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楼主: 南海闻道

[论汕尾] 答幽壹有关红头船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3 2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壹 于 2013-5-23 23:35 编辑

幽壹答叶良方先生有关“红头船”的问题

1、“红头船”,对于潮汕人来说,它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记忆。这句不错。但所说的被赋予了许多基于潮汕族群的特殊文化积淀。就不全对。因为“红头船”只是潮汕一种进行海洋贸易船只的表面形象。后来虽然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但不是潮汕唯一的文化符号。也不是唯一代表全国各地海洋贸易船只的符号。就是说,不能一说到海洋贸易船只,就只能是潮汕的红头船。

回复一:第一,我没有说红头船是潮汕的唯一文化符号,而是说红头船是潮汕特有的文化符号;第二,我更没有说,一说到海洋贸易船只,就只能是潮汕的红头船。我想,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也不可能这么说,因为还有福建、浙江、珠三角等其他地方的海洋贸易船只。所以,请看清我的原意。

2我在上文中,只是说红头船曾经停泊在汕尾的港口上。没有说汕尾也有红头船或说红头船能代表汕尾。请认真看清楚我的帖子。我说红头船曾经停泊在汕尾的港口上,有事实依据,在汕尾港,清代具有优势资本的商人是潮商,经营商业航运、布业等等。这点不能否认。他们在汕尾设有潮州会馆。现有相当的汕尾人是他们的后裔。

回复二:这是你的原话“同时,海陆丰也并不是全没有红头船,潮汕一带港口的红头船就曾停留在汕尾、甲子、碣石、鲘门等港口。这点是绝对没有疑问的。”呃,我语文不好,请网友们自行看看,照这段话的字面来读,究竟是什么意思?

现在在深圳,潮汕商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本,也办有潮青会等同乡会(一定意义上,它类于旧时的潮州会馆),若干年后(或曰现在),也会有相当的深圳人是潮汕人的后代。那末,能因此就说深圳也有红头船么?显然,这是说不通的。

而且,既然在汕尾、陆丰(今年元旦,我曾与郑守治兄去过东海旧址考察)等地都建有“潮州会馆”,这就更说明海陆丰历来不属于潮汕了。试问,潮州或汕头可曾建有“潮州会馆”?如果海陆丰真属于潮汕,怎么会建有“潮州会馆”的呢?海陆丰人会在本地建“海陆丰会馆”吗?

3、海陆丰自古以来,就是以海立县、以港兴县的地域。众多渔港和船只不比潮汕少。不能自我菲薄。古代海陆丰的船只,不仅仅只能用于捕鱼,而不能经营海洋商业贸易和运输业。你知道海丰的海洋商业贸易历史吗?在宋代,海丰就有盐业运输船到达福建等港口,明成化——嘉靖时期,海丰就出了一位粤东著名的富豪吴坦夫,他就是主要经营海洋商业贸易等致富的。清乾隆时期,海丰又出了专门从事经营蚶苗运输的富翁黎阿毕。

回复三:从你上述这段论述来看,感觉海陆丰的诸多港口还是以渔业为主啊。当然,也有一些盐业贸易,但也多为东南沿海的近海贸易。与红头船多为远洋航行贸易,且载众多粤东华人远渡重洋去讨头路,不可同日而比啊。

4、至于你所说的“汕尾的港口,从古至今,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是以渔港为主流的。”这是不懂得汕尾海洋贸易和渔业历史知识的话。我从小就居住在海丰沿海各港,而且我早年从事的职业,就在汕尾水产公司。曾任职水产部门的统计、物价、会计、站长等。对渔业绝对了解,你所谓以渔港为主流的。只是近代的经济现象。古代绝对不是如此。

回复四:那汕尾的港口,古代是以远洋贸易为主?或像汕头港那样,是粤东人过番的重要始发港?呃,翻阅广东史籍,好像没有这种说法吧?

