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3年抗击非典和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时候,中医药大显身手,扬眉吐气,国人也好,世界人士也好,都认识到中医药的巨大价值。所以振兴中医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扪心自问:中医医生,包括在读的中医药大学生,你们读过《黄帝内经》吗?读该书一部分内容的有不少人,能够读完的很少,能够反复阅读乃至出口成诵的,凤毛麟角。
如果我们现在《黄帝内经》都不摸,都不懂,我们有资格谈中国文化吗?我们能够振兴中医药吗?我们能够复兴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吗?
《黄帝内经》,它不只是一部医书,它是包括“医世、医人、医国、医社会”,所有心医的书。我们一般翻开《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好像是从中国的玄学、哲学讲起,读也难读懂,看也不想看了。
《黄帝内经》真正的宗旨要点,多处散见于各篇的内涵中,或一二句,或多句,其中更重要的,即在《举痛论篇》中所说的三要义:“黄帝问曰:(一)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二)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三)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读此,《内经》全书的中心,它是“医(寿)世、医(寿)人、医(寿)国、医(寿)社会”为中心,不过是先从如何养生寿人来切入而已。
譬如说,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内涵。它便说“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如果只说抽象的天文,或有形的天体,而对人生生命生活了不相关,那是学问上的空谈理想,不是没有用,而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了,它必须要在人事上有实际应用,及实验经历才对。再说“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博古必要通今,任何学问,如果只讲现在,不通古今绵延演变的因果关系,都容易落入偏见,那是不可以的。
所以“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从政或从医,一切的一切,治理他人,医治他人,第一学问,必须先从本人自己身上实验做起。“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所谓明也”。
总之,想要振兴中医药,复兴中华文化,不能不读《黄帝内经》。希望汕尾中医药界的人士,都来学习《黄帝内经》,然后带到医学生也去阅读《黄帝内经》,再带动更多的人去学习研究《黄帝内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