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135|回复: 1

[其它] 风俗人情话擂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2 12: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描述:  来源:海丰县地情网 作者:陈婵贞 编辑:筱秋
    擂茶是我国闽、粤、台一带人最普遍的待客礼节之一,也是居湘、川、黔、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土家族人所珍爱保健饮食,实为我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古朴醇厚见趣,以保健疗效见奇功。
    一、擂茶渊源述考
擂茶也称为“三生汤”,此名的由来有二种说法。说法之一是:在三国时张飞曾带兵进攻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县境内),行军至乌头村时,当时正值炎夏酷暑,加上那一带瘟疫蔓延,使得张飞带领的士兵大多数都染疾病倒,连张飞本人也未能幸免。正在危难之时,附近乌头村的一位老中医有感于张飞部属军纪严明,对老百姓秋毫无犯,于是献上擂茶的祖传秘方并为张飞和他的部下治好了病。张飞感激万分,称老汉为“神医下凡”并说能得到他的帮助“实是三生有幸”。从此以后,人们就把擂茶称为“三生汤”。说法之二是:传说早在汉朝伏波将军马援受汉武帝之命南征武陵壶头山的“五溪蛮”时,途经湘、粤边界,因南方气候炎热、潮湿、多变,北方将士多染疫病倒,大军只好安营扎寨,求医问药。马援将军正焦虑之际,有一白发苍苍的客家老妪向他献上家传秘方,马将军依方以生米、生姜、生茶叶擂捣冲泡成“三生汤”给将士们饮用,果然治好了大家的病,且身体倍加健壮。①擂茶的习俗,随着客家人的南迁,逐步传到了闽、粤、赣、台等地区并得到改进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汕尾地区吃擂茶的习俗,代代相传,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清代时汕尾地区已盛行食用擂茶了。清代茹敦如《越言释》载:“江广间有擂茶,是羌盐煎遗制,有存古意”。“海丰时俗尚咸茶,牙钵擎来共一家。厚簿人情何处见,看她多少下芝麻”。②清道光年间海丰举人黄汉宗吟作的这首诗写出清代至今汕尾地区吃擂茶的盛况和世俗情态。擂茶不仅兴盛在汕尾地区,而且随着当地居民的迁徙,还日益向福建等其他沿海地区,乃至向海外蔓延。据说,作为汕尾人的音乐巨匠马思聪,在病危临逝,对身边亲人喟然长叹的乃是:可惜我再也不能回到汕尾吃擂茶了……
  二、汕尾擂茶特有人情世貌
汕尾擂茶已成为当今汕尾人居家主要食俗之一。如果说汕尾擂茶能使汕尾人健体强身,延年益寿,那么喝擂茶的聚会则是汕尾人增进感情理解的“营养餐”。一个政治黑暗、经济颓败、互相仇视、人人自危的地区,是决然不可能存在喝擂茶的土壤。这一鲜明的地方习俗,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表现汕尾擂茶特有人情世貌。
   (一)待人接物——迎客茶
  汕尾人非常热情、好客。凡有客人光临都热情招待。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汕尾人的确是这样的。汕尾人常说:“过门是客”,“在家常好客,出门有贵人”。平时家里来了客人,主人都会赶快去擂茶,然后端上一碗碗香喷喷的、清香爽口的、具有地方风味的擂茶恭敬客人,自己则在旁边陪饮。正如汕尾有句谚语:“头好做人客,二好过年节”。凡是到过汕尾的外地客人,都有曾经被当地人邀请到家里,吃过擂茶。在汕尾人心目中,敬上擂茶是好东西,足以表示心意,让每一个客人都能感受到主人的热情与好客。“莫道醉人惟美酒,擂茶一碗更深情。美酒只能喝醉人,擂茶即能醉透心”。