5、我长期从事汕尾文史研究。对于汕尾的海洋历史文化至今仅有我撰写了几篇文章,他人很少有文章述及。至于你所说的“我距今所看过的汕尾典籍中,从来没有提到过“红头船”。 ”是的,汕尾确实没有红头船。但就像我上述说到的事例,汕尾历来就有从事海洋贸易及运输商品的船队,而且有人发了大财。因此,不能说汕尾典籍没有说到红头船,海陆丰就没有远海商业运输船队的存在。

回复五:我好像没有完全否认远海商业运输船队,其实几乎任何靠海的地方,千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明清海禁时期,冒险讨海,利润惊人,所以多少总会有一些人会铤而走险,拉起队伍去闯海,这不希奇。然而,在海陆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这些真不是主流。而且,这里讨论的是汕尾究竟有没红头船,而不是有无远海商业运输船队。至于说到关于汕尾的典籍,也不仅仅是说以汕尾为主角的典籍,例如广东航海史,就不见得有多少篇幅是记载汕尾港的。我想,汕尾港自古是以什么扬名,这些都是很清楚的吧?

综上所述,我认为:总的来说,说海陆丰诸港口,历来以渔港为主,渔船更能代表汕尾,是没有错的。

发表于 2013-5-23 22: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呵,在学术上,我不会和人客气的,该争论的还是要争论,,,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对叶良方先生个人有意见。其实,叶先生这些年为研究汕尾史迹、民俗、历史掌故等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值得我尊敬的,,,
发表于 2013-5-23 22: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赖杉昌 发表于 2013-5-23 22:41
雍正元年,规定广东商船船头及大桅上部漆红色,故称红头船。
      一说是:广东位于南方,南方属火 ...

赖先生,你好。
阁下所述有道理,那不是属于红头船队一种。
那是一种中途海上运输,例香港,那时不能归为国际行线。
和现在航运一样,在国际上没注册,根本是不可以通航的。
汕尾那时去香港海上运输的,有一个名字叫「走水」,收货的公司叫「接水」
祝好!
发表于 2013-5-23 23: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争论,但对事不对人
发表于 2013-5-23 23: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在回复二中,补充了这一段:

现在在深圳,潮汕商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本,也办有潮青会等同乡会(一定意义上,它类于旧时的潮州会馆),若干年后(或曰现在),也会有相当的深圳人是潮汕人的后代。那末,能因此就说深圳也有红头船么?显然,这是说不通的。

而且,既然在汕尾、陆丰(今年元旦,我曾与郑守治兄去过东海旧址考察)等地都建有“潮州会馆”,这就更说明海陆丰历来不属于潮汕了。试问,潮州或汕头可曾建有“潮州会馆”?如果海陆丰真属于潮汕,怎么会建有“潮州会馆”的呢?海陆丰人会在本地建“海陆丰会馆”吗?
发表于 2013-5-29 21: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壹 发表于 2013-5-23 23:36
刚在回复二中,补充了这一段:

现在在深圳,潮汕商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本,也办有潮青会等同乡会(一定 ...

科普!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23:5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3-5-30 00:14 编辑
海城新生代 发表于 2013-5-29 21:36
科普!

由于六天前晚发了复贴之后,翌日上午接待惠州名书画家陈安邦及其弟子一行,不想晚上对帖子作了稍微修改
想发上网时,无法上网。以为ip被封,只好发在汕尾发展论坛。现发于下面:

答幽壹有关红头船的问题

1、“‘红头船’,对于潮汕人来说,它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记忆。”这句说得不错。但所说的“被赋予了许多基于潮汕族群的特殊文化积淀”,就不全对。因为“红头船”只是潮汕地区一种从事海洋贸易船只的形象或名称。后来虽然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但不是潮汕唯一的文化符号。也不是唯一代表全国各地海洋贸易船只的符号。就是说,不能一说到海洋贸易船只,就只能是潮汕的“红头船”。

2、我在上文中,只是说红头船曾经停泊在汕尾的港口上。没有说汕尾也有红头船或说红头船能代表汕尾。请认真看清楚我的帖子。我说红头船曾经停泊在汕尾的港口上,有事实依据。在汕尾港,清代具有优势资本的商人是潮商,经营商业航运、布业等等。这点不能否认。他们在汕尾设有潮州会馆。现有相当部分汕尾人是他们的后裔。

