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25468|回复: 29

[论汕尾] 【深度】在困境中如何突围——当前海丰县服装企业内忧外患透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9 22: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40819090635_3712.jpg
这是海丰一家服装厂的生产车间,明眼人可以看得出来,很多车头上都没有坐上工人。


20140819090635_6837.jpg  

在半成品车间里,工人正在完成自己的工单。


20140819090635_7618.jpg  

几乎每一家服装厂的门口都摆出招工启事,显示出厂家工人不足。

 

20140819090636_2149.jpg

  在海城二环路一间销售二手服装设备的店里,师傅正在对回收的电动平车进行维修。

  拥有着广东省最大规模西服生产基地及中国六大裤业名镇之一的海丰县,服装业已从家庭作坊迈向现代企业,现有服装厂200多家,从业人员约4万人,每年交纳税收近亿元,是海丰县的一大支柱产业。但目前该县以贴牌加工为主的服装业,随着订单减少、招工难、拖欠款严重等问题的出现,处于内忧外患的困境。有业内人士指出,只有提高自我品牌的竞争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才能从困境中突围。

  支柱产业

  从员4万人缴税近亿元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海丰县服装业就兴起了个体服装加工的发展潮,经过自我滚动和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不断提高,大部分厂家已从家庭作坊迈向现代企业,形成比较完整的服装产业链,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并带动发展了一系列服装与相配套的辅料、包装、塑料、绣花、洗水等企业。

  目前,海丰有服装厂200多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每年交纳税收近亿元,是海丰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其主打产品有西装、西裤、茄克、衬衫、时恤、洗水系列及女装系列等,是广东省最大规模的西服生产基地,大部分厂家能够承接国内外服装的贴牌加工及团体制服的制作,拥有多个广东省名牌产品及国家免检产品。在2013年的广东省名牌榜上,我市上榜的六个名牌产品中,就有两个服装品牌及一个服装辅料拉链品牌。

  而作为中国六大裤业名镇之一的公平镇,就有100多家服装企业拥有各种服装产品注册商标800多个,近30家企业获得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服装特色产业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94.2%。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该镇工业总产值53.2亿元,比增26.8%,其中,规模以上产值32.25亿元,比增42.91%;上缴国地两税6034万元,比增7.1%;服装企业的总产值在海丰县工业总产值中占有很大的份量。

  内忧外患

  服装业或许风光难继

  连日来,记者在海丰服装企业中采访发现,海丰的许多服装厂家已风光不再,大多数企业处在内忧外患的状态下,订单减少、工人难招、拖欠款严重……企业的负责人一说到这几年的经营情况都在摇头。一个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该企业最高峰时有工人近7千人,但今年只有4千人左右。另一位西装厂厂家说,往年的前7月生产的西装达8万套,今年却只有5万多套。

  工人难招 “海丰的服装业越来越不好做,与工人难招有一定的关系。”记者在采访时,发现有企业的管理人员不太愿意谈及用工情况,他们的说法是“用工问题一言难尽”。

  海丰服装企业的工人很大部分依靠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的务工人员输出,但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越来越多,用工需求上升,当地政府部门开始千方百计留住打工者。外地工人的回流,一定程度造成海丰服装业的工人短缺,每到春节过后,都是各大小工厂互相抢工人的时候。

  “每年年底工人回家就开始发愁,担心春节过后工人不回来。”一位服装厂的负责人说,今年春节后他的厂工人返厂率不到50%。工人流动性太大,造成了工厂生产不够稳定,该负责人说因为没有工人,他也就不敢接订单了。

  为了留住工人,有企业包车送工人回家过年;有工厂以扣压工人工资的手段迫使工人留下;有老板春节期间拎礼物拜访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有用包薪制留住工人……更有甚者,直接拿钱高价“买”工人。一位服装厂的老板说,现在是工人的天下,工人说走就走,不打声招呼,甚至做一段时间留下的工资也不要。而由“用工荒”而引发的“买”工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用工市场的混乱。

  订单减少 “今年的计划是30万件西装,但按现在的情况来看,最多只能做25万件左右。”海城一家西装厂的管理人员无奈地摇摇头,据他介绍,海丰的服装产品基本以广州为营销中心,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及通过边贸销往俄罗斯、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外单产品占的比重很大,近几年外单订货量有所减少,但新开的厂家如雨后春笋。除了国外市场萎缩之外,出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人民币升值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原材料成本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一些中低端的订单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等,这些都是造成外单减少的原因。

