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19790|回复: 0

[论汕尾] 读史炮台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9 09: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银华 于 2017-5-9 09:25 编辑

                                                                         读史炮台山
        暮春四月,莺飞草长。“文化之旅”再上征程,来到红海湾的东坑石古“十八巷”和炮台山。“十八巷”或者叫“十八洞”更确切,就是在石古村外的海边上一座天然的石山,里面有天然的石洞,横的、直的,宽的、窄的,高的、矮的,亮的、暗的,干的、湿的,花样繁多,数不胜数,洞洞相连。估计原来石洞的底部是凹凸不平的,有村民用水泥和鹅卵石将它铺平,一些坡度大的地方凿了阶梯,很适合游客探险。若作为电视剧《西游记》中妖怪洞府的拍摄场景,那是不用再装饰的。想不到家乡的海边有如此奇妙的景观!
     有道是站在桥上看风景,桥下看风景的人在看你,自己也就成了别人的风景。“文化之旅”这个团队,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美女诗人、美女作家腹有诗书气自华,穿花裙、着红鞋、打花伞,单反相机随便拍。“文化之旅”是在探访文化,挖掘文化,但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妙笔歌盛世,汕尾出华章。
      与“十八巷”相距不远的炮台山,是海边的一个小山头,虽然绝对高度不上五十米,但它是镇守港口的制高点,站在山上,俯瞰整个港湾,南面是浩瀚的南海,东北方是陆丰市的上英、东海,正东面忽隐忽现的是乌坎的虎头山和金厢的西山。炮台山只剩炮墩遗迹,一架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取代了昔日的大炮,大风车默默无声,随风起舞,重复一支祥和、繁荣的舞步。古炮墩装上风车,一个成语在我脑海一闪而过:铸剑为犁。是不是准确?数百年前在家门口的海边架炮,从白沙湖到碣石湾,遮浪海边有炮、东坑海边有炮、碣石南门口也有炮!今日宁静,风景秀丽的港湾昔日却是拒敌的前沿阵地。史载,东坑炮台山的大炮是清康熙年间架设的,几门单发、射程近的古炮,实战威力远远小于其筑铸南疆的政治、军事影响。架炮驻军,守卫海防。一旦外敌来犯,炮声一响也就如同点起烽烟、吹响号角。康熙大帝雄才大略的政治智慧令后人钦佩。但数百年来,这片海域并未安宁过,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海陆丰军民在这里浴血奋战,谱写了一篇篇气壮山河的爱国史诗!据《抗日合作军红楼抗日阵亡将士录》载:“一九四一年,日寇为封锁汕尾港,调遣近卫师步兵野战炮部队,配合南支第五舰队的飞机、战舰,占领汕尾及海陆丰沿海战略要塞,总部设于汕尾。其时,流窜于遮浪半岛的陈铁海匪也乘国难,勾结日寇,为虎作伥,无恶不作。海陆丰大地一时狼烟四起,乌云密布。  期间,驰骋于花县、惠州的抗日第七战区65158472团,由团长黄植虞率领,奉命挺进海陆丰抗日剿匪。在海陆丰守备区长官林株樑指挥下,组成抗日合作军。司令部设在陆丰县城。   是年农历七月廿九日,472团一营由营长朱金铭率领直奔遮浪半岛,围歼陈铁海匪,当场击毙匪首和匪徒多人,告捷回师。
      当晚宿于田墘郊外,夜遇大雨,移营田墘圩内红楼。因残匪向日军密通情报,八月初一日凌晨,遭日军重兵包围。抗日合作军浴血奋战,然寡不敌众,伤亡惨重。此役,营长朱金铭等81名将士阵亡,一匹战马同殉难。11名将士被掳解往汕尾日军总部后惨遭杀害,一名重伤连长殁于过洋埔。之后,93名殉难将士和一匹战马的遗体分别田墘、汕尾、过洋埔等地民众收葬。二十多名伤员由田墘乡贤组织民众救治后归队。”