3、海陆丰自古以来,就是以海立县、以港兴县的地域。众多港口和船只不比潮汕少。不能自我菲薄。古代海陆丰的船只,不仅仅只能用于捕鱼,而不能从事海洋商业贸易运输。你知道海丰的海洋商业贸易历史吗?至晚从宋代起,海丰就有盐业运输船到达福建泉州等港口;明成化——嘉靖时期,海丰出了一位粤东著名的富豪吴坦夫。他主要就是经营海洋商业贸易等致富的。清乾隆时期,海丰又出了专门从事经营红草南汾蚶苗运输而致富的黎阿毕……

4、至于你所说的“汕尾的港口,从古至今,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是以渔港为主流的。”这是不懂得汕尾海洋贸易和渔业历史知识的话。我从小就居住在海丰沿海各港,而且我早年从事的职业,就在汕尾水产公司。曾任职水产部门的统计、物价、会计、站长等,经常接触到渔民。对渔业历史和渔业经济绝对了解。你所谓“以渔港为主流的”,只是近代渔港的经济现象。在古代绝然相反,海陆丰的港口,主流在于经营商业贸易及其运输,渔业经济不是主流现象。

5、我长期从事汕尾文史研究。对于汕尾的海洋历史文化至今仅撰写了几篇文章,他人很少有文章述及。至于你所说的“我距今所看过的汕尾典籍中,从来没有提到过‘红头船’”。 是的,汕尾从事海洋贸易船只的名称不叫“红头船”。就像我上述说到的事例,汕尾诸港历来就有从事海洋贸易及运输商品的船队,而且有人发了大财。因此,不能说汕尾典籍没有说到红头船,海陆丰就没有远海商业运输船队的存在。

注:2013年22日晚12时初稿,翌日晨8时稍微作修改和文句的润饰。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00: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幽壹 发表于 2013-5-23 22:43
幽壹答叶良方先生有关“红头船”的问题

1、“红头船”,对于潮汕人来说,它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是 ...

综上所述,我认为:总的来说,说海陆丰诸港口,历来以渔港为主,渔船更能代表汕尾,是没有错的。

从你此帖上,说明你对古代海丰港口的经济作用和渔业的历史状况完全不了解。对你此帖,由于要涉及到引证相关的资料,故现没有时间回复。明天要开会讨论陈炯明学术文集(二册)出版的问题,可能要到晚上或31日回复。先此告知。
发表于 2013-5-30 11: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海闻道 发表于 2013-5-30 00:13
综上所述,我认为:总的来说,说海陆丰诸港口,历来以渔港为主,渔船更能代表汕尾,是没有错的。

从你 ...

呵,不急,静待!祝好!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1:5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南海闻道 于 2013-5-31 12:10 编辑
幽壹 发表于 2013-5-30 11:00
呵,不急,静待!祝好!



                                                       再复幽壹先生

      幽壹先生敢于讨论有关沿海港口及商业贸易船只的问题,勇气可佩。出于对幽壹的尊重,我乐意在主编《海丰旅游志》、《叶氏文化采风》、《嘤鸣集》、《汕尾关帝文化》和各地文化应酬诸事纷繁之际,与其讨论。对他提出的各种合题合不合题的诘问,作出如下简答:

     幽壹说:“第一,我没有说红头船是潮汕的唯一文化符号,而是说红头船是潮汕特有的文化符号;第二,我更没有说,一说到海洋贸易船只,就只能是潮汕的红头船。我想,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也不可能这么说,因为还有福建、浙江、珠三角等其他地方的海洋贸易船只。所以,请看清我的原意。”

     答:你说我看错你的原意,那就按你的原话逐句说明吧。这是你开头的原话:“呵,‘红头船’,它不只是一种船,对于潮汕人来说它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记忆,上面被赋予了许多基于潮汕族群的特殊文化积淀。”

     1、你的原句一:“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记忆”。所谓“独特”,不是指“唯一性”是什么?

