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654|回复: 0

[地方志] 深汕特别合作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16: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指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深圳、汕尾两地政府多次协商,商定在海丰县鮜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共建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而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则是特别合作区的起步区。30年前抢滩深圳,30年后则是抢滩“深汕合作区”。
  深圳和汕尾共建特别合作区,既学习借鉴了新加坡苏州合作模式,又超越了“飞地经济”模式的局限,采取了“八深八汕两联盟”。其中,“八深”即深圳开发、深圳招商、深圳管理、深圳理念等,“八汕”即汕尾所有、汕尾司法、汕尾供地、汕尾基地等。
  “如果划分角色,那么汕尾就是‘董事长’,合作区基本的所有权、保障权、服务权由汕尾为主导掌握;深圳的角色则是‘总经理’,基本的管理、开发、受益权交由深圳为主导掌握。”郑雁雄形象地比喻道。
  在合作中,深圳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汕尾有关政府官员表示,当地的工业发展一直是短板,曾经有过许多失败的教训。而深圳在园区建设、产业规划、环境治理等方面,可以给汕尾以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许国庆举例道,汕尾对园区规划没有多少经验,为此深圳市牵头编制了《深圳汕尾合作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等诸多规划。“合作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业区,而是划分了生态区、第三产业区等功能区,相当科学”。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破题之举,是引进了BT投资模式(Build建设、Transfer移交,投资—建设—移交)。经公开招投标,于2009年8月与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BT项目合同,成为广东第一家采用BT模式建设的园区。泛华投资30亿元入园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解决新加坡的问题要到中国来,解决深圳的问题要到汕尾来;建立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
  “170多年时间里,香港只开发了24%的土地面积;而在30来年里,深圳的土地开发强度已经达到40%以上。这块土地多年来保持着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人均GDP全国第一,堪称世界奇迹。”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表示。目前,深圳土地开发强度名列广东全省第一,该到哪里去寻找下一个发展空间?
  “深圳,现在真要学习新加坡。”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表示,新加坡国土狭小,就研究开拓海外市场,到中国来办了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广州知识城。“解决新加坡的问题要到中国来,解决深圳的问题要到汕尾”。老区眼中的“前店后厂”  “汕尾汕尾,尾巴的尾”,这句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汕尾的落后。汕尾市市长郑雁雄告诉《南方》杂志记者,曾经的革命老区汕尾在建市22年里,有21年屈居“广东老尾”。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汕尾一举砍掉人均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的尾巴。
  然而,现实的尴尬是,目前汕尾的人均GDP水平仍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珠三角的五分之一。砍尾之后,汕尾怎么办?怎样才能缩小与珠三角的差距?汪洋对此表示,汕尾的出路在于“深”“海”“人”三个字,首要的是与深圳合作。
  深圳、汕头两地近在咫尺。许国庆在汕尾市政府驻港澳办事处任职,负责招商引资。2009年春节后,他回到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园工作。“汕尾距离深圳市仅60分钟车程,如果厦深铁路通车后只需40分钟,水路也只有50海里。”许国庆对两地的融合感触很深。他回忆道,有一天下午,他正在市政府办事,深圳罗湖区某太阳能路灯企业老总打电话过来,想要考察园区环境,结果他还在赶往园区的路上时,老总已经先行到达。
  “深圳的行政区域面积小,目前单位平方公里产值已经接近4亿元,达到当年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工业化中后期的城市水平。而汕尾具有5200多平方公里的空间,是粤东第一土地大市,且单位平方公里产出只有0.06亿元,无疑是深圳理想的合作对象。”郑雁雄的话,描绘出两地合作的无限可能。
  在郑雁雄看来,30年前,香港是“前店”,深圳等地成为其“后厂”;30年后,深圳的研发、营销、服务能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成为新型的“前店”。而紧邻的惠州和深圳同属珠三角,经济落差不大,这个新型“后厂”必定是汕尾。
