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有话就讲 于 2014-12-21 15:46 编辑
我找不到“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话有褒义的使用场合
文/银华
汉语有其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朕”是皇帝的自称,别人说“朕”是要被砍头;如“恭喜发财,新春吉祥”这是过年时亲友见面时说的话;“夫妻恩爱,早生贵子”这是婚礼上的祝福;“节哀顺变”这是丧礼场合用的话。这是固定的,谁想将它们调换,那将洋相百出。“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下简称‘雷’)适宜在什么场合使用?由谁使用?弄清这些问题也许有助于明白“雷”的褒贬义。恕我学浅,我找不到“雷”有褒义的使用场合。 今年九月,有一媒体做一个推介汕尾的专题报道,这本来是好事。但卷首却是“‘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汕尾这块神秘的土地……”等字眼,好象没有“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这个标签就不会写汕尾一样,再者,海陆丰乃革命老区,人民遵纪守法,爱国、爱党,汕尾新市建设日新月异,何来有神秘之言?有感于此,我于2014年9月27日发《“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汕尾人不认领这个破尿壶》一帖,言明“雷”是一句比拆我们的祠堂,刨我们的祖坟伤害更大的咒语!后有文友帮我转到汕尾市民网。这一来好象捅了马蜂窝,一帮“贤人”上门叫阵,说什么“雷”是海陆丰族群的图腾,责令我认错道歉。但毕竟海陆丰大地真正热爱家乡、真正的贤人多,给予这一歪论迎头痛击。三个月后的今日,“雷”已从神圣不可冒犯的族群图腾沦落到“是不是骂人?”的哀鸣中!这是海陆丰正能量的胜利! 近日又有少数人妄图以谎言证谎言,说什么“雷”的来源有三个版本。谎言重复千遍也是假的!不但赢不了真理,而且产生更多伤害海陆丰历史形象的破尿壶!要不得! 谎言一:“雷”产生于明代。这一说不攻自破。有文友指出,陆丰是清朝才建县,明朝时与海丰县相邻地名带陆字的找不到。其余免再解释。 谎言二:产生于陈炯明主政广东时期。这是我最不能容忍的说法!是为了证明一个破尿壶去扣上一连串的破尿壶! 陈炯明是海陆丰人引以为荣的历史伟人,尽管历史条件限制,政见不同,那是史学家评论的话题。但他为官清廉,人品高,官德好是有口皆碑的。今日为了证明“雷”这个破尿壶,无中生有的说当时海陆丰人仗其势,在外地行侠仗义。这是对陈炯明这位伟人抹黑!陈炯明就那么无能?他主政期间社会就那么乱?而且他无能力治好?还要家乡的农民去帮他维持广州的社会秩序?陈炯明会纵容他们这样做?海陆丰的“贤人”们,你们觉得有必要再产生这一连串无影无迹的破尿壶吗? 谎言三:产生于彭湃农运。这不难考证,时仅过八十年,当年的参与者长寿者还健在,当年的历史资料也不难查到。是谁?何时?何地?对谁说起这句话?恕我无知,我至今无看到! “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这句话该如何使用?也即是适宜在什么场合使用?使用后会产生什么效果? 我在想,我活了几十年,就没有一个可使用这句话的场合。在家里,兄弟叔孙相聚,不会说这句话;在家校,与老师同学在一起也不会说这句话;在工厂、单位与同事也不会说这句话;贤俊后昆金榜题名不会说这句话;婚礼喜庆不会说这句话。作为海陆丰人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会说这句话?我一直都没弄明白。因此,我很赞同网友的观点,这是外人扣在我们头上的!最恰当的使用环境就是对少数海陆丰人的出格行为进行挖苦和嘲讽。就是外人用来骂我们的话。 另一个,这句话该如何发音?和蔼友善的口气读不准这句话。这是那些脖子涨满红筋、高分贝如雷吼的人的专利或是不肖一顾调侃 有人说,“雷”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你否定它它也同样存在。这话错了!赞扬与反对,存在的空间就不一样了,天天挂在嘴边,幼儿园的小朋友听多了会豋上讲台扮雷公,外地媒体会把它作为海陆丰的标签。认识到它的危害,自己不提它,也建议外人勿提它,淡化,让它消失,这是可以做到的。童年时巷头有一个卖地豆的老伯,我们孩子天天“练嘴灾”:“某某伯,咸地豆,大细隔”。可几年前童年玩伴在一起竟想不起他的名字。我们现在不提“雷”,若干年后,就算有外地人提起,我们一句没听过,就好了。 滚滚长江东流去,荡尽浮尘污垢。那些还在为“雷”哀鸣的“贤人”犹如江面的几片败叶,有这几片败叶作陪衬,方显大江激流的伟大!如果还留恋于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天顶雷公地下海陆丰”这个破尿壶,我将安慰你:“节哀顺变!” |