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6459|回复: 2

[论汕尾] 古大存一诺千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30 12: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大存一诺千钧
罗如洪

《华人》杂志曾以古大存肖像作封面。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出版的纪念古大存的红色经典读物。

两年来,我在协助彭湃烈士的后代创办汕尾市红色文化协会的过程中,有幸认识许多革命前辈的后人。今年七月底,彭湃烈士的孙女彭伊娜给我们打电话,说古大存同志的儿子古延贤在八一期间将到海丰,在海丰县城的参观由她负责陪同,但希望我能安排他在黄羌老区的行程。我喜出望外,我的家乡人民盼望古大存的后人多年了。

古大存出生在五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在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而走向了革命家的道路。1925年2月,他担任东征军战地宣传队队长,当他踏上全国农民运动的策源地海陆丰,目睹了成千上万拿着尖串和粉枪的武装农军跟着东征军的步伐走向革命的战场。他受到了震撼,他深刻地认识到农民才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发动农民,组织农民,武装农民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回到广州后,古大存经党组织批准回五华县从事农民运动工作,仅有几个月时间,建立了九十多个村农会,还建立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农民自卫队,与反动地主武装展开激烈的斗争。

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海陆丰暴发了第一次武装起义。当反动派反攻县城时,农军主动撤至海陆丰的北部山区黄羌、新田一带。张善铭为首的东江特委同时命令潮汕梅州各地农军前来集结,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山区聚集革命力量开始。古大存率领五华农军达到时,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五月中旬,“惠潮梅农工救党军”在新田圩成立,随后向兴宁进发,越过湘赣边境,开进江西寻乌城。稍作休整后又向信丰进发,最后与汝城农军会合。古大存在新田与张善铭、杨石魂、吴振民、林道文、张威等一起参加了共产党第一支以军队命名的农民武装的组建,海陆丰的北部山区成为人民军队的名副其实的摇篮。这支北上的部队虽然失败了,但其行军千里,横跨粤赣湘三省,它的革命影响不能低估。


古延贤与夫人在朝面山大路下村的红军四十九团成立处留影。


2017年11月,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农民在八一起义军的配合下在农村根据地黄羌圩打响第三次武装起义第一枪,并在海陆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古大存欣喜若狂,在五华县组织了204人的参观团行程数百里前来海丰参观。彭湃十分看重古大存这位特别重视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战友,把他请到家里,亲自送他一把马刀。古大存接过马力,浑身热血涌流,当即赋诗:“殷殷刀上血,深深战友情,嘱托何凝重,敢不轻死生?”

在后来残酷的革命斗争中,彭湃“壮志未酬身先死”,古大存毅然决然地高举彭湃的革命大旗,在东江地区演绎了一场场动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古延贤与陈坤明的儿子在塘肚村。


古延贤在黄羌受到老区群众的热烈欢迎。


8月2日上午,我在古延贤伉俪下榻的酒店接到了客人,相互介绍后,驱车前往黄羌老区的朝面山红军49团成立处旧址。这个名叫大路下的村子,早在1928年革命低潮时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成废墟,只是去年黄羌林场在这里重建了49团的团部,才成了一个红色景点。我向客人介绍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先后有三支红军在这片土地战斗过。最先到达的是南昌起义的部队,在朝面山的焦窝村改编成红二师,这支部队为海陆丰苏维埃的政权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而来的是广州起义部队改编的红四军,它与红二师并肩作战,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红二四师兵员撤出海陆丰后,1929年10月,广东省军委决定重建红军,红军49团应运而生。这虽然是一支新建的红军,但他的成员大多数已身经百战。原来在海陆丰成立的“惠潮梅农工救党军”在湖南汝城失败之后,许多幸存者辗转回到海陆丰又参加了新组建的“海陆丰工农讨逆军”。1927年12月,红二师扩编第五团,吸收了工农讨逆军的许多骨干成员。在1928年6月之后的革命低潮的日子里,幸存的红二师五团战士将枪藏在山上回村隐蔽起来。当49团成立时,这些老战士又找回枪支,带枪参加新的队伍。49团由当地青年组成,他们熟悉情况和地形,打了许多胜仗,原已丢失的根据地又恢复了起来。1930年5月,49团奉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开赴大南山,编入古大存为军长的工农红军第11军。这段历史后来被美国记者斯诺写进他的《西行漫记》,毛泽东在延安曾对斯诺讲起:“彭湃领导的海丰苏维埃运动失败之后,他的军队的一部分,在古大存指挥之下,离开了那个区域,与朱德和我我取得了联系。后来成了红军第十一军的基本队伍”指的就是诞生在朝面山大路下村的49团。