  2008年,深圳、汕尾两地政府多次协商,商定在海丰县门、赤石、鹅埠、小漠四镇共建200平方公里的“深圳汕尾特别合作区”。而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则是特别合作区的起步区。郑雁雄表示,30年前抢滩深圳,30年后则是抢滩“深汕合作区”。深圳经验+汕尾空间  “从深圳的发展来看,我们过去一味用调整行政区划来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手段,已经显得有点老套。现在的深汕合作关系,更多地采用了市场手段,弱化了行政藩篱。”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魏清泉表示。
  深圳和汕尾共建特别合作区,既学习借鉴了新加坡苏州合作模式,又超越了“飞地经济”模式的局限,采取了“八深八汕两联盟”。其中,“八深”即深圳开发、深圳招商、深圳管理、深圳理念等,“八汕”即汕尾所有、汕尾司法、汕尾供地、汕尾基地等。
  “如果划分角色,那么汕尾就是‘董事长’,合作区基本的所有权、保障权、服务权由汕尾为主导掌握;深圳的角色则是‘总经理’,基本的管理、开发、受益权交由深圳为主导掌握。”郑雁雄形象地比喻道。
  在合作中,深圳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汕尾有关政府官员表示,当地的工业发展一直是短板,曾经有过许多失败的教训。而深圳在园区建设、产业规划、环境治理等方面,可以给汕尾以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许国庆举例道,汕尾对园区规划没有多少经验,为此深圳市牵头编制了《深圳汕尾合作区空间发展概念规划》等诸多规划。“合作区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工业区,而是划分了生态区、第三产业区等功能区,相当科学”。
  与此同时,深圳还在资金上给予支持,目前已经拨付2.5亿元扶持资金建设产业转移园区。“深圳可以出台产业政策,引导高端项目扎根产业园区。” 郑雁雄算了一笔账,如果每年拿出2亿元补贴4个高端企业,10年就能补贴40个高端项目,这意味着能产生上千亿元的GDP。
  在郑雁雄看来,只要深圳动真格,特别合作区就成功了一半。目前,园区已引进中关村(汕尾)科技园、中恒药业、灏芯微电子、天洋太阳能光伏、雅芝TFT-LCD生产线等企业,其中不乏战略性新兴产业破除双转移的“双重阻力”  目前,双转移正面临着双重阻力。深汕特别合作区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在于外界希望其能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统筹区域发展的“改革样本”。
  “发展的阻力,核心问题在于还没有完全建立完善的双转移机制。”汕尾市委副秘书长陈敏深分析道,一是地区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建立,造成产业转出地积极性还不太高;二是双转移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企业“单枪匹马”地转移也增大了生产成本。
  如何走出这个困局?深汕特别合作区提供了现实答案。“从汕尾来说,一个经济长期徘徊在全省尾巴的落后地区,与一个比自己经济总量强20倍的经济特区结盟,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汕尾要舍得让利,才能得到长远的合作效果。” 郑雁雄表示,合作区可以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经验,在利益分享上互惠互利。
  此外,合作区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产业的转移、搬迁上,而是建立“深圳总部+汕尾基地”的经济共同体。汪洋书记在汕尾考察时表示:“如果深圳、汕尾两地能够研究设计出一套合作的制度办法来,省里就把特别合作区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来规划、来推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深汕特别合作区毕竟是新生事物,还有许多理念、制度需要不断完善。深汕两地官员建议,能否让合作区在“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方面有所创新。
  郑雁雄建议,可否将合作区作为深圳特区的延伸,作为深圳实际管理的一部分,实行与深圳经济特区相同的政策。比如,合作区内的企业享受特区优惠的财税政策。
  “凡是符合改革方向的可在合作区先行,一时看不准的也可在合作区试行。”汪洋表示,合作区要参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等国内先进园区在政策设计方面的好做法,特别是在财政税收、土地管理、产业引导、项目审批、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研究借鉴赋予合作区。“特区精神”再复制  回忆起在一年前的省产业转移竞争性扶持资金的PK场景,郑雁雄仍有些心绪难平。当时,汕尾只与茂名相差0.07分,与5亿元扶持资金失之交臂。这是汕尾第三度在这个PK上落败,意味着其成为全省唯一没有拿到5亿元扶持资金的欠发达地区
  尽管黯然落选,汕尾却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要善于想办法,敢于动真格,用特区精神办好园区。”汕尾许多官员表示,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合作区人有着那么一股带有特区烙印的“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精神。
  其中,资金紧缺是大多数欠发达地区工业园遇到的共同难题。“汕尾去年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到20亿元,仅仅是吃饭财政,投资建设捉襟见肘。”郑雁雄感慨道,而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是一张白纸,如果单纯依靠财政资金,几十年也难以真正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破题之举,是引进了BT投资模式(Build建设、Transfer移交,投资—建设—移交)。经公开招投标,于2009年8月与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BT项目合同,成为广东第一家采用BT模式建设的园区。泛华投资30亿元入园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同时,汕尾还提出了“劳动者家园计划”,在园区内由政府为农民工建房子。“招工难题,让许多珠三角企业忙得焦头烂额。”郑雁雄注意到,与以往相比,新生代农民工除了要求同工同酬,更希望享受住房、教育、医疗等待遇。
