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各类品牌的汽车在汕尾本地销售状况不容乐观。在现有基础上,如何抓住机遇,发展和完善我市汽车消费市场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现在,很多一线城市汽车消费有变缓趋势,加之“限购”措施的出台,汽车厂商认为像汕尾这样的汽车销售市场会将更受商家重视。汕尾车市将迎来新的机遇。
一线城市受限
汕尾人购车回流
在一线车市发展放缓的背景下,众多车企不再只盯着“超级给力”的一线城市,开始向二三线城市倾斜,愈加看重这些新兴市场。从外部环境的“限购”动向来看,未来汕尾车市有望进入消费机遇期。
“现在不少大城市都已经限购或有限购意向。我们就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宣传配合销售,将重点多放在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二三线城市。显然,汕尾的车市并没有达到深耕细作的程度,而快速增长的汽车消费需求是许多汽车厂商看重的原因。”广汽本田汽车4S店杨经理说,“一线城市汽车‘限购’对汕尾车市发展有积极影响,销售量有望提升。”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丰田以及马自达两家汽车4S店也将入驻汕尾。这些新的品牌进驻,对汕尾的车市起到了一种结构的优化与平衡作用,有助于汕尾汽车市场的发展,更能扩宽消费选择面。
比亚迪汽车4S店郑经理分析,“限购令下,内地一些汽车品牌急于在沿海二三线城市寻找生产基地和发展4S店。政府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汽车产业。汽车产业链上游涉及钢铁、机械、电子以及石化等行业,下游涉及保险、金融、销售以及维修等行业,汽车产业链之长是其他产业无法与之比较的。
蛋糕尚不大
发展还待时
受多因素影响,我市车市氛围并不浓厚,全市每年各类汽车上牌数量在6000辆左右,车市这块蛋糕尚未做大,发展有待时日。一些新的汽车品牌入驻汕尾在带来机遇的同时让汽车经销商面临挑战。
某汽车厂商销售部经理表示,目前,汕尾的车市板块分散,没有有序联系起来,车市并未形成气候。从目前已有的汽车4S店来看,汽车销量无法实现突破。我市还停留在一个品牌只有一家4S店的境况,亟待通过设置“卫星店”来拓宽一些县(市、区)的服务辐射面。鉴于汕尾汽车购置和售后的辐射效能不足,加上不断有新的汽车品牌入驻,汕尾汽车销售市场竞争压力会愈来愈大。
“汽车这样的工业产品,走到今天,从技术的角度讲,中低档车已经没有太高的技术上的门槛,未来产品同质化是必然趋势。而服务的差异化是经销商面临的挑战之一,必须形成服务优势。”该经理说。
记者采访中发现,在应对市场竞争的同时,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经销商的耐性。目前市场上部分品牌车型都给予优惠吸引车主。城区广汽本田4S店的杨经理告诉记者,为鼓励市民本地消费,该公司通过定期联合银行以及保险公司开展促销活动。通过大幅度让利,一些车型最高让利达7万元,最少的让利也有1万元。此外,在每年的夏季和冬季服务月,该公司还推出免费检测活动来促进消费。
业内人士指出,在产品同质化的发展趋势下,优质品牌全面服务将是消费者的最终选择。汕尾汽车销售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通过长效宣传助力销售,不久应有较大改善。汕尾汽车售后服务及公共配套服务滞后,在本地车市渐入正轨的机遇期内,恢复消费者对汕尾本地车市的信心至关重要,但本地车市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购车环境和售后服务烙下的“病根”一时半刻难以痊愈,消费者从“限购”的被动回流,到主动性选择,还有待时日。
成行成市提升服务
激发消费
目前,全市仅有东风日产、广汽本田以及比亚迪三家汽车4S店。显然,汕尾车市目前尚未达到深耕细作的程度,有待开发的程度很高,三家汽车4S店的高管对未来汕尾车市前景均抱着乐观的态度。他们表示,把汕尾车市的蛋糕做大才是最好的出路,而不是在固有的车市蛋糕里,抢占市场份额。
对于未来汕尾车市的发展前景,不仅经销商看好,不少市民也表示期待。来自陆丰的张先生说:“当然会越来越好,如果汕尾购车划算、手续方便,没有人愿意长途劳累去异地购车。汕尾销售的汽车品牌多了,产品多了,就扩宽了消费选择面。希望日后能够在4S店内设置上牌点,使消费者购车更加便捷。”
海丰比亚迪汽车4S店郑经理告诉记者,汕尾的汽车市场在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这不仅因为快速提高的汽车消费能力,如果成行成市更有利于激发消费。政府应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并提供相关服务和优惠条件,让更多的汽车品牌入驻汕尾,形成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拉动作用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作为东岸地区的交通枢纽、粤东与珠三角联系的纽带、连接珠三角与环珠三角的桥头堡的汕尾,一旦形成一定规模的汽车商圈,汽车产业势必成为带动汕尾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吴广廉 孔令滨)
该贴已经同步到 小阳光的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