      2、你的原句二:“上面被赋予了许多基于潮汕族群的特殊文化积淀。”对此,我认为:红头船也不能说是潮汕仅有的商船。清雍正元年(1723年), 清政府规定:“出海商、渔船自船头至廘尔梁头上,大桅截一半,各照省份油饰,……广东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船头两披,刊刻某省某州某县某字某号字样。”这是政府的规定,充分说明:至少在清雍正年间,广东全省的商船船头及大桅上部均要漆上红色。对这种从事贸易的商船,潮汕地区和在汕尾经商的潮商称为红头船。至于海陆丰或珠三角或粤西等省内各港口对这种政府规定上了红漆的商船,当时称呼什么名字,现尚不知。根据这种船的的表象和潮汕地区的称呼,有可能海陆丰诸港当时亦称之为“红头船”。史料告诉我们,海陆丰各港口是存在着这种从事远洋贸易的船队的。还有,红头船只是清雍正元年潮汕民间对粉饰上红漆的商船的称呼,清康熙末年以前,广东全省从事远洋贸易的船只并没有这种名称。就是说,所谓红头船,至清雍正元年以后才有此称呼;不能将清康熙末年以前的商船笼统称为红头船。

      3、你的原贴可没有:“因为还有福建、浙江、珠三角等其他地方的海洋贸易船只。”此句。你是因为我举出了吴半县、宋代盐船等事例而后才补充此话。

      幽壹回复二:这是你的原话“同时,海陆丰也并不是全没有红头船,潮汕一带港口的红头船就曾停留在汕尾、甲子、碣石、鲘门等港口。这点是绝对没有疑问的。”呃,我语文不好,请网友们自行看看,照这段话的字面来读,究竟是什么意思?

     现在在深圳,潮汕商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本,也办有潮青会等同乡会(一定意义上,它类于旧时的潮州会馆),若干年后(或曰现在),也会有相当的深圳人是潮汕人的后代。那末,能因此就说深圳也有红头船么?显然,这是说不通的。

     而且,既然在汕尾、陆丰(今年元旦,我曾与郑守治兄去过东海旧址考察)等地都建有“潮州会馆”,这就更说明海陆丰历来不属于潮汕了。试问,潮州或汕头可曾建有“潮州会馆”?如果海陆丰真属于潮汕,怎么会建有“潮州会馆”的呢?海陆丰人会在本地建“海陆丰会馆”吗?


     答:1、是的,确是我的原话。这段话意思很清晰,可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潮汕的红头船曾停泊在在汕尾、甲子、碣石、鲘门等港口。二是海陆丰各港口也有与潮汕红头船同样性质的远洋贸易船只。这点,你能否认吗?

      
      2:你这句话将现在的深圳潮商与清代汕尾的潮商相比,时代背景不同,商业环境不同,而你竟拿来相比,不仅显得不伦不类,而且显得强词夺理!

      3:对于海陆丰是不是属于潮汕,这不是本帖讨论的内容。请不要节外生枝。

      幽壹回复三:“从你上述这段论述来看,感觉海陆丰的诸多港口还是以渔业为主啊。当然,也有一些盐业贸易,但也多为东南沿海的近海贸易。与红头船多为远洋航行贸易,且载众多粤东华人远渡重洋去讨头路,不可同日而比啊。”

      答:1、你从我的哪点论述感觉出:海陆丰的诸多港口还是以渔业为主?我不是很明确地表示:“古代海陆丰的船只,不仅仅只能用于捕鱼,而不能从事海洋商业贸易运输。你知道海丰的海洋商业贸易历史吗?至晚从宋代起,海丰就有盐业运输船到达福建泉州等港口;明成化——嘉靖时期,海丰出了一位粤东著名的富豪吴坦夫。他主要就是经营海洋商业贸易等致富的。清乾隆时期,海丰又出了专门从事经营红草南汾蚶苗运输而致富的黎阿毕……”
        2、你是从什么资料依据得出 “也有一些盐业贸易,但也多为东南沿海的近海贸易。”请举出具体例子。

      幽壹回复四:“那汕尾的港口,古代是以远洋贸易为主?或像汕头港那样,是粤东人过番的重要始发港?呃,翻阅广东史籍,好像没有这种说法吧?”