  劳动者家园规划总面积8平方公里左右,可容纳8万多工人,将改变第一代农民工赚钱回家养老的传统模式。“工人们每月花100多元租金就有独立住房,工作三四年后花7万元就能购买属于自己的房子。”在郑雁雄看来,只有留住产业工人,才能吸引更多的珠三角企业。
  5月21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授牌仪式在广州举行。在行政架构上,深汕特别合作区分别设立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实行合署办公,为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委托深圳、汕尾市委、市政府管理,赋予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的鹅埠、小漠、鲘门、赤石四镇,总面积463平方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合作区的合作期限为30年,从2011年至2040年止。
  对于合作区之于广东的战略价值和深远意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这样描述:“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探索建设,与横琴岛开发、中新(广州)知识城等一样,也是广东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重要举措、重要平台。”
  按照“一年起好步,三年打基础,五年大发展”的目标,到2016 年,深汕合作区基本建设成“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体制机制成熟运转、各个功能区基本形成”的广东重要的高端产业基地、粤东重要经济增长极,逐步形成现代化综合性新城区和全国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指出,深圳与汕尾,一边是过度拥挤没有发展空间,另一边是有大量闲置的土地和发展相对滞后,两者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就可在东翼沿海地带再造一个或数个深圳。
  “一心、二轴、四片”布局
  一开始就瞄准电子信息产业,注重它的链条式发展。
  本报记者获得的《深汕(尾)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规定,深汕特别合作区将重点发展包括高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现代产业。
  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引进企业招商过程中,合作区特别注重项目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注重梯度转移比较低端的产业。合作区一开始就瞄准电子信息产业,注重它的链条式发展。这样高起点、高立意的定位也有赖于深圳的介入。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以深圳(汕尾)产业转移工业园为基础进行建设。该负责人表示,特别合作区有共建的内涵,虽然也有这种深圳强大的资源、产业优势的辐射作用与“双转移”的因素,但深汕特别合作区更强调它发展的独立性和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结合性,而不仅仅是辐射体。
  据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该区将形成“一心、二轴、四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即中部小漠新城区,主要发展交通门户、商业商务、物流仓储、核心居住;“二轴”,即沿海岸线发展海岸经济轴,以及沿深汕高速、324国道、厦深铁路等发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的腹地发展轴。
  而在“四片”的规划中,则各具特色:东部的鲘门为特色旅游区,主要发展特色餐饮、滨海旅游、休闲居住等;南部填海区为临港工业区,以新能源、精细化工、临港工业为支撑;西部的鹅埠主要是高端产业区,以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高新产业为特点;北部的赤石为生态建设区,主要发展生态屏障、 生态旅游、会议研发等。
  新型利益分成机制
  合作区财政体制执行“省直管”模式。
  方案明确,到2020年,成为超过2000亿元GDP的重要增长极。到2030年将实现包括工业、科技、教育、物流业、服务业、新城区在内的总部经济与基地经济一体化,GDP将超过 5000亿元。
  按照双方的分工,深圳主要负责投入、开发、招商、管理等,主导开发经营;汕尾则是负责社会管理、征地拆迁等,主导社会环境。
  方案还规定了特别合作区的利益分成机制,合作区的财政体制执行“省直管”模式,委托深圳市全权代管,并授权深圳市管理和审批合作区的财政预决算,报广东省财政厅备案。
  方案明确,特别合作区财政对深圳市、汕尾市(含海丰县)的体制关系是:合作区产生的地方级税收在扣除省按体制规定的获益部分后,由深圳市、汕尾市和合作区按25%、25%和50%的比例分成。
  2011年-2015年,深圳、汕尾两市将各自所得分成收入全额返还合作区;2016-2020年,深圳、汕尾两市将各自所得分成收入的50%返还合作区。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14歲被拐汕尾 78歲婦尋親
[休闲生活] 无意中在香港发现一个籍贯海陆丰的TVB编剧兼
[休闲生活] 大家一起支持汕尾市民网,支持镇哥的婚纱店
[休闲生活] 大家一起支持汕尾市民网,支持镇哥的婚纱店
[城事报料] 香港明星林峰在汕尾信利广场的现场照片集锦(
[休闲生活] 公司莫名遭投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