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郑溢涛 于 2015-8-7 18:08 编辑
别让外人抢先揭你家的丑
——给镇哥的一个跟帖 郑溢涛
顶!我的建议是:自己家有丑事,自己先主动曝光(如在汕尾日报、汕尾电视台、汕尾市民网),别让外人抢先一步来揭丑!这是最理智的选择!
附:2001年 11月我的一篇文章——
“异地曝光”说明了什么
继去年的《山西“割舌事件”真相调查》一文之后,《南方周末》又于今年陆续曝光了山西的几桩怪事丑闻,如“反腐败记者披露真相之后”,“县委大院埋下升官符”、“荒唐的科技大跃进”等,几乎每件事都涉及到当地政府、公检法等部门,龌龊荒谬之极,令人愕然。山西太原一位读者投书《南方周末》,发出了“为什么总是山西”的诘问,悲愤之情,溢于言表。他希望《南方周末》继续关注山西,在报道事实真相的同时进行一些深度分析,以解开“山西之谜”。之后,同地的另一位读者回应说,“山西多事”主要原因就是开放得不够,改革得不够,封建的官僚主义在作祟;开放改革不到位,就造成封闭,造成让滥用权力者把持各级部门。? “为什么总是山西?”我自然无力来做深度分析,倒是从中想到一些常识问题。根据长期关注掌握的信息,像上述山西那些不如人意的事件,在事发当地的媒体一般是不可能见到的。通常的情况,套用“墙内开花墙外香”这句话,就是“墙内生疮墙外臭”。明明丑事不断,民怨沸腾,本地的报纸、电视却总习惯于奉命捂着、盖着,于是在本地的媒体上,老百姓耳目所及,尽是莺歌燕舞,盛世强音。以致对于某些严重消极现象真相的披露及剖析,反而常要借助外地媒体的报道。似这种公共信息的所谓“出口转内销”现象,早已是人们见怪不怪无可奈何的事实了。“山西”这个地名,是很容易被换成其它的。我常常在想,如果一个地区,本地的媒体天天莺歌燕舞,文山会海口号连篇,而在外地的媒体上却时见该地的丑事曝光,可不可以下这样的结论:这个地方,必定存在大问题。不幸的是,这个结论常常被证实了!成克杰当政时的广西如何?胡建学治下的泰安如何?大大小小如山西的那几个地方,前些时候“曝光了大地震”的汕头,不都应了这个结论?事实证明,这些地方在很长的时间里基本上取消了本土媒体的舆论监督,终于弄得很难收拾。? 这些年,我摸索出了这样一条“诀窍”:要想了解一个地方的现实状况和发展前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考察该地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情况。因为没有比舆论监督再权威的“试金石”了——它最能检验真公仆与假公仆,最能检验真改革与假改革。? 前些时候,在人民日报举办的“新世纪党报舆论监督研讨会”上,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指出:党报的舆论监督还可以更理直气壮些,分量还可以多一点,再多一点;力度还可以大一点,再大一点。一个地区,如果它的躯体是健康的,如果它不是某些人的“权力私家店”,就犯不着由外地来揭它的疮疤——它会自己照给自己看。真正的改革者是很容易理解并贯彻这句话的:舆论监督就是一种促进社会稳定的极具效力的正面宣传。
该贴已经同步到 郑溢涛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