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心无挂碍 于 2019-11-25 10:19 编辑
从人类曲折的文明发展历程看,经济的发展衍生文明的进步,文明的进步依仗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古语,强调了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同时又鲜明的指出,一方面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起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精神文明反过来也会促进物质文明,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向前进。”
在汕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丰衣足食了,但一些礼节被日益繁琐化,搞得“繁文缛节”一样,有的好传统却被给扔近垃圾桶了,戴着“自由主义”的面具行着无礼之实。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
一是 民间不少世代相传的礼数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很多人痛恨厌恶,一些良好礼数在独立思考严重缺失的人群中很容易被肢解、消失。
二是缺乏系统的礼节教育,究竟哪些才是我们要贯彻始终、从年幼到年老、从平民到官员都要遵守的礼节没有一个国民指导性文书。很多所谓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不曾走入人心,无法做到言行一致。特别是中国很多官员喜欢走特权,很多老百姓就跟风相随,觉得自己倍有面子。
三是汕尾人的普遍性短视。比如过马路,汕尾人喜欢横冲直撞,不喜欢等地。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等,没有随着物质丰盈而改变。
所以,要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也就是做到“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四管齐下,进行移风易俗,对各种不良行为开火。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加强修养,知识、道德、践行。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加强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有力推动了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