       答:汕尾的港口,古代应是以商业和运输业贸易为主,养殖业为辅。也是海陆丰及附近山区诸县人民出海过番的重要始发港。这点已有老一辈留下来的口碑档案为证。

      幽壹回复五:我好像没有完全否认远海商业运输船队,其实几乎任何靠海的地方,千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明清海禁时期,冒险讨海,利润惊人,所以多少总会有一些人会铤而走险,拉起队伍去闯海,这不希奇。然而,在海陆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这些真不是主流。而且,这里讨论的是汕尾究竟有没红头船,而不是有无远海商业运输船队。至于说到关于汕尾的典籍,也不仅仅是说以汕尾为主角的典籍,例如广东航海史,就不见得有多少篇幅是记载汕尾港的。我想,汕尾港自古是以什么扬名,这些都是很清楚的吧?

      答1:你的原话说:“至于说到汕尾的港口,从古至今,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是以渔港为主流的,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时候,曾有只帆片甲,确曾远航…”你说的曾有只帆片甲,以及所答的“在海陆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这些真不是主流。”不是“完全否认远海商业运输船队”,又是什么意思呢?

      2:“这里讨论的是汕尾究竟有没红头船,而不是有无远海商业运输船队。”你此话很奇怪。请问:红头船是做什么的?不是“远海商业运输船队”又是做什么用的?

     3:你说“广东航海史,就不见得有多少篇幅是记载汕尾港的。”过去,汕尾只是一个镇级港口,相比于广州、湛江、汕头等等省市级的港口来说,微不足道;广东航海史能有有多少篇幅记述到汕尾港?众所周知:过去海陆丰仅是一个县,相对其他地区,人口不多,文化水平在当时普遍很低,即使在今天来说,也相对较低。因此古代海陆丰流传下来典籍极少。尤其是有关记载海洋贸易船只的。在熟悉海洋商船历史的老前辈逝去后,即使是海陆丰人,绝大部分对汕尾港的商贸史一知半解。但粤海关志、明史、清史,台湾史略等古典书籍还是有记载的。并有这些老前辈生前根据先人历代口碑相传,留有当时人口迁移出洋和海洋贸易的一些资料。至于所谓现代人所编写典籍,也是当地文化人首先去搜集撰写的。当地文化人没有写到这些资料,外地的学者怎么能加以引证而写到。

       你说:“综上所述,我认为:总的来说,说海陆丰诸港口,历来以渔港为主,渔船更能代表汕尾,是没有错的。”

      答:这句话才是你发自内心看法的话。将你上面所说的什么“没有完全否认远海商业运输船队”之话再次否定。对于有关海陆丰古代是以渔业及其经济为主,还是以商业贸易及其经济为主。容后再专题论述。
发表于 2013-5-31 19: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显兵 发表于 2013-5-23 22:59
赖先生,你好。
阁下所述有道理,那不是属于红头船队一种。
那是一种中途海上运输,例香港,那时不能归 ...

问好!:lol:handshake
发表于 2013-5-31 22: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先生做学问认真的态度令人叹服。但探讨问题切忌吹毛求疵,有的文章在行文布局,遣词造句,主题表述等方面可能出现病句或者词不达意,不是探讨的主题。例如:海陆丰曾流传"无客不成衙,无潮不成市"的俗语,其内涵是指客家人舍得让子弟读书谋仕途,潮汕人会做生意,井非说做官的都是客家人,做生意的都是潮汕人。作为后辈人,应该从这句俗语中悟出真谛,而不是去争论这句俗语是否合理。作为读者,笔者看了两位的文章,知道了"红头船"的来龙去脉,增加了知识,收益非浅。这是作者的目的。建议两位是否从"红头船"入手,剖析海陆丰渔(商)船的兴衰,为今天的汕尾在海洋开发中提出启示。期待。
发表于 2013-5-31 23: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门吹水 发表于 2013-5-23 10:03
这种高品质的辩驳文章,市民网应该越多越好,而这种氛围也应该是市民网所提倡的。

大家对事不对人,你不 ...