  近年来,国内由于服装经销企业的产品库存量较多,今年正在消化库存,导致今年内单订货量减少。据一家大型服装企业的陈姓经理说,他们的产品一直都是主打外省市场,但这两年外省市场越来越不好做了,很多曾在广东打工的人回到内地去办厂,他们的人工等成本费用较低,制造的成品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而另一知名服装品牌企业的负责人则明确表示,他已经准备放弃服装行业,“虽然这个牌子有点知名度,不做了有点可惜,但目前来看,服装确实不好做了,而且我已经投资了其它的产业,没有精力再管这摊事,只能忍痛割爱。”

  据介绍,这几年海丰服装的收单情况基本都呈下降状态,今年更是下降得厉害,甚至有厂家的订单量比去年下降了50%。由于销售情况不佳,也有客户宁愿放弃订货时所付的订金而不提货,厂家的成品便成了积压品。海城一家西装厂的负责人介绍说,每年的七、八、九这三个月是西装厂生意最好的时候,往年七月份贮存面料足够做三个月,但今年该厂七月份贮存的只有一个多月,国庆以后有多少面料可做还不清楚。总体上看,海丰的服装生产能力已过剩,在订单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势必造成厂家开工不足。

  加工费拖欠严重 客户销售业绩一年比一年差,欠款问题也一年比一年严重。加工费被拖欠,而工厂中的工人工资、房租、水电、税费等都不能拖欠,有些厂家为此设立了专门的催款人员。

  “价格低点少赚点还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加工费收不回来就只有死路一条了。”一说到收款,在一家服装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阿梅就觉得头都大了,她是专门负责收款的,她们厂的客户算付款情况比较好,但也不能避免经常有人拖欠款。“我最害怕年底了,一到年底,每天打电话都打到耳朵痛,求爹爹拜奶奶的,说尽好话。”阿梅说被挂电话是常有的事情,也有的嘴里说得好好的,答应汇款,但左等右等等不到款,又得重新再启动催款程序。

  阿梅觉得,一般情况下,如果货好销,客户的付款率还是比较高的,但如果零售商生意不好,货难销,势必拖欠加工费。“以前还听说过有厂家去外地收款,结果被对方找人打伤了,虽然现在这种事情比较少见,但催款是件很让人闹心的事。”阿梅翻开帐本让记者看欠款登记,记者发现有几笔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款项,阿梅说那几笔款估计是收不回来了,人都找不到了。

  有业内人士透露,如果以一间厂家一年加工费为1000万元为例,当每年厂家被客户欠款100万元内时,厂家的经营还算健康,当欠款达200万以上时,就出现危险信号了,目前海城就有许多服装厂家已连续多年被欠款达200万以上。如果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厂家被长年拖欠款估计还能维持,但有部分工厂是依靠自筹资金、借贷、拖欠设备款等筹建的,这部分资金实力不足的厂家一旦资金链断裂,只能停产或被兼并。

  自主品牌竞争力不强 海丰的服装制造业是以中低档服装贴牌加工为主,品牌创新还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重数量、轻品牌,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情况,在服装企业中普遍存在,并且整个服装制造业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小企业不够精、不够专,大企业则不够大、不够强,企业间相互协作配套不够紧密,缺乏产业竞争的内在活力。虽然海丰的服装也有几个知名的自主品牌,但在发挥品牌优势、实行多元化服装产品格局上尚无实质性举措,品牌的竞争力不强。当前海丰的绝大部分服装企业仍处于为国内外品牌代加工的阶段,品牌意识较为淡薄,只能满足以数量求效益,国内国外市场占有率、影响力不大。

  其实海丰服装制造业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的发展期中,制造的产品基本都是自产自销,有自己的品牌。但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部分服装业由于无法适应市场,除了一些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外,相当部分企业陆续破产或被兼并。直到我国2001年加入世贸之后,国内经济复苏,全球经济增长,服装业也随着复苏,以贴牌加工为主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特别以出口型为主的厂家迎来快速发展期。