    (二)和睦邻里——团结茶
  吃擂茶已形成汕尾地区的一种时尚,是和睦邻里、联络同事感情的一种交际手段。平时,邻里之间闲暇无事,便可边饮擂茶边叙旧聊天,身旁老人带着孩子玩耍,自然另有一番情趣。有时邻里乡亲之间偶生磨擦,产生龃龉,想欲修好关系的一方便主动备好擂茶请对方光临舍下叙旧,道歉,于是便能消除隔阂、误会,增进友谊,使双方感情和好如初。故民谣云:“海丰妇女兴咸茶,牙钵擂起闹喳喳,敬老爱幼在此睇,不在炒米减与加”。
  汕尾人擂茶一直有“叫茶”习惯,往往是你擂了茶请我来食,我擂了茶请你食,左右邻舍或同事相互联谊。有时主妇们轮流作东,擂好茶请大家来相聚。交流感情,茶香浓浓,话语浓浓。边饮边吃,讲公事、讲家事。特别是妇女在一起拉家常,什么事都说,说到高兴处,大家都陪乐;说到伤心时,大家陪着流泪。平时或逢年节大家请茶致贺,讲好话,互祝吉祥如意,财丁两旺。汕尾有句民谣:人情好,食茶甜……充分体现了汕尾人热情、友好、融洽的气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求和冀望。
    (三)喜庆聚会——怡情茶。
  汕尾人特别喜欢年节或家中遇有值得庆贺的日子以擂茶方式请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汕尾地区元宵节有食擂茶的习俗。在元宵节食擂茶,也称为“灯茶”、“丁茶”,有的地方叫“元宵茶”,一般是正月十三后置办,也有个别从正月初八就开始了。正月十三办的叫“开灯茶”寄寓着添丁进寿的喜庆;正月十六办的称“圆灯茶”预示年头至年尾平平安安、圆圆满满。
  汕尾地区每逢喜迁新居、婚娶、寿庆、添丁、外地远归、病愈出院、遇险脱难等,一定要请邻居、亲戚、朋友、同事等到家吃擂茶。如婚娶:男方向女方定婚要请“定头茶”,女方则要回请“定婚茶”。病人出院答谢慰问的人要请“过运茶”。
  食擂茶时,还讲究一些礼节。首先要由主人,一般是由端庄整洁的主妇(主妇决不能是衣着肮脏、蓬头垢面的人)把摆在桌面的擂茶,一碗二碗地端给客人。端茶时,往往要先道一声“俺的茶不好吃”,表示歉意。碗里的茶一般不能盛得满满的,以防茶水外溢、烫手。接茶的客人或长辈,喝第一口时就会礼貌地称赞主人的“茶好食”,并显示慢慢品尝的意思,切忌大口大口地“直筒直灌”,这样会令周围的人对你没有好感。一碗之后,主人要轮回添茶,客人便要口称“多谢”。此后便可以“随意”,主客并不介意,也可以自己端茶喝,或借题发挥“讲笑话”,或谈论街头巷尾的“婆娘新闻”,交流社会信息……而主人应处处表现出“礼仪”。
    三、汕尾擂茶传承久远的思考
擂茶习俗的的绵延不绝,自然与汕尾地区特有人情世貌有关。但是这一习俗流传不绝,还是有它的社会根源的。
  (一)擂茶用料简单
  汕尾擂茶主要以茶叶、芝麻、花生为原料。这些主要用料是寻常人家日常起居家常备用的生活食品。除了这些主要原料外,往往会根据季节、功用的不同,加配其他辅助用料。如药茶:除了以茶叶、芝麻、花生等为主要原料之外,春夏湿热,用艾叶和薄荷等;秋季风燥,用金银花或白菊花等;冬天寒冷,用桂圆、竹叶椒等;醒酒的加入葛根花;防暑的加入鱼腥草、菠香、陈皮;清热的加入白勺、甘草等。
  据《神农本草》记载:“服食芝麻可助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髓脑。”《名医别录》认为服食芝麻可“补中益气,润养五脏。”近代医学研究认为芝麻性甘平,有润肠通便,补中益气,助脾长肌通血脉,美容养颜的功效。茶叶可怡神悦志,去滞消食。可见擂茶不仅清香可口,余味无穷,更有健康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效。据说汕尾地区妇女长寿者,都与常吃这种富含多种维生素的擂茶有关。有民谣打趣道:“恁乡女怎女么(即媳妇)肥螺螺(肥胖状),无有出工先吃茶,吃起茶来龙车水,一下(刚刚)落田比脚腿……”。
