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边,我看到这样一位老师。他有着37年工龄,34年在农村,26年当班主任。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体弱多病,加上耳朵4级残疾,学校安排他做编报工作。 编校报,这岗位算是一线还是二线?如果算一线,那么学校在年度考核、绩效工资与教学奖励应该给他享受一线教师的待遇;如果算二线教辅人员,那就不应该时不时叫他去代课。他原本就因耳聋才退出课堂的,现在又时不时让他去代课,这算怎么回事?如果他适合上课,还用退出课堂吗?可这些聪明的领导,在最近的两年里,让他五次去代初二的课。他代了八个班级,有两次代课长达一个半或近两个月;这学期又给初一代了三个班,而且长的时间也有半个多月。他每年代课的节数与监考的场数基本达到他以前教一个班的课务量,还有这每两周一期的校报与办公的事务也要他去做。别认为办公事务简单,由于学校领导多,有时每人吩咐一件,你就根本忙不出来。 关于监考,每次月考,他最少监考五场,最多七场,有时还要跨两三个年级监考。有时一人不可同时监考两场,他又没权叫别人去监考,工作实在忙不过来,只好把妻子叫来帮,也没拿过学校一分补贴。这监考好像除了他,就没人可代替似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领导自己有私心,自己想贪省力,故意把监考分了等级,让领导成为一等,监考或有或无,让班主任成为二等,监考只有两场,让任课教师成为三等,监考要监三场,让教辅人员成为四等,监考要监四场。我从教三十多年来,还头次发现这种等级森严的学校。领导与班主任为什么不能多监考一场?我真是少见多怪了。 总之,他是一个做事认真到,跪都跪下了,也不在乎一拜的人;他是一个工作不管合不合格、考核不管优不优,都拿不到全额工资的人;他是一个进城考试考过第一也进不了城,当他安心乡下时又被迫进城的人;他是一个当二线是肥差时他在一线,当一线是肥差时他在二线的人;他是一个到哪儿、干哪儿,哪儿补贴就最低、奖金就最少或干脆不给补贴、不给奖金的人;他是一个表面工资还算高,而拿到的绩效工资却是最少的人;他是一个对教育能尽心尽职去爱的,但教育并不如他之爱而爱他。命运为什么会这样对待他?因为他没有背景。 在工作上,领导们总是视他为万金油、多面手,不管他有多忙,只要是没补贴的事,总是先照顾他去做,但在绩效工资、各种奖金与补贴时,却不知道也让他享受一线教师的待遇,总是把他视为教辅与后勤人员,给他最低的待遇。在给他增加工作时,领导会对他说,现在时代不同了,对工作的要求高了,言下之意就是要给他多做工作、增加压力。但是在待遇上却不知道说,你这么一个有着37年工龄,而且还是个体弱多病,又有耳残的老教师,还能把一线的、二线的工作都给我们做了,给我们领导提供了许多的方便,我们应该给你更多的奖励。总之,在他的身上,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工作上,工龄越长,残疾越严重,越得不到照顾,工作要越干越多,任务要越做越重;而在待遇上却又刚好相反,绩效工资、各类奖金与补贴,要越来越少,地位要越来越低?学校对他就像美国对咱们中国一样,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其实教师就是教师,不能分一线二线的,如果要分,那么那些曾经不兼课的校长,算第几线?那些工作在教育局,关系在学校的,又算几线?应该给他们第几线的待遇? 要知道他只是一个普通老师,而且有着37年工龄、有着病痛残疾、还在天天吃药的老教师,如果连他的工作也要越来越重,待遇越来越低,那么身为中共党员,领导干部,年轻有为的骨干,又为什么就不可以监考增加一场?职务补贴就不可以降低一些比重?有些领导虽然表面上没太多的空闲,但与他对比一起,简直就是坐等事发、坐等渔利。更搞笑的是,有些人带职务的人,请假了或外借了,工作都由别人接替了,职务补贴却仍在享受,就连运动会这么一点辛苦费,也不少半分。相反,那些代理职务的人反而没有职务补贴。真是该得的人得不到,不该拿的却照拿不误。现在的领导,有些只会叫别人做事,自己却不知道应该也去做事;他们给下属树立了如此榜样,自己却不知道会给教育、给人民造成多少乱象与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