  “这是个人人都想当老板的时代,制造业的门槛已经变得很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以及技术门槛较低的服装制造业。”从业服装制造30多年的蔡先生说,服装厂的办厂门槛低,技术含量不高,资金流不多,属于粗放型加工行业,要入门并不难,只要有几十万,就可以起步了,从他厂里出去自己办厂的就有不下20个人。这些小工厂管理成本较低,为了收单,压低了价格,有些大厂也会以较低点的加工费把订单分散到各个小厂去加工。蔡先生认为,大厂容易接单,订单量大的时候,大厂会把单分给小厂,但在订单减少的时候,靠产量赖于生存的小厂是最容易倒闭的。据他了解,海丰去年新开服装厂有20多家,但大多是几十人的小厂。他说,虽然近几年海丰的服装厂数量上可能没有减少,但随着订单减少、成本增加,一些维持不下去的工厂将面临倒闭。记者在海城二环路一间销售二手服装设备的店里看到,一台台被原厂家淘汰的机器正等着下一个新厂家。

  由于海丰县服装厂以中小型为主,整体实力不强,上规模的大厂比较少。而这种中小型企业缺乏树立自主品牌的意识,与拥有自主品牌脱节,导致生产被动。据业内人士介绍,海城的西装分为内单和外单,面料是化纤的外单加工费每套为75至85元,化纤面料的内单加工费每套为85至120元;毛料面料的内单加工费每套为140至180元,今年很多工厂以生产较为低档的韩版西装为主,加工费每件低至五、六十元。“如果不能创立自主名牌,无法提升服装的附加值,海丰的服装业就永远只能处处受制于人。”该人士说。

  “两头在外”的现状依然不变 海丰的服装制造业从八十年代发展至今,“两头在外”的现状却依然没有改变,即服装的面料辅料及成品的市场都依赖外地。海丰没能创建吸引国内外客户的批发销售大型市场,也没有原材料供应市场,海丰制造的服装产品大多是由客户在广州等地接到订单,再转到本地工厂,不但分薄了利润,增加了运输成本,而且很少人知道那些产品是“海丰制造”。

  “我这个月回海丰两次了。”郑先生告诉记者,月初回来主要是为了催促工厂赶货,这次回来是因为上批货有小部分出了点问题,由于货很急,担心寄回来耽误时间,就自己开车运回来,“每个月回来的油费路费住宿费等算起来都不是个小数,如果我们当地有批发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国内外的客商都直接到海丰来,购买原材料也可以省却运输费用,那么利润就上升不少呀!”

  “两头在外”的加工制造业,利润容易受到压榨。“今年西装的加工费基本与三年前持平,但工人的工资、租金税收、运输费用等全都在上涨。”公平镇一家男装系列加工厂的管理人员小曾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们厂一件衣服的加工成本基本上每年要上涨1元左右,等于今年每件衣服就比去年少赚了1元左右。小曾表示,为了拉低成本,部分工厂在辅料上动脑筋,以次充好。而这种恶性竞争让整个行业的口碑都下降了,工厂之间互相降低价格抢客户,呈现一种恶性竞争,这种降低产品质量及搞“价格战”的形式就等于慢性自杀。

  实现突围

  提升服装产品附加值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海丰服装制造业最大的软肋是产品的附加值低,许多厂家在进行着超低利润的生产。因而,服装业应由生产加工型为主向自主品牌或品牌加工和贸易型转变,服装生产规模的扩张不能盲目性和短视,需要政府部门有效的引导,进行有效的市场调查和研究。大企业可以通过产品结构升级、产业资源重组、梯度转移、品牌创新、渠道多元化、扩大融资等手段化解危机,取得企业的全面升级和发展。要在深入市场调研、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服装板型设计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等方面下真功夫。这些都是提高企业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扩大和保持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因素。只有逐渐地从贴牌生产向自主创牌过渡,创立自已的品牌,发展不可取代的品牌产品,提升服装产品附加值,才能突破现有产业链中的被动地位。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对这些企业给予财政税收的倾斜,为企业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给企业树立发展信心。

  当前,海丰应规划建设服装面料、设备、成品等的专业市场,培育流通市场,盘活流通环节。而今海丰的珠宝业已在可塘和海城建设了大型的珠宝市场,让海丰珠宝从加工业发展到了自产自销,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珠宝业的竞争力。服装企业必须要加强工人和设计师的培训,在工人及设计师的培养上,可与各类职校挂勾,设立服装技术培训基地,彻底解决用工荒问题。同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使产品的款式和质量走在全国前沿。