发表于 2013-5-31 23: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6-1 00:21:5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围观好帖。。学知识。。
发表于 2013-6-1 22:3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幽壹 于 2013-6-2 00:44 编辑

幽壹再复叶良方先生

      叶良方先生:幽壹先生敢于讨论有关沿海港口及商业贸易船只的问题,勇气可佩。出于对幽壹的尊重,我乐意在主编《海丰旅游志》、《叶氏文化采风》、《嘤鸣集》、《汕尾关帝文化》和各地文化应酬诸事纷繁之际,与其讨论。对他提出的各种合题合不合题的诘问,作出如下简答:

幽壹评:1、探讨问题,有什么敢不敢的呢?这首先就不是做学问应有的态度。任何人,都不要胆怯,要敢于发出自己的疑问,做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叶先生一开头就这样居高临下,自以为真理在握,似乎不像是探讨问题的应有方式吧?哈哈,尽管我只是粗通文墨的门外汉而已,但阁下似乎也无须如此自傲吧?

2、呃,我们一开头讨论的好像是“汕尾有无红头船”的问题,是你一再转移话题,现在又变成谈“沿海港口及商业贸易船只”的问题了,,,


3、这年头,谁也不是闲着猫在家里专事网战的,生活中,人人都有诸多事情要做,所以这似乎也没必要说出来,,,


4、诘问?这似乎谈不上吧?话题好像是你先挑起来的,我答复你而己,,,


     幽壹说:“第一,我没有说红头船是潮汕的唯一文化符号,而是说红头船是潮汕特有的文化符号;第二,我更没有说,一说到海洋贸易船只,就只能是潮汕的红头船。我想,只要稍有生活常识的人,也不可能这么说,因为还有福建、浙江、珠三角等其他地方的海洋贸易船只。所以,请看清我的原意。”
     答:你说我看错你的原意,那就按你的原话逐句说明吧。这是你开头的原话:“呵,‘红头船’,它不只是一种船,对于潮汕人来说它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也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记忆,上面被赋予了许多基于潮汕族群的特殊文化积淀。”
     1、你的原句一:“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记忆”。所谓“独特”,不是指“唯一性”是什么?

幽壹再复一:“独特”等于“唯一”?敢问叶良方先生学的是哪国语文?独特,是指被认为是潮汕人所特有的文化符号,但不是潮汕文化“唯一的”文化符号,比如潮汕的文化符号还有工夫茶、潮剧等。

      2、你的原句二:“上面被赋予了许多基于潮汕族群的特殊文化积淀。”对此,我认为:红头船也不能说是潮汕仅有的商船。清雍正元年(1723年), 清政府规定:“出海商、渔船自船头至廘尔梁头上,大桅截一半,各照省份油饰,……广东用红油漆饰,青色钩字。船头两披,刊刻某省某州某县某字某号字样。”这是政府的规定,充分说明:至少在清雍正年间,广东全省的商船船头及大桅上部均要漆上红色。对这种从事贸易的商船,潮汕地区和在汕尾经商的潮商称为红头船。至于海陆丰或珠三角或粤西等省内各港口对这种政府规定上了红漆的商船,当时称呼什么名字,现尚不知。根据这种船的的表象和潮汕地区的称呼,有可能海陆丰诸港当时亦称之为“红头船”。史料告诉我们,海陆丰各港口是存在着这种从事远洋贸易的船队的。还有,红头船只是清雍正元年潮汕民间对粉饰上红漆的商船的称呼,清康熙末年以前,广东全省从事远洋贸易的船只并没有这种名称。就是说,所谓红头船,至清雍正元年以后才有此称呼;不能将清康熙末年以前的商船笼统称为红头船。

幽壹再复二:就算其他地方有与红头船一样的船,但是,一是别的地方不叫红头船,二是没有像潮汕人一样,将其提升到族群文化记忆的层面上,所以,两者是不一样的,红头船于潮汕人,并不仅仅是一种船,更是一种文化认同。