  (二)擂茶制作简便
  汕尾地区民风淳朴,汕尾人热情好客,每当客人到来,女主人都盛情款待。首先是招呼客人落座后,马上清洗“擂茶三宝”(所谓“擂茶三宝”:一是内有深浅相间的环绕,内钵面呈辐身状波纹的陶瓷制作的“擂茶钵”;二是用上等油茶树或以清香异芳的山苍子制作约2尺长的“擂茶棍”;三是用竹蔑编制的或铁丝制作的捞滤碎渣的“捞瓢”。)洗涤好擂具后就把茶叶、或金银花或其它配料放在擂钵中擂成粉状,以利于冲泡和人体容易吸收。然后又将芝麻、花生先后倒进擂钵与基本擂好的配料混合。这时将芝麻、花生细擂,在细擂过程中不断少量加点水,使混合物能擂成糊状,当擂到足够细时,要冲入热开水。水温太低则冲不熟擂茶,喝的时候不但不香,而且有生涩味。一般水温控制在90—95℃冲出的擂茶才能“水乳交融”。然后用“捞瓢”去粗取精,滤去茶渣,使擂茶更好喝。但现在一般人家没有用“捞瓢”,而是撒些炒米混合吃的。通过“捞瓢”过滤之后,应把擂茶斟到茶碗,并按照辈份长幼顺序依次敬奉给客人。擂茶一般不加任何调味品,以保持原料的原滋原味,但也有加上适量的盐粉或糖。
  如今的汕尾擂茶已今非昔比,随着当地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擂茶在用料、制法等方面经过长期改进而独具风味。用料上,在传统擂茶(茶叶、芝麻、花生)的基础上大大地丰富了。如“荤茶”,也称为“菜茶”。其用料计有猪肉、鲜虾、鱿鱼、鱼脯、香菇、腊肠、腐竹、菠菜、白菜、生菜、荷兰豆、青蒜、芫茜、芹菜、葱、茼蒿、茴香、粉丝、白米豆、赤豆、小麦、绿豆等。制作上,先将用料各自切碎,经炒、煮熟后,放在大大的盘子里拌和,然后置于特制茶碗中,撒上炒熟的花生、小麦、炒米。在陆丰一带,喜爱淋上擂茶。在海丰一带,喜爱淋上以淡茶(泡茶)或早已煨好的猪骨汤、鸡汤代替传统的擂茶且再调以胡椒粉,便成喷香可口的荤茶。陆河一带则盛行“饭茶”,即荤茶中加有米饭。
    (三)擂茶经济实惠
  过去汕尾地区经济落后,长年缺粮,食不果腹。为了解决一日三餐吃饭问题且又能节省粮食,汕尾人在饮食上一般先擂好茶,再炒上大碗大碗的青菜,另将米加盐焖成干饭,与茶、菜泡成一大钵。或将番薯、芋头切成大片在饭锅壁烙熟,和着稀稀的饭茶就可吃得很饱。
  擂茶,用料简单,制作方便,既能充饥,又可解渴;既不失茶道之情趣,又不受经济之困扰,因而能在汕尾地区长期传承。
  另外汕尾人认为擂茶有生津止渴、清凉解暑、消痰化气、健脾养胃、滋补长寿及防范和治疗瘴疠等诸多疾患之功能。如遇上感冒,便制做擂茶吃,热热地灌下两碗,睡一觉,出一身大汗,病便好了。在外人视之为鄙簿、粗粝的擂茶,但在汕尾人心目中却一直视之为饮食中的佳品。
  汕尾擂茶文化是海陆丰风俗人情的活化石之一,是汕尾地区民俗文化宝贵资源。因此,加强对汕尾擂茶文化的认识,有助于构建和谐汕尾。
 
注释:
 ①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供销社信息中心,擂茶茶艺.福建闽西茶网http://www.fjmxtea.cn/cycd/14.htm
 ② 《山海乡魂》,叶良方,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西秦戏《斩郑恩》(85年版)
[文化天地] 陆丰崎头新光白字戏剧团 荆钗记-投江
[文化天地] 汕尾光明白字戏剧团——楼台会
[三唯论点] 献血 VS 不献血
[休闲生活] 感谢有记益生茶联合市民网举办的活动
[城事报料] 新春海丰曲艺曲班拜年

发表于 2012-8-12 12: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