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音戏并未绝响:关于正字戏的历史资料之一 文/马明晓
从目前看到的资料和老艺人的忆述中知道,广东有过一个名叫正音戏的剧种,它曾在潮汕地区风靡一时。潮汕地方戏——潮剧勃兴以后,正音戏便逐渐为潮剧所代替。
正音戏是什么样的剧种?迄今仍未得出答案。最近我去海丰、陆丰一行,据了解,正音戏就是当地的正字戏,只不过名字不同罢了。
在潮州壁角岭发现的石碑中,载有:咸丰九年(公元一八六零年)初二日,祖庙被狂风所毁,十年,社里公众,梨园子弟合议出资重建庙宇,计有正音班、西秦班每年各银二两,潮音班则每年银一两。从记载里,我们可知九十多年前,潮汕地区除潮音班外,还有正音班、西秦班的活动。从出资重修庙宇金额,可以想见,正音戏的班数不会少于潮音戏,或者,它受欢迎程度不逊于潮音戏。
据七十多岁的正字戏老艺人张细抱忆述,不仅他本人参加正字戏活动时,正字戏称做正音戏,而且他师傅张大抱年代,正字戏也是称为正音戏的。从时间推算,恰恰正是一百多年前。那时候,海、陆丰地区之正音戏活动地域甚广,班社不下二十多个,它的活动范围除海、陆丰外,潮安、惠阳、紫金,闽南的漳州、云霄、韶安一带也是常驻之地,甚至还远涉重洋,到过暹罗、越南等地去演出。
百多年前,潮汕和海、陆丰两个地区都有正音戏活动,盛况相同。碑文所载,正音戏又与西秦戏同时并存,而今海丰县亦有此两剧种,看来绝非偶合,可证今之正字戏与正音戏并非风马牛不相及了。
三十五年前,当潮音戏(即潮剧)已大量发展,成为潮汕地区主要剧种时,潮汕还有正音戏活动,但为数已经不多,只有三个正音班(“正音老荣福”“正音太舞台”“正音大舞台”)和一个西秦班(“顺太平班”),活动范围已很狭小,仅限于潮安、澄海等地乡村。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正音班的成员,除少数是海丰人外(今海丰“永丰正字剧团”老艺人刘妈倩,就是“正音老荣福”班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潮汕人。
此外,这些班除“正音老荣福”班曾于一九二七年七月至十一月到安南(越南)演出四个月外,一直都在潮安、澄海两县为各乡的酬神赛会演出,从未到海、陆丰来。这时期,海、陆丰县的正字戏班也有少数经常为潮汕乡社邀聘前去演出,不过为时不长(最多两个月),且多属小型班,名角不多。
从以上的情况断定,正字戏即正音戏是无可怀疑的了。至于正音戏为什么又称正字戏?什么时候称为正字戏?说法不少,惟均属实据不足,尚待查考。
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