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在陆丰河东秋冬尾一村头拍到的一个镜头:两株不算是古老的榕树分左右立在村口,就像两个哨兵一样,忠诚地负责任地守卫着村庄,任凭风吹雨晒,岿然挺立。 榕树,在海陆丰话中,叫做“成树”,音取“成功”的成。榕树与乡村是分不开的,有榕树的地方,必定有乡村,而有村落的地方,就一定有榕树。有的乡村村头、村内、村尾都生长着榕树,有的长在村头,有的长在村里的阔埕。榕树大小不一,新老不同,但在夏天时都同样伸出一片阴凉,在冬天时落下一地枯叶。 榕树是一种植物,但是,千百年来与人类共同享受着日月精光,经历着沧海桑田,见证着大浪淘沙,其生命早就浸润了天地魂魄,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也充满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因而,看到长须飘飘的榕树,我们会想起夏日在树下乘凉听老人讲《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故事的快乐岁月;会想起小时奶奶吓唬我们的话语“成树会成精,勿四散来(不要乱来)”;会想起在踏出村头那一刻起暗暗祈祷“艰苦奋斗,能沾上成树的光,实现成功”的情景;更会在流浪外地时想到美丽而可爱的故乡。在这里,榕树变成了人类的一种寄载物,寄载感情,寄载胸怀,寄载思绪,寄载回忆与梦想。 同时,榕树具有民俗意蕴。在民间,榕树可以用来避邪:民间说“成(榕树)强过龙”,摘两片榕叶放在身上,到污秽沉瘴的地方都不怕。榕树可以用来表示祈福,民间乞丐讨钱讨饭时常用榕树摇摇说“成树到家来,阿姆(阿伯)添丁大发财。”以博得施赠者的欢心。 汕尾日报记者 黄俊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