  一位专业人士认为,我市曾经红火的鞋业制造,在2005年市鞋业协会成立时,就有168个会员企业,但由于盲目扩张,加上鞋业产品的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在国内外对产品需求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很多企业无法经营下去而导致停产,目前仅剩大约80个会员单位。这种发展的轨迹相信能为海丰服装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诚然,服装业与其他产业一样,都是由一块块链条组成的产业链,当一个地区的链条越齐全时,竞争力就越强。但愿海丰的服装业能够克服当前困境,不断完善产业链,通过优化重组等形式,不断创立自主品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使服装业迎来更为靓丽的明天。



来源:汕尾日报
策划:魏伟生  文
/
图:陈剑虹


楼主热帖
[城事报料] 海丰敏兴附近车祸,有点严重,组图
[看大杂烩] 开远光灯导致的恶果,害别人也是害自己啊,切
[三唯论点] 【深度】在困境中如何突围——当前海丰县服装
[城事报料] 【急转播】6岁小孩今天在海丰红城大道走失,
[休闲生活] 糯米饭
[汕尾房产] 看房客锐减 清明二手中介多食“白果”

发表于 2014-8-19 22: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二十年前,公平的服装业就产业化了,二十年后,公平的服装业在还有啥??一切完蛋,除了企业家们没有抱团外,党政没有正确引导企业良性发展也是导致公平服装业没落的重要原因。
发表于 2014-8-19 22: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可怜的公平服装业,一直在代工生产,干了几十年却不知道创造一个百年品牌,败就败在没有品牌概念,或都想要做品牌时无从入手,结果拖慢了发展后人一步不,被别人超越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2:30: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年前公平服装业在发展时,虎门算个屁,广州火车站一带十个做服装的有八个是海丰人,结果做着做着,海丰人给别人打工了,成了代工厂,又到后来,连代工的生意也被抢了……政府再不研究对策拯救的话,这个产业是一定完蛋的。
发表于 2014-8-19 2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央视有一句广告语,我印象很深:品牌的力量!

做品牌的都发展了,做生产的关门是迟早的事了,如果早年公平镇和海丰县能正确引导,让公平的服装业产生产业链环环相扣,让服装企业家们抱团发展,也许不是今天的样子,公平服装业的沉落也反映了汕尾经济发展落后的一千个不应该,结果还是不发展了……
发表于 2014-8-20 00: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林地理 于 2014-8-20 00:45 编辑

原来策划是眼光锐利的记者,失敬失敬。谢谢为汕尾人敲响警钟。
好多年前,我还在外地,就预感正在腾飞的海丰服装等劳动力密集型工业早晚要面临阵痛。如今,预感即将或已经到来。
上世纪六十年代从日本先期发展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六七十年代转移至亚洲四小龙,八十年代初珠三角,九十年代至泛珠三角,海丰公平就在此时迅速发展的,而后富士康等代工企业往内地迁移,海丰的服装工业仍然借助劳力地租相对廉价的优势及其靠近发达地区的地利这些年还有得做。可是世界科技的变化,人们需求的突变,老板们没有多少清醒。。海丰汕尾落后的理念和整体文化素质低的困境没有看清楚。如今危机来临了。只有痛定思痛,狠下决心,改革创新,才是出路。自主品牌的创立,科技人才的引进,设备的革新,员工素质的培训迫在眉睫。大家齐心协力,还是能走出困境的。
发表于 2014-8-20 01:3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服装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大小事情老板包揽说了算,离现代管理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受自身条件制约,家族企业往往成长到一定时候就很有难进一步突破。
发表于 2014-8-20 01:3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丰服装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大小事情老板包揽说了算,离现代管理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受自身条件制约,家族企业往往成长到一定时候就很有难进一步突破。
发表于 2014-8-20 06: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声 发表于 2014-8-20 01:37
海丰服装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大小事情老板包揽说了算,离现代管理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受自身条件制约,家 ...