      3、你的原贴可没有:“因为还有福建、浙江、珠三角等其他地方的海洋贸易船只。”此句。你是因为我举出了吴半县、宋代盐船等事例而后才补充此话。

      幽壹回复二:这是你的原话“同时,海陆丰也并不是全没有红头船,潮汕一带港口的红头船就曾停留在汕尾、甲子、碣石、鲘门等港口。这点是绝对没有疑问的。”呃,我语文不好,请网友们自行看看,照这段话的字面来读,究竟是什么意思?
     现在在深圳,潮汕商人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资本,也办有潮青会等同乡会(一定意义上,它类于旧时的潮州会馆),若干年后(或曰现在),也会有相当的深圳人是潮汕人的后代。那末,能因此就说深圳也有红头船么?显然,这是说不通的。
     而且,既然在汕尾、陆丰(今年元旦,我曾与郑守治兄去过东海旧址考察)等地都建有“潮州会馆”,这就更说明海陆丰历来不属于潮汕了。试问,潮州或汕头可曾建有“潮州会馆”?如果海陆丰真属于潮汕,怎么会建有“潮州会馆”的呢?海陆丰人会在本地建“海陆丰会馆”吗?

     答:1、是的,确是我的原话。这段话意思很清晰,可作两方面的理解:一,潮汕的红头船曾停泊在在汕尾、甲子、碣石、鲘门等港口。二是海陆丰各港口也有与潮汕红头船同样性质的远洋贸易船只。这点,你能否认吗?
      
      2:你这句话将现在的深圳潮商与清代汕尾的潮商相比,时代背景不同,商业环境不同,而你竟拿来相比,不仅显得不伦不类,而且显得强词夺理!

      3:对于海陆丰是不是属于潮汕,这不是本帖讨论的内容。请不要节外生枝。

幽壹再复三:呃,从你的原话来看,明明是指汕尾也有红头船,现在又改口成“汕尾也有与红头船同样性质的远洋贸易船只了”。

      幽壹回复三:“从你上述这段论述来看,感觉海陆丰的诸多港口还是以渔业为主啊。当然,也有一些盐业贸易,但也多为东南沿海的近海贸易。与红头船多为远洋航行贸易,且载众多粤东华人远渡重洋去讨头路,不可同日而比啊。”

      答:1、你从我的哪点论述感觉出:海陆丰的诸多港口还是以渔业为主?我不是很明确地表示:“古代海陆丰的船只,不仅仅只能用于捕鱼,而不能从事海洋商业贸易运输。你知道海丰的海洋商业贸易历史吗?至晚从宋代起,海丰就有盐业运输船到达福建泉州等港口;明成化——嘉靖时期,海丰出了一位粤东著名的富豪吴坦夫。他主要就是经营海洋商业贸易等致富的。清乾隆时期,海丰又出了专门从事经营红草南汾蚶苗运输而致富的黎阿毕……”
        2、你是从什么资料依据得出 “也有一些盐业贸易,但也多为东南沿海的近海贸易。”请举出具体例子。

幽壹再复四:从你上述所举,讲来讲去,只能举出到达福建泉州的实例,其他只是泛泛而谈,就可以看出呗。而且,明清两朝几百年间,海陆丰出了一两个做海洋贸易的富豪,就能证明汕尾的港口是以商业贸易为主?

      幽壹回复四:“那汕尾的港口,古代是以远洋贸易为主?或像汕头港那样,是粤东人过番的重要始发港?呃,翻阅广东史籍,好像没有这种说法吧?”
       答:汕尾的港口,古代应是以商业和运输业贸易为主,养殖业为辅。也是海陆丰及附近山区诸县人民出海过番的重要始发港。这点已有老一辈留下来的口碑档案为证。

幽壹再复五:哈哈,竟然敢称是“汕尾的港口是过番的重要始发港”了。请问,古今哪本史籍有此记载?既然是出洋的重要始发港,不可能连只字片言的记载都没留下来吧?作为一个文史研究者,你不觉得这种说法太牵强了吗?