      据《陆丰文史》载:“一九四四年正月元宵夜,金厢镇龟地妈祖宫演大戏,灯火通明。时,游戈在碣石湾的日寇炮艇发现有村民聚集,随起歹念,炮艇慢慢靠近来。时奉命驻守金厢的国民政府保安团伍排长正带领战士在岸上巡逻,看到敌人炮艇入港定无好事!于是带领战士偷偷埋伏在敌艇靠岸的山坡上。注视着敌人的一举一动,做好战斗准备。敌艇靠岸后,凶残的鬼子不上岸,而是惨无人道的调整炮口向观戏人群发射,炸死炸伤村民数人。岸上埋伏的伍排长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命令开火还击。顿时,埋伏在虎头山各个制高点的长短枪一齐向敌人还击。鬼子不知就里,愣了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慌忙起锚、转舵想往外逃。伍排长吹响冲锋号,战士们冲到海边,向敌艇掷手榴弹,敌艇被炸冒起滚滚浓烟,鬼子死伤无数。借着大北风方得逃串。
        三天后,鬼子派飞机对金厢全境进行报复,重点轰炸虎头山阵地。伍排长不幸中弹阵亡!金厢百姓将伍排长安葬在卢坑北侧的山坡上。直至现场,每年的清明节金厢民众还自发前来为他扫墓!保家卫国的英雄,百姓代代怀念他!”
       同样是在这碣石湾,一九四五年夏天,日寇已占据金厢墟,有一日,要调一个班七名日本兵到汕尾。强令在船上生活的苏妈九,用刺刀逼着他运载这七个日本兵去汕尾。
      苏妈九和他三个儿子都是打渔好手。可要运载这些鬼子兵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迫于鬼子的淫威,苏妈九只能屈从开船。
     苏妈九乃水上人家,什么风浪没见过?可这几个日本兵别看在岸上威风得很,上了船却站不住脚。船刚驶到乌礁脚,鬼子就开始昏船呕吐了,看到这一幕,苏妈九心想有戏了!他萌生了一条杀贼的妙计:他叫儿子把船逆着风浪向东开到田尾山外,然后再折回乌礁脚,又再向东,这样往返几个回合,鬼子就吐得不省人事,象死猪一样瘫在船弦边。这时,苏叫儿子向大海驶去,远离金厢。看到时机成熟,拿出砍鳗刀、渔叉,父子四人,刀砍叉刺,把七个日本兵杀死,扔到海里。然后洗净船上的血迹,远走他乡。象苏妈九这样的水上人家,海丰,汕尾、惠东、香港那个港口都能停靠。我不回金厢,你鬼子就没我的奈何。
      几个月后,鬼子投降了。苏妈九才和他的家人驾船回金厢。听知苏妈九一家回来,全金厢的乡亲都轰动起来,纷纷涌向港口,欢迎抗日英雄凯旋!赞扬他们一家为金厢人出了一口恶气!
      今日炮台山下这片美丽的海域,昔日强敌犯边,是那样惨痛和无奈!我海陆丰军民浴血奋战又是何等壮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七十年前海陆丰军民抗日鏖战的号角依旧在耳边回响,炮台山外波翻浪涌,涛声阵阵,犹如警笛长鸣:国破家焉存?没有一个伟大的祖国,我们何来个人的尊严?以史为鉴,我们今日有必要为一条墙基、一条村界、一个比纸还轻的官阶、级别争到烽烟四起吗?
                                                                                                                                         银华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赏 山
[三唯论点] 红色海陆丰——血铸的丰碑
[三唯论点] 龙山春晖
[三唯论点] 陆丰遊槎街陈──传承忠孝美德,沿袭中原古俗
[三唯论点] 龙山春晖
[三唯论点] 龙潭刘氏家祠──抗战时期陆丰版的地道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