你说得对,海陆丰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钱就是股份,老板就是钱的权威,技术、管理能力等等没有多少股份的,哪怕你颇有见地和实干能力,他们可以爱听不听。所以他们可以一意孤行。我回乡后曾经多年在民营企业兼职打工,深有体会。
这跟珠三角十年前,已经出现的,我有实力,我自己无法全包,我请能人帮我,大家一起奋斗,风险共担,有利了,老板大头,员工小头,不一样。
这与我们海陆丰这些年的社会风俗有关,权势者说了算。其他的,如文化素质,能力,技术等等不大值钱。
发表于 2014-8-20 06: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声 发表于 2014-8-20 01:37
海丰服装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大小事情老板包揽说了算,离现代管理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受自身条件制约,家 ...

你说得对。我返乡后曾经在家族企业兼职打工多年,经常为此感到痛心。
发表于 2014-8-20 06: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声 发表于 2014-8-20 01:37
海丰服装企业多为家族企业,大小事情老板包揽说了算,离现代管理制度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受自身条件制约,家 ...

你说出一个不少老板没有意识到的规律。
发表于 2014-8-20 09:2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平服装业的衰落同时也是汕尾某些产业的一个缩影。
发表于 2014-8-20 11:5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很多人自以为是,说什么海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2000-2008年公平服装业的鼎盛时期,公平多少企业砸了多少钱请明星代言,上电视平面广告宣传品牌,但最终还是失败,只有一个百斯顿勉强算成功了,人家老板思想并不输给你,你想到的人家想不到?谁都知道品牌的力量,但操作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也并不是你有钱就行,海丰就做裤子跟西装,其他呢,衫衣,皮草,夹克,T恤之类的海丰有优势吗?还有面料原产地优势,海丰有吗?这些是一个服装品牌必须有的东西,你以为海丰有多大优势?你以为凭一条裤子一件西裤就能成功?品牌的操作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运作,涉及运营,推广,生产全面的统筹,缺一环都不行,不是张张嘴有想法就可以,海丰人本身就是商人性格而不具备企业家的思维。
作为公平服装业的一名从业人员,对公平目前公平服装业的衰败现像确实感慨良多,当年跟福建石狮差不多同时起步,如当却天地之别,公平的服装业发展不起来,有很多因素,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配套设施(面辅料市场),交通不便(没有机场,火车站,高速口远),劳动力缺乏,产品单一等因素,造成今天海丰公平的服装行业衰败,不过这种衰败也跟国内服装行业国内密集性产业的衰败一样,也并不是海丰这种情况,其他的服装产业镇也面临跟海丰的状况差不多,也好不到哪里去。
  
发表于 2014-8-20 11:5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4-8-20 13:34:04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4-8-20 09:25
公平服装业的衰落同时也是汕尾某些产业的一个缩影。

赞同!
发表于 2014-8-20 13:36:57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瓦拉瓦拉 发表于 2014-8-20 09:25
公平服装业的衰落同时也是汕尾某些产业的一个缩影。

赞同!现在貌似红火,却隐藏危机带有污染和单一产业的梅陇和可塘衰落只是时间问题!
发表于 2014-8-20 13:45:32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oswar 发表于 2014-8-20 11:51
楼上很多人自以为是,说什么海丰企业缺乏品牌意识,2000-2008年公平服装业的鼎盛时期,公平多少企业砸了多少 ...

赞同!当年跟福建石狮差不多同时起步,如当却天地之别,公平的服装业发展不起来,有很多因素,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配套设施(面辅料市场),交通不便(没有机场,火车站,高速口远),劳动力缺乏,产品单一等因素,造成今天海丰公平的服装行业衰败,不过这种衰败也跟国内服装行业国内密集性产业的衰败一样,也并不是海丰这种情况,其他的服装产业镇也面临跟海丰的状况差不多,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段话已经讲到点子上了,政府是最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在基础建设方面,产业兴旺时多收点税无可厚非,但出现问题时就需要伸出援手,在税收方面进行减免,我认为服装为业属于无污染的刚需行业,政府必须要重视和扶持,让这一产业再度腾飞。
发表于 2014-8-20 14:09:51 手机用户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认为,每一项产业的发展过程,有高潮也有低潮。同样是服装业起家的东莞太平、增城新塘镇,也经受大环境恶化的冲击,而当地政府在这场风暴中意识到单一产业所存在的风险,在几年的转型阵痛中获得新生,走向多元发展,用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无污和创新企业进驻,形成服装、电子、汽配、纺织原材料生产等,继如带动了服务、房产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他们的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当地政府特别是公平镇府去借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