      幽壹回复五:我好像没有完全否认远海商业运输船队,其实几乎任何靠海的地方,千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明清海禁时期,冒险讨海,利润惊人,所以多少总会有一些人会铤而走险,拉起队伍去闯海,这不希奇。然而,在海陆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这些真不是主流。而且,这里讨论的是汕尾究竟有没红头船,而不是有无远海商业运输船队。至于说到关于汕尾的典籍,也不仅仅是说以汕尾为主角的典籍,例如广东航海史,就不见得有多少篇幅是记载汕尾港的。我想,汕尾港自古是以什么扬名,这些都是很清楚的吧?

      答1:你的原话说:“至于说到汕尾的港口,从古至今,总的来说,绝大多数是以渔港为主流的,当然,也不排除个别时候,曾有只帆片甲,确曾远航…”你说的曾有只帆片甲,以及所答的“在海陆丰一千多年的历史中,这些真不是主流。”不是“完全否认远海商业运输船队”,又是什么意思呢?
      2:“这里讨论的是汕尾究竟有没红头船,而不是有无远海商业运输船队。”你此话很奇怪。请问:红头船是做什么的?不是“远海商业运输船队”又是做什么用的?
     3:你说“广东航海史,就不见得有多少篇幅是记载汕尾港的。”过去,汕尾只是一个镇级港口,相比于广州、湛江、汕头等等省市级的港口来说,微不足道;广东航海史能有有多少篇幅记述到汕尾港?众所周知:过去海陆丰仅是一个县,相对其他地区,人口不多,文化水平在当时普遍很低,即使在今天来说,也相对较低。因此古代海陆丰流传下来典籍极少。尤其是有关记载海洋贸易船只的。在熟悉海洋商船历史的老前辈逝去后,即使是海陆丰人,绝大部分对汕尾港的商贸史一知半解。但粤海关志、明史、清史,台湾史略等古典书籍还是有记载的。并有这些老前辈生前根据先人历代口碑相传,留有当时人口迁移出洋和海洋贸易的一些资料。至于所谓现代人所编写典籍,也是当地文化人首先去搜集撰写的。当地文化人没有写到这些资料,外地的学者怎么能加以引证而写到。

幽壹再复六:1、我的观点一直很明确,汕尾的港口,以打渔的渔港为主,但不完全否认有极少数近海以及远洋的贸易船,但这不是主流。说以渔业为主,就是完全否认远海贸易?非此即彼?这是哪国语文教的?

2、前面幽壹也已经讲得很清楚了,红头船只是远洋贸易船的一种,红头船不能简单地完全与远洋贸易船划等号,而且其已被潮汕人上升为该族群的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诚如你所言,粤西、珠三角地区,也有与红头船相类的船只,但是不代表说粤西、珠三角也有红头船。也就是说,汕尾有少部分远洋贸易船,甚至是有与红头船相类的船,不代表说汕尾有红头船。

3、哈,你口中的重要远洋贸易港,现在又成了镇级港口了?这么重要的港口,竟然连一点记载也没有?这可能吗?所以说,这也反证了:汕尾的港口是以渔业为主,贸易为次。

       你说:“综上所述,我认为:总的来说,说海陆丰诸港口,历来以渔港为主,渔船更能代表汕尾,是没有错的。”
      答:这句话才是你发自内心看法的话。将你上面所说的什么“没有完全否认远海商业运输船队”之话再次否定。对于有关海陆丰古代是以渔业及其经济为主,还是以商业贸易及其经济为主。容后再专题论述。

幽壹再复七:我确实没有完全否认远海贸易船队。根据我学的语文来看,这跟我说的“总的来说,说海陆丰诸港口,历来以渔港为主,渔船更能代表汕尾,是没有错的。”是没有任何冲突的。诸位网友以为呢?

最后,我觉得还是要回到最初的讨论,而不要绕到别处去,即:汕尾究竟有没“红头船”?汕尾人能否把“红头船”作为自己的文化符号,用其来代表汕尾?这两个问题,还请叶良方先生给个明确的答案。

注:蓝色字为叶良方先生原话,红色字为幽壹答复的话。
发表于 2013-6-1 22:4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老师共同探讨,让我们多多学习吧。
发表于 2013-6-2 10:2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释得挺全面,赞一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