纸币”,也成捆烧给祖宗,仿佛阴曹地府也来个“谁先富谁光荣”。
焚烧的祭品五花八门,焚烧的时间延长,再加上贡烟、巨烛和巨型鞭炮留下的火种,山火也就防不胜防。 我们在传承民族文明,改革清明扫墓的传统习俗,提倡禁止燃香烛、烧“纸宝”、放鞭炮的旧例的同时,更要遏止那些畸形心态。
三、法制观念应强化。
谁都不希望清明扫墓引发山火,将好事变成坏事,将文明变成野蛮。但过失造成的恶果已成事实,任何人都不能逃避责任,必须依法依规予以追究。法制观念一经确立,我们乃至我们的子孙后代,谁还愿意“玩火自焚”?
该贴已经同步到 缘来缘去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