古延贤接受海丰电视台采访。


古延贤听了之后,心情久久不平静。他激动的对海丰电视台记者说:“我只知道红11军中有一个英勇善战的的49团,也知道毛主席在延安跟斯诺讲的那段总结历史的弥足珍贵的话,但我不知道红军49团是诞生在海丰的北部山区。今天有幸到这里,使我看到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人民在党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历史画卷,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稍后,古延贤语气沉重地对我说:“小罗,你知道吗,古大存作为红军第11军的军长在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酷围剿下,在1935年3月杀出重围时身边仅剩下17人,在高山峻岭中过着像野人一样的生活。但他坚持革命的信念,继续为党战斗”。我曾是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的党史工作者,对古大存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我又给古延贤伉俪讲了另外一个感人的故事。

1935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东江各地的山峦都被霜冻,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敌人为了活捉古大存,在东江多个山岭的出入口布满了眼线。古大存连身边的17个人也只好为分散隐蔽,为逃过敌人的视线,他从大埔的山区跳了出来,隐入海陆紫县交界的黄羌塘胜村。该村的村民陈坤明原当过49团的通讯员,大部队被打散后回村隐蔽。他见到军长孤身一人牵着战马来到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子,抱头痛哭起来。此后,军长与士兵成为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每到晚上,山里天特别黑,村民们用松枝照明,古大存告诉坤明等到革命胜利之后,农村再也不用松枝照明了,都用电灯。”坤明十分好奇地追问什么是电灯?古大存跟他说起电的原理,但怎么说都不能使坤明理解。他索性找了两个瓶子,把地瓜藤一连。“对,就这样,电线连着瓶子,瓶子就会着火了”。陈坤明说:“这个我不信,那有瓶子会着火”。古大存笑了:“这个你等着,革命胜利后我给你弄一个”。

作者与古延贤伉俪在红军四十九团成立地旧址。


古大存在这个连鸟都飞不进的地方过了十多天安逸的日子。一天下午,他和陈坤明正在挖野菜,忽然听到几声马的厮叫声。古大存丢下野菜,急往栓马的地方跑去,以极快的速度解开缰绳,往马的屁股打了一巴掌。战马好象听到指令,奋起马蹄,往山坳奔去。四周忽然响起密集的枪声。这时,古大存见数百名敌人已把村子包围。他从衣袋里拿一包东西攥在手里,并蹲下观察敌情。陈坤明急了,他知道古大存衣袋里放着是砒霜,因为他交代过陈坤明帮他洗衣服时,把这包东西放好,不要让人兽靠近。军长有难!怎么办呢?他和古大存蹲的地方下面有一大簇棘竹林,陈坤明急中生智没有商量就用力把军长推下棘竹林中。

疯狂的敌军,手拿着古大存的相片,挨家挨户地搜查,直到夜幕降临终无所获。敌人临走时,将村子的耕牛、家禽和粮食全部抢走,并一把火把村子十几户人家烧为灰烬。敌人走了好久,陈坤明和村民才用镰刀将棘竹林割开一个洞,把古大存救了出来。古大存看着无家可归的村民,不顾满身的血迹和浑身的刺痛,组织村民连夜搭起了御寒寮棚。当群众得到安置时,古大存大声地对村民说:“今天你们暂且住下草寮,等到革命胜利的时候,我们共产党还给你们每家每户一套新房。”

新中国建立后不久,古大存主政广东省。1953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拨下资金委托海丰县人民政府给黄羌塘肚村十多户村民都建起新房,而且还建了一处水电站,塘肚村在整个黄羌老区最早使用电灯。

古延贤听完我讲的故事,深思片刻豪迈的说:“我父亲的励志诗:‘解带结缰牵战马,扯袍割袖补征旗’正是反映那个时期的历史背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广大群众谋利益,我的心已到塘肚村了”。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古大存一诺千钧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快来参与!2025“发现汕尾 传播善美”十佳短
[城事报料] 我为全运种棵树 共创共享“零碳全运”志愿服
[城事报料] 海丰县“百越世家”杯40+足球赛正式开踢
[城事报料] 绿茵场的孙子兵法“风林火山” ——海丰县40
[城事报料] 彭湃纪念医院成功实施国内首例罕见复杂病例手
[城事报料] 汕尾市民宿行业协会2025年度会员盛会

发表于 2018-9-4 18: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一位值得敬仰的老同志
发表于 2018-9-9 22: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