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95|回复: 0

[华侨区] “编外记者”的酸甜苦辣——侨区通讯员谈新闻采访工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5 12: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再过几天就是记者节。在华侨管理区也有这么一群“编外记者”——《汕尾日报》通讯员,他们积极采访,认真写稿,体味着“编外记者”这个职业的酸甜苦辣。日前,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在该区“两委”办新闻信息股工作的陈丽雅告诉记者,“跟着报社的记者下乡采访,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因为深入乡间接了“地气”,看到了生活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家庭,真切地感受到了在贫困中生活的人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自己学会了珍惜生活。更有意思的是,在多次下乡跟进新闻中,认识了不少新的蔬菜水果和花草树木的生长情况,算是长见识了。”陈丽雅向记者娓娓道来。“在新闻跟进现场,抓拍和速记往往穿插进行。捕捉镜头时,画面的全局性要强。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准找好抓拍的角度,同时紧扣新闻主题,发现现场人、事、物的亮点,这样子抓拍到的现场镜头,更具价值。而速记必须和自己当时的思考密切配合,才能以最少的记录收集到最有价值的信息。总的来说,在现场,抓拍、速记和自己的思考必须三者合一,才能做到最好。”说起抓拍和速记的方法,当了一年多本报通讯员的陈丽雅头头是道。
  在该区华兴办事处工作的彭俊源至今已做了差不多两年的本报通讯员。提起写作,他的感悟很多。他告诉记者,“我自2011年到机关单位工作以来,主要负责写材料,工作任务很重。说实话,写文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但我还是坚持白天写公文,晚上业余写写新闻稿,有时候写到深夜也乐此不疲。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汕尾日报》时,心底会有出一丝欣喜。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工作的细节、服务的过程、感人的小事都成为我笔下的新闻素材。以后我将继续虚心学习,不断积累,笔耕不辍,努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用文字展现基层工作的闪光点。”
  在侨区“两委”办综合调研股工作的林屯庆之前在报社实习过一段时间,所以比较熟悉采写新闻工作。他当“编外记者”也有一年的时间了。他认为通讯员虽然是“编外记者”,但必须要有很强的职业责任感,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才能对得起读者。他向记者表示,他当通讯员的初衷很简单,一是想让大家了解侨区地域风情,弘扬侨区独特异域文化,介绍侨区的社会经济建设。二是因为他以前在报社当过实习生,知道当记者的艰辛,所以想尽量配合记者采访,减轻记者负担。他说“采写工作必须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有时写到三更半夜才能把稿子写完,还要经过多次‘加工’,遣词造句认真推敲,生怕出问题。我写稿的原则是实事求是,有时为了弄清一个数据,我会打无数个电话给某单位的工作人员,甚至在中午休息时‘骚扰’他们!一篇稿子要对得起读者,就必须一丝不苟!这也是‘编外记者’的职责所在。”(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 彭伟栋)



楼主热帖
[汕尾资讯] 杜鹏到侨区调研对口帮扶工作时要求 高质高效
[汕尾资讯] 侨区学习贯彻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 着力打造东
[汕尾资讯] 省督导验收侨区教育“创强”工作
[汕尾资讯] 侨区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打造扶贫标杆示范区
[汕尾资讯] 制定规划蓝图 建设基础设施 侨区夯实产业发展
[汕尾资讯] 省侨办领导到侨区调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