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631|回复: 0

[论汕尾] 探寻莲花埔仔村的红色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探寻莲花埔仔村的红色记忆
◎戴镜兵
微信图片_20250509142751.jpg
在时光长河的冲刷下,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坐标。莲花山南麓的埔仔村,便是这样一处闪耀着革命光芒的圣地,每一寸土地都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每一块砖石都铭刻着先辈们的英勇无畏。
1922年,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革命的火种在中华大地悄然孕育。彭湃,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怀揣着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和改变社会的坚定信念,踏上了发动农民运动的征程。1025日,杨其珊到县城桥东参加赤山约农会成立大会,从此,他的命运与农民运动紧紧相连。同年,在杨其珊的陪同下,彭湃来到莲花山埔仔村。他们走村串户,与村民们促膝长谈,向他们讲述着被压迫的现状,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唤醒了村民们心底对自由和公平的渴望。胡汉南、陈覃娇、陈显坤、刘镇生等6人,率先响应,成为首批会员,他们犹如黑暗中的点点星火,点燃了埔仔村革命的熊熊烈火。
不久之后,银溪约农会在埔仔村陈氏祠堂成立,杨其珊、陈德灵当选为正、副会长。农会以维护农民利益为根本宗旨,迅速赢得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其会员数量不断攀升,范围逐渐扩大到小溪峒的水口、将军帽、天星湖等12个村,共374户约2500人,在全县农会中人数位居第二。而埔仔村,这个人口不到100人的小村庄,却有着42人参加了农会,除年迈、妇幼外,全村16岁以上青壮年全部投身其中,成为当之无愧的“赤色村”,展现出了彻底革命的坚定决心和无畏勇气。
微信图片_20250509142822.jpg
192311日,海丰县总农会成立,杨其珊当选为副会长,他的责任更加重大,为农民谋福祉的脚步也更加坚定。19253月,银溪约农会顺利转为银溪约农民协会,同时成立银溪约农民自卫军大队,这标志着农民们不仅在思想上觉醒,更在行动上武装起来,为保卫自己的权益和革命成果做好了充分准备。同期,从埔仔峒农会吸收陈华福、陈华恩等8人为中共党员,并在埔仔村坑口举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他们在党旗下庄严承诺,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些党员成为了革命的中坚力量,引领着埔仔村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埔仔村成为了重要的革命据点。19275月,杨其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成为全国著名的农民领袖,他的名字和事迹激励着无数人投身革命。这一时期,进驻埔仔峒的海丰农军中队长彭桂,亦入赘于埔仔村,他后来担任红四十九团团长、中国工农红军东江独立师师长,成为当地著名的红军领袖。他带领着红军战士们,在这片土地上与敌人展开了英勇无畏的战斗,为保卫革命根据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19283月,国民党部队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进行残酷“围剿”,白色恐怖笼罩着这片土地,捕杀革命干部和群众的血腥事件不断发生,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中共海丰县委书记陈舜仪等领导人和各区委先后撤退到莲花山、银瓶山一带活动,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寻找着反击的机会。19291月,县苏维埃政府和农会领导在黄山峒岩輋钟村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会议结束后,党员们在返回途中被敌军追至银瓶山,被迫隐藏于埔仔村大东门深井洞中。据老红军陈云山回忆,此深井洞地处峡谷深处,两岸山壁陡峭,人迹罕至,上下没有道路,洞口石缝间长着一棵大松树,要在树上绑着腿带才能进入洞内。在这极其危险和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坚守着信念,等待着救援。4个月后,在海陆丰党组织的全力救援下,他们终于安全脱险,这段经历成为了他们革命生涯中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微信图片_20250509142828.jpg
1929年六七月间,红二师余部奉命离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军队对埔仔峒展开了疯狂的“围剿”行动。面对敌人的汹汹来势,海丰农军中队长彭桂决定采用地雷战来对付敌人。农军隐蔽在大东门的莲花山山腰,战士们屏住呼吸,静静地伏在战壕里,等待着敌人进入地雷阵。当100多名敌人顺着小道上山,进入预设的陷阱时,彭桂一声令下,陈显坤吹响了军号,顿时,莲花山下爆炸声震天动地,敌人被炸得血肉横飞,哭爹喊娘。没受伤的敌人惊慌失措地往回跑,红军战士们乘胜追击。在战斗的关键时刻,红军子弹用尽,彭桂指挥战士们利用居高临下的山势,撬动山腰上的一块块石头,轰隆隆地滚落山脚攻击敌人。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晕头转向,纷纷倒地。最终,红军取得了胜利,两场战斗共消灭了100多名敌人,这场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和农军战士的士气,也让敌人见识到了他们的顽强抵抗精神。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军号声成为了激励红军和农军战士奋勇战斗的精神武器。在埔仔村,至今仍保留着铜号,它承载着先辈们不平凡的战斗岁月,见证了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而拼搏的历史。在多次战斗中,本村陈显坤、刘元金、陈土金三位司号员在红四师师长徐向前的指挥下,吹响嘹亮的军号声,激励着战士们冲锋陷阵,英勇奋战。他们的军号声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鼓舞着战士们的斗志,在战斗中屡建奇功,得到了师部首长的表扬和嘉奖。
微信图片_20250509142806.jpg
大小东门峡谷,这片曾经洒满热血的土地,处处都是战场,时时都在上演着可歌可泣的故事。土地革命时期,叶镛、徐向前领导的红四师,以及彭桂、黄强领导的红四十九团,利用大小东门峡谷复杂的地理特点,多次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与敌人展开周旋,让敌人在这片土地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如今,当地政府已将蓬花山红军战场、红四十九团伤员医院等遗址,确认为红色遗址并竖牌纪念。这些遗址,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们以壮丽险峻的天然景致和荡人心肠的红色故事,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瞻仰,让人们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微信图片_20250509142816.jpg
埔仔村,这个充满革命精神的地方,它的故事如同一部雄浑壮丽的史诗,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实现理想、追求自由而付出的巨大牺牲。每一个名字,每一个事件,都化作了这片土地的灵魂,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永远铭记这片红色土地,铭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奉献出一切的革命先辈们,让他们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微信图片_20250509142758.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探寻莲花埔仔村的红色记忆
[三唯论点] 从放牛娃到共和国的飞行员 ——记黄兴同志的
[三唯论点] 海丰的五四记忆
[三唯论点] 《辉煌的战绩 悲壮的历程》之完结篇
[三唯论点] 山地间的抗日传奇 ——记四埔顶伏击战
[三唯论点] 《辉煌的战绩 悲壮的历程》之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