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溢涛 于 2012-7-12 14:44 编辑
汕尾“坎下城拆违行动”小感 (外二则) 郑溢涛
关于郑雁雄书记调研捷胜
汕尾市委书记郑雁雄日前来到海陆丰的文化名镇之一的城区捷胜镇调研,经济发展之外,重点是考察、感受了该地人文,并就此寄予厚望。我这里也附和妄言几句: 关于捷胜经济建设与城市发展,相信郑书记是心中有数的:捷胜部分地区因某种特殊需要,意味着太大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或是受到限制的。那么,也许只能因地制宜搞一些小型的、低风险的产业生产。但这一境况,并不意味着无法在其他方面做大做强!譬如文化——捷胜文化蕴积丰厚,诗词书画代有名人(不过,多还是“旧文人情怀”,眼下更有一位青年学者吴金受到学界瞩目,捷胜乡贤更该予以关注),如何更好地整合这些资源,是捷胜目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另有个意思提请捷胜的文化人(也抄报陆丰碣石人)注意:文化名镇里的人,容易孳生“文化优越感”,即“文化的自大症”,这很不好!但愿本邑这两镇的文化人于此无患!
关于“坎下城拆违行动” 近一个多月来,我在参加汕尾党校“中青班”的学习。前些日子,新任校长林登海表示,他准备在我们结业前讲一课,讲他亲历的“坎下城拆违行动”(他当时是现场总指挥)。我当时力挺这个想法,这一课太重要了! 今天上午,林校长上了这一课。很好! 课堂上中途互动时,我提了点看法:吴紫骊市长肯定了“拆违行动”是个“标本”,以后可予推广。确实,本次行动,有不少成功经验,正如魏友庄副市长在现场总结会上所总结的。但,我的另一个观点是:坎下城的违建问题,为何至于积累到楼房建成才又费这么大的劲拆除?代价不是太大了么?如能之前就防范于未然,何至于今日如此劳民伤财?所以,拆违前各项管理、执法上的作为指数,更应该作为一个标本(我称为“负标本”)来重点剖析! 这样说,基于以下的事实和逻辑:“拆违行动”进行的再怎么科学、合理、实效、艺术,经验当然要予充分总结,但说到底,它也只是“救火的标本”而已,是万万不可期待频频出现的事相!我认为,对于“防火”方面的常识普及、机制设置以及落实情况的检索,更应该作为一个个标本以作警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文物保护区内高楼大厦肆无忌惮拔地而起的现实?这里面究竟涉及多少职能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比如:法院竟然就把文物保护区内的土地作为商住地给拍卖了,之前抵押是怎么把权属未明的地产做成“可以抵押”的;违建进行中,有关部门确实去送了执法通知书,但却没有当事人的签字;等等)责任该怎么追究?对诸如此类的“前置负标本”的追究,我认为更属当务之急。而这一点真正做好了,就可以部分验证郑雁雄书记日前提出的“严肃吏治”的实际成效了! 林登海校长今天讲课小结时,对汕尾某些问题不乏沉痛之语,不乏对“担当”的体悟和解读,不是海陆丰赤子,说不出这些话!“坎下城拆违”的句号,目前尚未画圆满,真正画好时,我相信是又一个标本和亮点!
作陪莅汕取景的北京《渔乡恋》电影剧组的点滴 汕尾京漂文化研究人员何秀荣,几年前搞了个《渔乡恋》的剧本,发给我看过。我的感觉是:关于海陆丰人文、革命历史的蕴含稍弱,应予加强!前两天,秀荣带了北京“中视金海(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老总莅汕踩点取景,并呈请有关党政部门协助支持。我即请示了还在京学习的林涛常委,常委指示:“请他们先循文艺规律运作,需要协助支持的,到时由汕尾各县区宣传文化部门协调。”这是行话!之后,我以林常委的指示精神分别请示了市文广新局的林来平局长、市城区宣传部的刘元海常委,林局、刘常委先后出来见了面,许诺一定支持,此话按下不表。 两天前,我跟北京朋友首次会面,席间我说:海陆丰真是伟大地区,你们既来之,就该把海陆丰当成第二故乡!这个意思,我绝对有充分的理由!在此不赘! 听了我这话后,“中视金海(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张副总说,“下次,我要带台湾商会领导过来考察红海湾!”我当即敬他一杯:你如果能请到他,并让他许诺投资红海湾,你就是汕尾一大功臣,你留在海陆丰的功德,无量! 红海湾旅游自刁学武至今,真正的大建设,尚未真正启动,台湾老板如能来,我请示汕尾有关老板请吃饭! 完了! 2012.7.9 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